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波密縣探索構建創新發展模式:盤活紅色資源 推動文旅融合

發布時間: 2024-04-30 09:41:00 來源: 西藏日報

  “爸爸,那些革命前輩真了不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xi) ,將來做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一位來自廣東(dong) 的小朋友參觀完波密紅樓後認真地說。

  在林芝市波密縣委機關(guan) 大院內(nei) ,有一座仿蘇式風格的木質結構建築,那便是著名的波密紅樓。紅樓不僅(jin) 是一棟曆史文物,更是一座記錄波密發展進程和發揚老西藏精神的博物館。

  在這座古樸典雅小樓的展廳內(nei) ,我們(men) 能通過老照片和老物件等展品,了解當年紮木保衛戰、解放西藏等曆史。

  2019年8月,西藏自治區首條“紅色+”複合旅遊產(chan) 品(線路)在波密正式發布。2019年11月,波密紅樓係列紅色景區獲評全區首個(ge) 紅色旅遊類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20年,波密縣鬆宗鎮成功打造該鎮首個(ge) “紅廊+紅牆”,進一步挖掘紅色曆史,弘揚紅樓精神,發展紅色旅遊,打造紅色波密。紅廊部分共分為(wei) 4個(ge) 板塊,位於(yu) 鬆宗鎮政府大院,生動展示西藏和平解放和鬆宗鎮進行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及鄉(xiang) 鎮建設以及十八軍(jun) 進藏、青稞豐(feng) 收等內(nei) 容,依托紅廊平台,進一步推動鬆宗鎮“黨(dang) 建+”工作深入開展,促進黨(dang) 員政治教育培訓和人才隊伍培養(yang) ,打造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示範圈;紅牆建設以“旅遊引領+服務”為(wei) 主,推進紅色革命曆史傳(chuan) 承與(yu) 旅遊經濟融合發展,打好“特色牌”,充分發揮紅牆作用,推動鬆宗經濟文化發展。

  波密是紅色文化的沃土,目前有波密紅樓、通麥十英雄紀念碑、易貢將軍(jun) 樓等著名紅色旅遊景點,有的景點既是文物保護單位,又是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近年來,波密各大紅色旅遊景點人氣較旺,前來參觀學習(xi) 的人絡繹不絕。

  走進波密縣紮木鎮,文化帽、紀念勳章、陶瓷工藝品等具有紅色元素的文創產(chan) 品比比皆是。

  臨(lin) 近中午,在當地一家餐館內(nei) ,店員卓瑪正忙著為(wei) 客人準備當地的特色美食。這種由紅米飯、紅薯、南瓜湯等組合而成的“紅軍(jun) 飯”套餐,受到不少顧客的喜歡。“遊客一年比一年多,餐館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回想當初,卓瑪深有感觸。她說,從(cong) 剛開店時隻有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散客,到現在高峰期一天最多上百人用餐,旅遊發展得好了,收入也增多了。

  近年來,波密縣立足新時代要求,結合本地深厚的曆史文化、改革發展穩定實際,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豐(feng) 富多樣的傳(chuan) 播方式,確立了“1234”紅色工作思路,創新性構建“紅心黨(dang) 建+紅色文化+紅色旅遊+文物+非遺”組合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紅色文化+旅遊”的創新發展模式,成為(wei) 林芝市傳(chuan) 承紅色文化精神、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的典型範例。

  如今,紅色旅遊已逐漸成為(wei) 當地的重要收入來源,通過紅色旅遊,不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得以增收致富,也吸引了不少大學生返鄉(xiang) 創業(ye) ,曾經偏僻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熱鬧的景區。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定結縣多布紮鄉:推行“文化+”模式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今年以來,日喀則市定結縣多布紮鄉推行“文化+”模式,打造“魅力多布紮·文化先鋒”文化品牌,賦能鄉村振興。 [詳細]
  • 山村彌漫“書香氣”

    米林市羌納鄉西嘎村,位於藏東南,是一個被群山懷抱的村落,這裏有座農家書屋,是群眾獲取知識文化的“加油站”。  [詳細]
  • 青山綠水間的“致富路”

    4月的林芝,田間地頭開滿粉嫩桃花,一派春意盎然。走進西藏上誠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誠產業”)產業園,6000餘畝基地分布在8個村落,種植著不同品種的蘋果與食用菌。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