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遇到校園霸淩欺淩我們一起勇敢說不

發布時間: 2024-04-26 09:27:00 來源: 西藏商報


課間一起漫步在校園的學生。


學生在課間一起聊天。

  近日,隨著個(ge) 別校園霸淩欺淩事件被網絡曝光,引起了家長、學校、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近期,在拉薩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拉薩市中小學掀起了反對校園霸淩宣傳(chuan) 熱潮。那麽(me) ,當遇到校園霸淩時,學生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家長和老師又該怎麽(me) 做?近日,記者就這一話題對學生、家長、學校、律師等多方進行了采訪。

  學生之間矛盾摩擦

  要合理定性、正確引導

  就讀於(yu) 拉薩市實驗小學的次旺德吉,是一個(ge) 品學兼優(you) 、樂(le) 於(yu) 助人的小朋友。當談起校園霸淩行為(wei) 時她表示,自己從(cong) 來沒有遇到過,和同學之間相處得很好,如果遇到這種事情,她不會(hui) 忍氣吞聲,會(hui) 立即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

  當問起什麽(me) 是校園霸淩時?拉薩市第一小學學生李玥說,校園霸淩就是一群同學經常欺負一個(ge) 同學。“在課外活動時,我曾經遇到一個(ge) 同學一直用腳踢我,我一直躲避,但她還是追著用腳踢我,我覺得這就是欺淩。”李玥說,後來,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與(yu) 這位同學的家長溝通後,這位同學給她道了歉。最後,兩(liang) 人還成了好朋友。

  那麽(me) ,校園欺淩和校園霸淩有什麽(me) 區別呢?校園欺淩是指發生在校園內(nei) 外、以學生為(wei) 參與(yu) 主體(ti) 的一種攻擊性行為(wei) ,它包括直接欺淩和間接欺淩。校園欺淩不等同於(yu) 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包含校園欺淩,而校園欺淩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校園霸淩是指發生在學校校園內(nei) 、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ti) 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chan) 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wei) 。

  “其實,小學階段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對於(yu) 校園欺淩和校園霸淩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在學校學習(xi) 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hui) 出現矛盾摩擦,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曆練,我們(men) 不能將一般性質的矛盾摩擦定性為(wei) 校園欺淩和校園霸淩,這是不正確的引導。”拉薩市實驗小學東(dong) 城分校執行校長安玉秀說。

  麵對校園霸淩

  家庭學校必須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幼兒(er) 和小學的孩子。家長無意間一句罵人的話,可能被孩子聽到了,孩子就會(hui) 記在心裏。當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們(men) 難免會(hui) 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同學,所以家庭教育對於(yu) 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覺得要將校園霸淩欺淩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必須從(cong) 幼兒(er) 抓起,從(cong) 小讓孩子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遇到事情要大聲說出來。另外,家長從(cong) 小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學校從(cong) 各個(ge) 方麵展開思想道德教育,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家中,老師家長要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從(cong) 小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讓孩子從(cong) 小做一個(ge) 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的好孩子。通過家校聯合,給孩子營造一個(ge) 良好的成長環境。”安玉秀說。

  4月9日,拉薩江蘇實驗中學邀請講師蹇孟潔給高一學生開展了一場關(guan) 於(yu) 拒絕校園欺淩、共創和諧校園的宣講活動。高一八班學生嘎桑曲培說:“聽完講座,我就知道該如何預防和應對這種事情了,覺得挺有意義(yi) 的。”

  “學校一直非常重視校園霸淩欺淩問題,目前未出現過校園霸淩欺淩現象,我們(men) 一直也在做相關(guan) 預防和教育工作。”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思政辦主任達瓦頓珠說。

  家長趙女士表示,她家孩子正在讀初中,從(cong) 小非常懂事,也沒有聽說校園裏有霸淩欺淩現象。她覺得校園霸淩欺淩現象與(yu)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hui) 環境有很大的關(guan) 係。如果孩子學習(xi) 生活環境好,那麽(me) 孩子的身心會(hui) 非常健康,積極向上,根本不會(hui) 出現校園霸淩欺淩現象。

  孩子心理健康 

  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16歲的加拉和17歲的久美次仁在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就讀,他們(men) 在采訪中回答道:“學校在防止校園霸淩欺淩方麵做得很好,自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如果遇到同學或者自己遭受霸淩欺淩,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向班主任或學校領導報告,如果遇到嚴(yan) 重的情況,我們(men) 會(hui) 選擇報警處理。”

  “目前,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有4000餘(yu) 名學生,實行寄宿製全封閉管理製度,管理方麵一直非常嚴(yan) 格。”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安衛辦主任米瑪說。

  據米瑪介紹,目前,校園欺淩出現最多的是言語欺淩、肢體(ti) 欺淩、社交欺淩,以及網絡欺淩表現形式。其中,社交欺淩的表現為(wei) 采取孤立,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易察覺的欺淩形式;網絡欺淩的表現為(wei) 在網上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絡言論(包括人肉搜索、網絡詆毀和騷擾)等進行惡搞,是不易察覺的欺淩形式。產(chan) 生校園霸淩的原因也比較複雜,可能是因為(wei) 父母離異、父親(qin) 酗酒家暴、學生自身的嫉妒心、早戀等因素。校園霸淩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學校監控死角,比如廁所、操場等地方,不易被察覺。

  為(wei) 預防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出現校園霸淩欺淩行為(wei) ,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谘詢中心,該中心有6名持證的心理谘詢師,並設立了心理輔導室、發泄室等,為(wei) 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實際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會(hui) 產(chan) 生霸淩欺淩行為(wei) ,是因為(wei) 心理上產(chan) 生了問題。比如孩子們(men) 的妒忌心、攀比心、早戀等。”米瑪說,學校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導,班級定時召開主題班會(hui) ,邀請公安、法院等部門專(zhuan) 業(ye) 講師開展校園霸淩欺淩的專(zhuan) 題講座,將學生帶出教室參觀少管所等,讓孩子們(men) 明白校園霸淩欺淩的危害,以及觸犯法律應該承擔哪些後果,從(cong) 根本上預防校園霸淩欺淩事件的發生。

  拉薩市教育局副局長陳渠匯表示,近年來,校園霸淩欺淩問題已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甚至出現高發苗頭,事件一旦發生會(hui) 嚴(yan) 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此,拉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安部門也加大了對這類事件的防範和打擊力度。近日,拉薩市教育局舉(ju) 行了預防校園霸淩欺淩宣講活動。在下一步工作當中,拉薩市教育局將繼續加強正麵宣傳(chuan) 和教育引導,建立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協調合作機製,形成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的防治模式,共同做好學校預防校園霸淩欺淩工作,為(wei) 全市學生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校園基礎。

  相關(guan) 法律法規 

  明確未成年也要承擔責任

  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呂佳表示,關(guan) 於(yu) 校園霸淩欺淩的法律法規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其中《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中,均明確了家庭和學校對於(yu) 校園霸淩欺淩防範處理的相應責任。一旦觸犯法律,未成年人可能會(hui) 麵臨(lin) 5至15日的行政拘留或500元至2000元的罰款或2000元以上的醫療費或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根據受害人輕傷(shang) 、重傷(shang) 、致殘、死亡不同結果,可能會(hui) 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情節嚴(yan) 重,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或死刑(已滿18周歲),同時父母親(qin) 屬需支付高額賠償(chang) 金。

  呂佳提醒廣大老師和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身體(ti) 表麵是否出現淤痕、抓傷(shang) 等傷(shang) 痕,孩子是否有衣物鞋子、文具時常損壞丟(diu) 失;孩子如廁習(xi) 慣是否改變,是否有自我傷(shang) 害的傾(qing) 向,孩子是否有出現裝病,逃學,要求轉學等不願上學的行為(wei) ;晚上睡覺,孩子是否出現失眠、噩夢、尿床等現象。

  呂佳建議孩子應該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wei) 主;應對暴力,臨(lin) 危不亂(luan) ;及時報告,依法維權。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足夠的安全感,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孩子遭受暴力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事件,要鼓勵孩子勇敢麵對。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開導,告訴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不是孩子本身的錯誤,不要害怕,更不要自卑,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的堅強後盾,不要向暴力屈服。當孩子出現失眠、噩夢等問題,或者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傷(shang) 害甚至自殺行為(wei) 時,家長都要高度重視,需要及時與(yu) 專(zhuan) 業(ye) 人士交流,從(cong) 心理層麵給予專(zhuan) 業(ye) 指導和幫助。遇到情節特別嚴(yan) 重的事件,不要屈服和妥協,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孩子的權利。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