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7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從(cong) 美國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藝術品。
經圖片鑒定,專(zhuan) 家初步判斷該批38件文物大部分為(wei) 明清時期的中國藏傳(chuan) 佛教文物,絕大多數保存較為(wei) 完整,其中的牙雕和木雕作品在國內(nei) 較少;四件壁畫殘片十分罕見,主體(ti) 畫麵保存也比較完整,從(cong) 風格來看,應為(wei) 西藏阿裏地區16世紀左右的明代壁畫,疑被人盜賣而致,具有重要的曆史、藝術和學術價(jia) 值。
這並非中國國家文物局第一次與(yu) 美國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辦公室合作追索流失文物。
2021年,美國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辦公室查獲一批中國文物藝術品。當年7月,12件文物藝術品運抵北京,此後整體(ti) 劃撥西藏博物館。經專(zhuan) 家鑒定,該批文物藝術品年代跨度主要為(wei) 明清至民國時期,珍貴文物6件,一般文物2件,藝術品4件,總體(ti) 上為(wei) 中國西南地區典型器物,具有比較重要的曆史、藝術、科學價(jia) 值。
2023年,該辦公室查獲並返還2件珍貴浮雕石床前檔。經專(zhuan) 家鑒定,這2件文物為(wei) 中國北朝至隋代墓葬出土的浮雕石床前檔,紋飾精美、雕刻精湛,造型逼真生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曆史、科學和藝術價(jia) 值,均被定級為(wei) 一級文物,當年即亮相故宮博物院的《五洲四海:“一帶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獲得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目前,流失海外文物回歸主要有購回、捐回、追索三大渠道。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對記者表示,中國追索流失文物的一個(ge) 重要經驗值得各流失國借鑒,就是近年來在《關(guan) 於(yu) 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an) 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1970年公約”)框架之下,和26個(ge) 國家簽訂了保護文物和追索返還文物的雙邊協議或者雙邊備忘錄。這些國家當中有土耳其、埃及這樣的文物流出國,也有像美國、澳大利亞(ya) 這樣的文物流入國。尤其是2009年1月,中美兩(liang) 國首次簽署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來,中美合作成功實現15批次504件/套流失美國的文物藝術品回歸中國。
他指出,美國是中國文物最大的流入國。雖然中美關(guan) 係近幾年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在文物返還領域,相關(guan) 協議依然得到續簽,美國執法部門依然依照協議向中國返還文物,這讓人感到欣慰。文物返還、保護等領域,已經成為(wei) 目前中美兩(liang) 國雙邊合作的一個(ge) 亮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