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平安邊境要與(yu) 民族習(xi) 俗、地方特色相融合,充分發揮西藏邊境地區人文地理優(you) 勢……”在日喀則市貢當鄉(xiang) 獲評全國首批平安邊境模範鄉(xiang) 鎮揭牌儀(yi) 式上,西藏邊檢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貢當邊境派出所所長次旺說道。
近年來,駐守在這裏的貢當邊境派出所緊貼邊境和轄區實際,因地製宜、因情施策,堅持以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為(wei) 核心,以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範化為(wei) 導向,以政治安全、治安穩定、民族團結、社會(hui) 穩定、邊防穩固為(wei) 目標,多點發力,在雪域高原開創邊民富、邊關(guan) 美、邊疆穩、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幸福美麗(li) 平安畫卷。
“我們(men) 就守在這裏”
在一個(ge) 平常的清晨,由邊境派出所民警、邊防官兵與(yu) 民兵組成的聯合巡邏分隊踏著皚皚白雪開始巡邏踏查。
圖為(wei) 貢當邊境派出所民警正在進行巡邏踏查。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供圖
這支巡邏分隊要去的是某界樁。一路上,他們(men) 肩並肩翻山越嶺,頂風前行。這裏紫外線強,每個(ge) 人的臉上都有曬斑,這是屬於(yu) 他們(men) 的“戍邊勳章”。
過去邊境巡邏基本靠腿,現在搖搖手柄就能掌握周邊實時情況。山窪窪裏無人機巡邏優(you) 勢明顯,在空中俯瞰很容易發現人員和牲畜活動軌跡,夜間紅外熱成像更能精準定位活動物體(ti) ,巡邏民警能準確抵達現場處置,為(wei) 智慧邊防建設插上“翅膀”。
民警劉誌鵬已在這駐守了11年。2013年,他參軍(jun) 入伍,成為(wei) 原武警邊防部隊的一員,2018年脫下軍(jun) 裝後,成為(wei) 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在這裏,就要服務好群眾(zhong) ,守好邊境線。”像劉誌鵬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men) 像熱愛家鄉(xiang) 一樣熱愛貢當。
除了雨雪天氣,巡邊和放牧一樣,已經成了桑傑多吉雷打不動的習(xi) 慣,輔警桑傑多吉家的放牧點距離邊境線僅(jin) 6公裏,他的哥哥和姐夫都是護邊聯防隊員。2013年,他聽說派出所招錄輔警後主動報名,此後巡邊守邊就是他的一份事業(ye) 。每天桑傑多吉會(hui) 在以放牧點為(wei) 中心幾公裏處走上一圈,看看有沒有情況發生。
“我在這生活了一輩子,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為(wei) 祖國守好邊境線,晚上睡覺才踏實。”桑傑多吉說。
近年來,該所聚焦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設置46個(ge) “雙聯戶”區域聯防單元和數個(ge) 執勤點、護牧點,聯合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各村兩(liang) 委及駐村工作隊創新推出馬背巡邏隊、摩托車騎行隊、鄉(xiang) 應急管理站,探索矛盾糾紛調解小分隊在轄區群眾(zhong) 參與(yu) 安全防範、治安巡邏、矛盾化解等工作新路子,齊力推進平安邊境建設。
“駐”成了“村裏人”
“我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多虧(kui) 你們(men) 提供上門辦證服務!”巴桑老人握著民警徐陽的手說道。
派出所娘村網格民警徐陽在一次走訪中得知村裏80多歲的巴桑老奶奶遇上了一件“難事”——急用身份證,身份證卻丟(diu) 了。派出所得知情況後,為(wei) 老人開通辦證“綠色通道”。戶籍民警帶上照相機、身份證拍照設備和慰問品前往巴桑家中,細心地替老人挑選拍照衣服,幫老人梳理頭發、整理衣服、調整坐姿……隨著相機內(nei) 的照片定格,老人的問題得以解決(jue) 。
這樣的“流動窗口”,在貢當邊境派出所並不罕見。派出所依托各村警務室,推出預約式、駐警式、網絡式、上門式“四式聯係”舉(ju) 措,把群眾(zhong) 的煩心事當作頭等事來辦,不斷提升群眾(zhong) 滿意度。
圖為(wei) 貢當邊境派出所民警幫助當地農(nong) 民秋收。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供圖
去年4月初,同村的尼瑪家蓋了新的牛棚,殘留的廢磚和渣土不僅(jin) 堵住了巷道老路和水渠,也導致拉巴家的牆滲水嚴(yan) 重,影響了房屋安全,雙方引發激烈衝(chong) 突。
得知事情原委後,民警會(hui) 同村委會(hui) 等相關(guan) 職能部門多次前往雙方當事人家中,講政策、明法條、擺事實。曆時1個(ge) 多月的耐心工作,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一致意見,約定尼瑪家在兩(liang) 日內(nei) 清除堆在巷道上的廢磚爛瓦,保障拉巴的正常通行和水渠的暢通。至此,一場積怨已久的鄰裏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將矛盾糾紛消滅在源頭,化解在基層,始終是‘楓橋經驗’代代相傳(chuan) 的法寶。”次旺表示,對於(yu) 中小型糾紛,民警會(hui) 主動出擊,把隱患排除在萌芽狀態,對於(yu) 複雜多變的矛盾,派出所聯合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快速、高效解決(jue) 糾紛,努力營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麵。
“謝謝你們(men) ”
“我賺的錢裏,有他們(men) 的汗水!謝謝!”站在樟產(chan) 區(郎唐)蟲草采挖點的格桑次仁在海拔49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指向身著藏藍色警服的民警,眼裏充滿感激。
格桑次仁是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貢當鄉(xiang) 樟村村民,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是吉隆縣的蟲草采挖時節,在這一個(ge) 月的時間裏,來自吉隆縣的6000餘(yu) 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同時上山前往8處蟲草采挖點采挖蟲草,這是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一年中的重要收入來源。
圖為(wei) 貢當邊境派出所民警為(wei) “蟲草季”護航。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供圖
每到蟲草采挖季節,派出所就將警務室搬到了海拔5000米的蟲草采挖區。到樟產(chan) 區(郎唐)的蟲草采挖區,隻有一條13多公裏的搓板路,3年間,執勤民警徐陽在這條路上不知走了多少趟,隻知道累計出動警力540餘(yu) 人次,調解矛盾糾紛26起,清山20餘(yu) 次,清理無證采挖人員96餘(yu) 人,免費贈藥累計價(jia) 值1.8萬(wan) 餘(yu) 元(人民幣,下同)……
據了解,每年蟲草采挖季,在民警的護航下,采挖群眾(zhong) 每戶每年能收入23000元左右。
近年來,派出所成立“黨(dang) 員服務隊”,開展“黨(dang) 旗耀邊關(guan) ”“黨(dang) 員心連心”等愛心幫扶活動,先後指導邊民群眾(zhong) 在駐地貢當村開設家庭旅館、餐館、小吃店等,讓一戶戶牧民發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老百姓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有了盼頭,日子更有奔頭,以前在邊境一線經常發生的走私現象在這裏基本得到了根治。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萬(wan) 裏,其源必長。在這片美麗(li) 的雪域高原熱土之上,派出所民警正與(yu) 駐地黨(dang) 委政府、村莊百姓一道奮力構築起一個(ge) 基礎更牢、標準更高、人民群眾(zhong) 更加滿意的平安邊境模範鄉(xia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