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紀念民主改革65周年 民眾話變遷

發布時間: 2024-03-29 09:5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升國旗·唱國歌”儀(yi) 式28日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舉(ju) 行,西藏各族各界人士匯聚在此參加紀念活動。

  3月28日是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65年前,長期實行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度被廢除,西藏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50多歲的羅布卓瑪是八廓古城吉崩崗社區的第一書(shu) 記,出生長大在古城,既是古城居民,也是參與(yu) 古城發展治理的服務者。50餘(yu) 年來,她見證了八廓古城不斷變化的新形象。

  在她印象中,小時候古城路麵坑坑窪窪,沒有下水道,生活汙水隨意排。經曆數次改造後,古城人居環境大大改善,街道公共照明、電線入管道等,無不方便人們(men) 的生活。她說:“冬季,八廓古城居民可以享受到電采暖補貼,像困難戶,補貼標準更高。”

  八廓古城大院的居民,多使用公共廁所和公用自來水。羅布卓瑪說,新一輪的古城改造已開始,廁所、自來水入戶將方便古城大院居民的生活。

  學生也是西藏民主改革發展的受益者。拉珍是拉薩市城關(guan) 區雪小學的學生,在拉薩出生長大。爸爸是甘肅人,母親(qin) 是西藏山南人,哥哥在湖南嶽陽西藏班讀高三。她和其他農(nong) 牧區學生一樣,享受著“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xi) 費用)”政策,一直持續到她高中畢業(ye) 。

  在她看來,雖然生在最好的時代,沒有經曆過舊西藏的苦難,但那段苦難曆史應該被記住。

  來自西藏自治區交通廳的巴珠,1997年參加工作一直在交通係統。他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回家路的變化:老家在山南市瓊結縣,交通落後的那些年,200公裏的回家路,每次要花費一天時間。先坐車到山南市區,再到瓊結縣就要靠運氣搭車。如今有了城際和縣際客運班車,自駕回去也才2個(ge) 多小時。

  阿裏是西藏最偏遠的地區,也曾是西藏交通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早年在阿裏調研,他和同事迷路是常有的事。“去目的地根本沒有路可走,隻知道大概的方向。現在不一樣了,西藏鄉(xiang) 鎮通暢率95%以上。像山南、林芝、那曲、昌都有了高等級公路,等以後聯網西藏大交通就更方便了。”

  來自四川的呂豔梅是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當天,這位“95”後首次參加民主改革紀念活動。她告訴中新社記者:“因為(wei) 來旅遊喜歡上了西藏,又選擇在這工作。在西藏的7年裏,感受到了醫療的變化發展。像我們(men) 醫院在改建,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也在提高。”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