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春天裏的藏家故事|桃花節裏熱情的“阿佳”

發布時間: 2024-04-07 08:30:00 來源: 新華網

  西藏林芝桃花節是嘎拉村一年一度的盛事。村民們(men) 圍著桃樹、桃花忙碌著,有人為(wei) 花間迷向的遊客指路,有人穿梭花海為(wei) 遊客牽馬。不過,還有一些村民不在桃花園裏。

  “這裏以後也會(hui) 成為(wei) 桃花園!”56歲的嘎拉村村民尼瑪曲吉說。在嘎拉村外尼洋河的河灘上,她和村民們(men) 正在種桃樹,挖坑、正苗、培土,累了就唱幾句藏歌。聽到記者叫了一聲“阿佳”(藏語大姐之意),尼瑪曲吉熱情招手。


尼瑪曲吉在尼洋河的河灘上種桃樹(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收工後,尼瑪曲吉摘下勞保手套,招呼記者到家裏喝茶。

  “嘎拉村因為(wei) 桃花節旅遊出名。我們(men) 在河灘上多種桃樹,以後就有更多桃花,讓遊客有更多地方玩。”尼瑪曲吉說。這幾天,她之前栽種的一些樹苗已經開花。

  “村裏給大家分成幾組在桃花園裏交替值班,我有時候負責撿垃圾,有時候收門票,有時候協助疏導交通。”


尼瑪曲吉在嘎拉村桃花園裏撿拾垃圾(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尼瑪曲吉回憶,有一年,一個(ge) 與(yu) 家人走散的少年遊客敲開了尼瑪曲吉的家門,請求留宿一晚。當年中秋節,尼瑪曲吉收到了一封信,那位借宿少年在字裏行間表達了深深的謝意,隨信還有兩(liang) 盒月餅,以及他為(wei) 尼瑪曲吉拍攝的照片。

  還有一次,一位老年遊客在桃花園裏出現高原反應,尼瑪曲吉把老人安頓到自己家,經過一夜休整,老人緩了過來。臨(lin) 走前,老人激動地拉著尼瑪曲吉的手,說有機會(hui) 要帶孩子回來感謝她。

  桃花節已舉(ju) 辦21屆,尼瑪曲吉在桃花園迎來送往,遇見不知多少國內(nei) 外遊客。“以前我不會(hui) 說漢語,後來賞花遊客多了,我的漢語也好了不少。”她說。

  如今,尼瑪曲吉可以很順暢地用漢語和遊客交流,還會(hui) 區分口音。“廣東(dong) 口音最明顯,其次是四川,北京口音能聽出一點點。我是西藏口音!”


午休時,尼瑪曲吉(右二)與(yu) 村民在桃樹下聊天(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今年3月,嘎拉村集體(ti) 收入分紅,每家都不少於(yu) 5萬(wan) 元。“旅遊讓我們(men) 村掙錢了,我也愛旅遊,看看祖國的河山。”尼瑪曲吉數著自己去過的地方,“北京兩(liang) 三次,上海、杭州、重慶、烏(wu) 魯木齊、大理、三亞(ya) ,我都去過,都是好地方。”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