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65年來,西藏經濟社會(hui) 實現全麵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xiang) 麵貌日新月異。今天的西藏,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迎來了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回望光輝曆程,各族各界高原兒(er) 女堅信: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新西藏。展望前行道路,大家充滿信心,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
隆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歐珠告訴記者:“舊隆子貧窮、落後、閉塞,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窮二白。65年來,隆子縣砥礪前行,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經濟實力顯著提升。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20億(yi) 元,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我們(men) 村坐落在美麗(li) 的當惹雍錯湖畔,跟全區人民一樣,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下,我們(men) 喝上了幹淨的水,通上了便捷的柏油路,衣食無憂,各類設施齊全,過上了過去想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70歲的古曲紮巴是一名老黨(dang) 員,談起現在的生活,他的臉上滿是笑容。
古曲紮巴家位於(yu) 那曲市尼瑪縣當惹雍錯湖畔的文部鄉(xiang) 南村,家裏擺滿了領袖像、各式徽章,還有老照片、舊報紙和書(shu) 籍,五十餘(yu) 載的收藏,彰顯著這位花甲老人對黨(dang) 、對國家的滿腔熱愛。他說:“我們(men) 將始終銘記曆史,不忘舊西藏的苦、珍惜新西藏的甜,牢記黨(dang) 的恩情,明白惠從(cong) 何來、恩向誰報,一心一意跟黨(dang) 走,齊心協力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聽了嚴(yan) 金海主席的電視講話,曆史記憶的認同感、身臨(lin) 其境的共鳴感、生於(yu) 盛世的自豪感、福澤今生的幸福感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拉薩市城關(guan) 區蔡公堂街道工作人員拉姆次仁說,“作為(wei) 翻身農(nong) 奴的後代,我會(hui) 像祖輩、父輩們(men) 一樣,始終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作為(wei) 新時代拉薩人,我會(hui) 向子女講述西藏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的曆史,把愛黨(dang) 愛國的家風傳(chuan) 承下去。”
“嚴(yan) 金海主席在紀念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65周年電視講話中說,今天的西藏,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ti) 係已經形成,在校學生總數達到96萬(wan) 人、占全區總人口的26.3%。作為(wei) 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振奮。”阿裏地區教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格桑表示,近年來,阿裏地區教育事業(ye)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阿裏地區將開展創建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工作,不斷增強阿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藏啊哩旮哩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洛吉說:“去年我們(men) 拍攝的微電影《雅尼江畔》講述了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第一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旺久‘一麵國旗’的傳(chuan) 承故事。旺久曾是舊西藏社會(hui) 地位最為(wei) 低下的‘朗生’,西藏和平解放後翻身做主人。為(wei) 感黨(dang) 恩,他帶領立定村的黨(dang) 員手工縫製了一麵國旗,代代傳(chuan) 承60多年。”
每每想起“一麵國旗”的故事,攝製組全員都感慨不已,年輕一輩深受教育。“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道路上,我們(men) 會(hui) 繼續通過自己的影視作品影響大家,讓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信念意識更加堅定。”洛吉說。
昌都市科技局科協綜合科實習(xi) 研究員閆錦源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特別是‘把科學普及放在與(yu) 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hui) 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經曆過寒冬,最知道春天的溫暖;穿越過黑暗,最懂得光明的可貴。聽到電視講話中“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新西藏”這段話時,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卡孜鄉(xiang) 88歲的老人卓瑪次仁熱淚盈眶。她告訴記者,在舊社會(hui) ,她們(men) 一家7口人擠在一間小房子裏,穿著帶補丁的舊袍子,年複一年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生活苦不堪言。西藏民主改革之後,她先後被推選擔任了民兵隊長、婦女主任等職務,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成為(wei) 了自己的主人。
“我今年88歲了,現如今衣食住行都不用愁,交通也非常方便,沒有彎曲泥濘難行的道路,家家戶戶都接通了自來水,農(nong) 牧民子女還可享受義(yi) 務教育‘三包’政策,這些都得益於(yu)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卓瑪次仁老人說,“作為(wei) 一名老黨(dang) 員,我將繼續發揮餘(yu) 熱,向年輕一輩分享紅色故事,講述身邊變化,教育引導大家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
(記者 周紅雁 丹增平措 趙書(shu) 彬 劉琳琳 洛桑旦增 王珊 周婷婷 楊子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