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鶴舞阿熱濕地——探訪拉薩當雄黑頸鶴遷徙中轉站

發布時間: 2024-04-26 10:44: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黑頸鶴在阿熱濕地棲息。益西旦增 攝


黑頸鶴在雪山前飛翔。索朗多傑 攝


“天路”旁的黑頸鶴。索朗多傑 攝


黑頸鶴在阿熱濕地覓食嬉戲。益西旦增 攝


阿熱濕地內(nei) 的黑頸鶴。索朗多傑 攝


阿熱濕地內(nei) 黑頸鶴與(yu) 人類和諧相處。益西旦增 攝


黑頸鶴仰天長歌。索朗多傑 攝

  每年春天,天氣轉暖,在拉薩河穀越冬的黑頸鶴又要“返航”了。它們(men) 需要重飛林周—當雄—那曲班戈—申紮的遷徙路,返回遙遠的藏北草原開始“生兒(er) 育女”。通常,黑頸鶴“返航”需飛行3-5天,當雄縣阿熱濕地是大部分北上的黑頸鶴往返遷徙的中轉站。

  阿熱濕地位於(yu) 當雄縣城東(dong) 北側(ce) ,麵積9600餘(yu) 公頃,屬於(yu) 典型的高原草甸濕地類型。近年來,隨著當雄縣生態建設、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阿熱濕地生態功能凸顯,在為(wei) 周邊區域補充氧氣、增加濕度、涵養(yang) 水源、淨化環境和維持生態係統平衡等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阿熱濕地已然成為(wei) 當雄的“天然綠肺”。

  作為(wei) 拉薩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中麵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濕地,阿熱濕地因其特殊的生態環境孕育著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棕頭鷗等眾(zhong) 多珍稀水禽鳥獸(shou) 和香柏、薔薇、鳳毛菊、龍膽等濕地植物,黑頸鶴們(men) 在這裏中轉休息,養(yang) 精蓄銳後再次踏上遷徙之途。

  近日,西藏野生動物保護全媒體(ti) 宣傳(chuan) 報道組來到阿熱濕地,共赴這場人與(yu) 自然的約定。

  一場春雪過後,金色的陽光灑在阿熱濕地枯黃的草甸上,黑頸鶴們(men) 時而展翅翩飛,時而嬉戲覓食,或盤旋在濕地上空,接著在不遠處停落,或悠哉遊哉地在淺灘處覓食、嬉水、跳舞,呈現出一幅幅鶴舞高原的美景圖,如夢如幻地定格在念青唐古拉山的春天裏。

  遠處,有火車沿著青藏鐵路鳴笛經過,黑頸鶴們(men) “淡定一瞥”,仿若未聞其聲,繼續欣賞水中的倒影,於(yu) 鳥鳴處處、水聲悠悠間自得其樂(le) 。當然,也有部分遷徙北上的黑頸鶴會(hui) 在此安家,孵一窩雛鳥,將這裏當作它們(men) 遷徙的終點,開始新的生活。

  2009年,34歲的尼瑪頓珠成為(wei) 當雄縣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員,“守鶴人”這個(ge) 稱呼也跟隨了他15年。他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阿熱濕地大概有30多隻黑頸鶴,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黑頸鶴的數量逐年增多,現在每年有2000隻左右黑頸鶴在此停留。”

  尼瑪頓珠說,每年4月下旬,隨著阿熱濕地的草甸開始逐漸返青,豐(feng) 富的食物,優(you) 美的環境,加上附近牧民群眾(zhong) 的悉心保護,這片濕地吸引了大量野生動物的停留和駐足,成為(wei) 黑頸鶴等候鳥遷徙的重要“歇息地”“中轉站”和棲息場所。

  數量逐年增多的黑頸鶴成群遷徙停歇或繁殖,正是對當雄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美注腳。當雄縣自然資源局(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楊光富說:“近年來,當雄縣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率先在拉薩市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和‘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兩(liang) 塊金字招牌充分體(ti) 現了當雄的生態底色。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全縣草原生態保護中重點突出阿熱濕地保護,探索濕地黑頸鶴、斑頭雁等珍稀野生動物活動的特點規律,促進濕地保護管理與(yu) 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有機融合,確保探索形成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的‘兩(liang) 山’轉化模式。”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