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筆尖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文書法墨香正濃

發布時間: 2024-05-28 09:0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在舞動的筆尖下,流淌著古老文明的韻律,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展現著智慧與(yu) 藝術的結晶。藏文書(shu) 法作為(wei) 藏民族獨有的傳(chuan) 統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極富藝術魅力。近日,記者專(zhuan) 訪了拉薩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達瓦次仁,深入探訪藏文書(shu) 法的非凡之美。

  在西藏,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裏都少不了藏文書(shu) 法。

  藏文書(shu) 法是藏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7世紀,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紮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結合藏族文化,創造了完善的現行藏文字。17世紀中葉,藏文行文日趨規範,從(cong) 書(shu) 體(ti) 、書(shu) 寫(xie) 技藝方麵,對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民間書(shu) 信等製定出嚴(yan) 格的規範,促進了各種書(shu) 體(ti) 書(shu) 法藝術的發展。

  棱角分明的尼赤派書(shu) 法體(ti) 係最完善,是藏文八大正楷書(shu) 法派係之首,成為(wei) 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標準文字。得名如此,是因為(wei) 尼赤派發源於(yu) 雅魯藏布江中遊北岸的尼木縣,該地人文薈萃、古韻悠長,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紮的故鄉(xiang) ,素有“藏文鼻祖之鄉(xiang) ”“藏香文化之源”的美譽,也是遠近聞名的“匠人之鄉(xiang) ”。

  2008年,藏文書(shu) 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14年,尼赤派書(shu) 法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擴展項目。

  “全國藏文書(shu) 法日”設在每年的4月30日,30代表藏文中的30個(ge) 輔音字母,4則代表4個(ge) 元音符號。“全國藏文書(shu) 法日”的設立,源於(yu) 2017年4月在西寧召開的首屆全國藏文書(shu) 法研討會(hui) 。這次研討會(hui) 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定了4月30日作為(wei) “全國藏文書(shu) 法日”,以紀念藏文書(shu) 法藝術的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內(nei) 涵。

  達瓦次仁是拉薩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副主席、《中國書(shu) 法報》西藏拉薩工作站副站長。退休前,他曾是拉薩師專(zhuan) 的一位藏文教授,先後出版了《藏文文法易解之鑰》《意義(yi) 修飾法三十五類例句》《藏文基礎與(yu) 常用知識解答》等藏文教材。

  “我覺得書(shu) 法是一門很美的藝術,它是有精神和靈魂的。”達瓦次仁開門見山。多年前,達瓦次仁剛成為(wei) 一名年輕的教師時,他非常擔心自己的板書(shu) 字跡醜(chou) 陋,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所以刻苦鑽研、練習(xi) 藏文書(shu) 法。沒想到,就是這個(ge) 不起眼的決(jue) 定,讓他與(yu) 書(shu) 法結緣此生。

  俗話說,萬(wan) 事開頭難。在書(shu) 法學習(xi) 過程中,達瓦次仁偏愛烏(wu) 堅尼赤體(ti) 和草書(shu) 。要掌握書(shu) 法的運筆技巧,就得下苦功夫,而臨(lin) 摹是學習(xi) 書(shu) 法時不可缺少的環節。達瓦次仁仔細觀察老師寫(xie) 好的模板,久久不曾動筆。“在沒有徹底領悟一幅字的特點時,我不會(hui) 輕易下筆。”達瓦次仁說,初學尼赤體(ti) 時,一個(ge) 藏文字母,他常常要學習(xi) 十多天。

  達瓦次仁師從(cong) 尼木縣農(nong) 民紮西平措、索朗紮西學習(xi) 烏(wu) 堅尼赤體(ti) 。後來,他又將書(shu) 法技藝傳(chuan) 授給身邊的藏文書(shu) 法愛好者。退休近十年,他一直義(yi) 務輔導前來求學的藏文書(shu) 法愛好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指導他們(men) 彌補書(shu) 寫(xie) 時的不足。這些學生中有研究生、高中教師、大學講師,也有職場人。不管何種身份,達瓦次仁都一視同仁,將自己所學傾(qing) 囊相授。他仿佛一座橋梁,帶領學生去認識和學習(xi) 藏文書(shu) 法。

  “作為(wei) 一名藏文書(shu) 法愛好者,我也有傳(chuan) 承、發揚的義(yi) 務。不忘初心,盡自己最大努力,多開展藏文書(shu) 法教學,多培養(yang) 後繼人才。”達瓦次仁說,下一步,他想將教授和培訓對象大眾(zhong) 化,進一步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chuan) 承,讓更多的人研習(xi) 藏文書(shu) 法,感受西藏傳(chuan) 統書(shu) 法之美。

  次央是一位藏語文教師,在學校,次央憑借著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魅力贏得了學生們(men) 的尊敬。她是達瓦次仁老師眾(zhong) 多出色學生中的一位。次央回憶道:“我與(yu) 達瓦次仁老師因書(shu) 法而結緣,我們(men) 時常交流學習(xi) ,共同探討書(shu) 法的奧秘。”她堅信,藏文書(shu) 法不僅(jin) 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修身養(yang) 性的方式,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yu) 瑰寶,傳(chuan) 承著千年文化的精髓。

  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次央有幸跟隨達瓦次仁學習(xi) 藏文書(shu) 法。由於(yu) 工作和生活的忙碌,她的學習(xi) 隻能在業(ye) 餘(yu) 時間進行。在達瓦次仁的悉心指導下,次央開始正式接觸、了解並深入學習(xi) 尼赤體(ti) 。經過不懈努力和積累,她已經紮實地掌握了書(shu) 寫(xie) 尼赤體(ti) 的基本功。達瓦次仁老師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認真和負責的態度,偶爾還會(hui) 布置作業(ye) ,讓次央的書(shu) 法技藝得以迅速提升。在平日的學習(xi) 中,達瓦次仁通過視頻耐心解答次央的問題,不斷鼓勵她繼續努力,深入鑽研尼赤體(ti) 。

  如今,次央能夠獨立完成相對簡單的作品。今年4月,她還嚐試參加了不同級別的書(shu) 法比賽。達瓦次仁老師對次央的表現讚不絕口:“在所有學生中,次央無疑是最刻苦努力的一個(ge) 。別人練習(xi) 一遍,她會(hui) 練上五遍,她對書(shu) 法的熱情與(yu) 執著讓人欣慰。”在達瓦次仁眼中,次央的勤奮與(yu) 才華必將幫助她在藏文書(shu) 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藏文書(shu) 法均是硬筆書(shu) 寫(xie) ,用骨、木、竹作原料,削磨出筆尖,然後蘸墨書(shu) 寫(xie) 。這種筆長短不一,末端斜削成筆舌,筆舌正中剖開一縫,直貫筆尖,作為(wei) 墨汁下滲通道,增加筆尖的彈性和柔軟度。書(shu) 寫(xie) 時拇指和食指執筆,中指以下應適當伸縮,掌心要留出容納一個(ge) 雞蛋的空間。

  拉薩市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高延鴻介紹,藏文書(shu) 法字體(ti) 主要分為(wei) 烏(wu) 堅體(ti) 與(yu) 烏(wu) 梅體(ti) 兩(liang) 大類,其下又能分出眾(zhong) 多的種類。現代藏文有30個(ge) 輔音字母、4個(ge) 元音符號,以及用來拚寫(xie) 外來語的5個(ge) 反寫(xie) 字母、5個(ge) 送氣字母。藏文的書(shu) 寫(xie) 結構也很講究:以基字為(wei) 中心,書(shu) 寫(xie) 按照基字的前加、後加、再後加的次序逐步進行。

  平措德吉在拉薩售賣藏文書(shu) 法書(shu) 寫(xie) 工具八年了,有許多老顧客。她說,近年來,購買(mai) 書(shu) 寫(xie) 工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生意也不錯。對於(yu) 藏文書(shu) 法初學者,平措德吉推薦“牆星”。“牆星”是一種木質的長方形黑色習(xi) 字板,藏文初學者按照自己書(shu) 寫(xie) 字體(ti) 的需求,可在上麵用白色粉筆劃線。“在‘牆星’上練習(xi) 書(shu) 法,對握筆姿勢和力度要求更高,寫(xie) 出來的字體(ti) 也會(hui) 更規整和優(you) 美。”平措德吉說。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澱,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韻情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傳(chuan) 承。如今,藏文書(shu) 法已成為(wei) 高原上一顆璀璨的珍寶,讓藏文化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