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昌都市八宿縣:傳承“老手藝” 激活“新動力”

發布時間: 2024-05-18 13:33:00 來源: 西藏日報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藏語意為(wei) “勇士腳下的村莊”,這裏擁有豐(feng) 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近年來,在非遺保護傳(chuan) 承過程中,八宿縣注重活態傳(chuan) 承,探索“非遺”保護發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途徑,激活鄉(xiang) 村新業(ye) 態、助力群眾(zhong) 廣增收。

  走進位於(yu) 八宿縣城的農(nong) 牧民傳(chuan) 統古藏裝訂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隻見工人們(men) 正在縫紉機旁飛針走線地忙著製作藏裝,縫製、熨燙、釘扣子……每道工序都有條不紊。藏裝上那鮮豔的顏色和精美的紋飾,讓合作社負責人高鬆群培滿臉喜悅。

  “這別具一格的顏色和紋飾是我們(men) 八宿縣獨有的堆貴服飾。”高鬆群培告訴記者,“堆貴服飾是八宿縣吉達鄉(xiang) 的傳(chuan) 統藏裝,有著上千年的曆史,老百姓在重要節日都會(hui) 穿著,它的製作技藝也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目前有兩(liang) 個(ge) 傳(chuan) 承人。”

  今年56歲的高鬆群培就是堆貴技藝的傳(chuan) 承人之一。他是八宿縣吉達鄉(xiang) 人,自15歲便開始學習(xi) 製作堆貴服飾。如今,他不僅(jin) 是堆貴技藝的傳(chuan) 承人,還是藏靴製作技藝、吉祥八寶服飾等多項非遺的傳(chuan) 承人。40多年間,黨(dang) 的好政策讓他的非遺傳(chuan) 承之路走得更深更實。

  “國家對非遺的扶持力度很大,之前我在購買(mai) 縫紉機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政府幫忙給我們(men) 添置了價(jia) 值十萬(wan) 元的縫紉機,現在基層文藝隊的演員也找我們(men) 訂做服裝,我對我們(men) 合作社的發展更有信心了。”高鬆群培說。

  如今,農(nong) 牧民傳(chuan) 統古藏裝訂做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產(chan) 品不僅(jin) 在當地暢銷,還賣到了林芝等地,年收入達三十萬(wan) 元。目前合作社有員工15人,大家在學得一技之長的同時,也有著不錯的收入。

  洛鬆益西在合作社工作已有6年,傳(chuan) 統古藏裝製作技藝和流程日漸純熟,每個(ge) 月四千元的工資加上獎金,一年六萬(wan) 多元的收入讓他很是滿足。“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我有個(ge) 夢想,以後自己也可以開個(ge) 服裝店。”洛鬆益西滿懷希望地說。(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把傳(chuan) 統技藝發揚光大的同時,八宿縣還不斷探索創新發展之路,在援藏工作隊和文化部門的支持下,將西藏“唐卡”與(yu) 福建“漆畫”相結合,碰撞出了精美絕倫(lun) 的“唐卡漆畫”。

  “我原本是學習(xi) 素描和色彩等方麵技藝的,唐卡漆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很吸引我,它既有傳(chuan) 統技法的美,也融入了漆畫的研磨、粘貼、鑲嵌等技法,表達更加豐(feng) 富,畫麵也更加豔麗(li) 。”白瑪鎮群眾(zhong) 四郎曲根告訴記者,唐卡漆畫雖然是一門“新生”技藝,但由於(yu) 市場需求較大,群眾(zhong) 的學習(xi) 積極性也很高,在唐卡漆畫產(chan) 業(ye) 逐步發展的同時,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唐卡漆畫這一技藝是閩藏兩(liang) 地厚重曆史文化深度交融的一個(ge) 結晶。近兩(liang) 年來,八宿縣組織唐卡漆畫傳(chuan) 統技藝培訓三次,惠及群眾(zhong) 34人次。我們(men) 將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吸引更多的群眾(zhong) 參與(yu) 其中,助力文化振興(xing) ,增加群眾(zhong) 收入。”八宿縣文化局工作人員卓瑪說。

  目前,八宿縣已對全縣1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進行全麵普查,並建立了詳細的檔案和數據庫。同時,通過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提升了公眾(zhong)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認知,非遺活態傳(chuan) 承成效顯著。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