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布達拉宮特展亮相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走近雪域高原上的世界遺產

發布時間: 2024-05-09 08:59: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清代金寶地花卉紋鬥篷。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供圖


清代青花纏枝蓮托梵文紋高足供碗。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供圖

  西藏拉薩紅山之巔,矗立著巍峨雄壯的布達拉宮。它始建於(yu) 7世紀,是目前西藏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齊備的宮堡式古建築群,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今年是布達拉宮申遺成功30周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與(yu) 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管理處共同推出中運博“文化遺產(chan) ”係列特展之“布達拉宮——來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展覽。此次特展共展出101件(套)布達拉宮的珍貴藏品,其中近1/3的文物為(wei) 首次展出。多彩的唐卡、精美的造像、莊嚴(yan) 的法器、華麗(li) 的服飾、考究的實用器具……讓觀眾(zhong) 深入領略這座文化藝術寶庫的魅力。

  走進展廳,在星空璀璨的布達拉宮夜景映襯下,一件金燦燦的鬥篷格外引人注目。鬥篷是西藏地區常見的服裝,根據場合和穿著對象的不同,鬥篷的式樣和用料均有所差別。這件金寶地花卉紋鬥篷通長170厘米,黃綢緞上繡滿了花紋圖案,並鑲有多種珠寶,衣領上縫有獺皮,背後繡有雲(yun) 龍紋,可想而知穿著者身份之顯赫。此次展覽是它首次公開展出。

  清代嵌寶石鎏金銀馬鞍也是首次展出的珍品之一。馬是過去西藏主要的交通工具,馬具不僅(jin) 是生活實用品,也成為(wei) 身份地位的象征。這副鎏金銀馬鞍上雕刻著龍、寶珠、卷草等繁複的紋飾,其間鑲嵌珠玉寶石,非常奢華。馬鞍的鞍墊、鞍褥用上等綢緞製作,馬鐙為(wei) 鐵製,其上的鎏金圖案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展覽中有不少杯、壺、盤、碗等實用器具,其精湛的工藝令人讚歎。雙龍戲珠菊瓣金盤鏨刻精美紋飾,盤中心為(wei) 一火焰寶珠,兩(liang) 條蛟龍圍繞著寶珠翻騰於(yu) 雲(yun) 海之中,身軀矯健,極具動感。器腹與(yu) 口沿呈多瓣菊花形,刻有兩(liang) 行藏文“17.6兩(liang) ,禦用廚具”,口沿上鏨刻纏枝花卉。整件器物以黃金為(wei) 材質,做工精致,倍顯華貴吉祥,反映出製作、敬獻者對高僧大德的崇敬。

  作為(wei) 曆史上西藏地區的宗教、政治中心,布達拉宮見證了西藏與(yu) 內(nei) 地的交往、交流。布達拉宮收藏著許多由中央政府賞賜的珍貴器物,它們(men) 進入西藏後,對當地人的生活風尚、手工技藝、審美趣味等產(chan) 生影響。

  此次展出的青花纏枝蓮托梵文紋高足供碗,胎釉細膩瑩潤,通體(ti) 飾豔麗(li) 的青花紋,外壁為(wei) 纏枝蓮托梵文,足繪瓔珞紋,足內(nei) 沿橫書(shu)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shu) 款。此器造型仿自酥油燈,屬於(yu) 供器之一,為(wei) 乾隆朝官窯器,後朝多有承襲仿製,是漢藏文化交流的典型器物。

  鼻煙傳(chuan) 入中國後,在清代逐漸成為(wei) 一種生活風尚,而盛裝鼻煙的容器也發展為(wei) 具有東(dong) 方特色的鼻煙壺。受藏傳(chuan) 佛教影響,吉祥八寶紋飾被運用到清代鼻煙壺的製作中。嘉慶款粉彩八寶紋雕瓷鼻煙壺是清代中央政府的賞賜品,壺身為(wei) 瓷質,精雕八寶吉祥紋,壺口包金並飾回紋,壺蓋鑲嵌一顆紅珊瑚珠,壺底飾一周如意雲(yun) 紋,足內(nei) 有礬紅“嘉慶年製”四字篆書(shu) 款。此壺製作精良,體(ti) 現了內(nei) 地發達製瓷工藝與(yu) 藏地文化的結合。

  展覽第三單元專(zhuan) 門介紹了布達拉宮保護修繕及古籍經書(shu) 保護修複的成果,展示了多組珍貴的資料照片。為(wei) 了給觀眾(zhong) 帶來身臨(lin) 其境的感覺,展廳裏有不少精心設計的場景和互動體(ti) 驗項目。觀眾(zhong) 可以通過光影的變化感受布達拉宮的四季輪換,在互動小遊戲中體(ti) 驗布達拉宮修繕工程,還可以在布達拉宮白宮“牆體(ti) ”前打卡留念。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