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繪唐卡、製藏香……年輕人精神世界新追求

發布時間: 2024-05-28 09:16:00 來源: 西藏商報


唐卡非遺文創體(ti) 驗館的藏香製作體(ti) 驗。


唐卡非遺文創體(ti) 驗館中的唐卡畫室。


唐卡非遺文創體(ti) 驗館中的傳(chuan) 統礦物顏料。

  “再好看的東(dong) 西都能找到同款,但自己做的絕對是獨一無二的!”想法獨特,追逐時尚是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一個(ge) 顯著特征。近年來,DIY(即自己動手製作物品)在拉薩越來越受歡迎,自製藏香、體(ti) 驗唐卡、編織飾品、tufting(簇絨,即“戳戳繡”)、羊毛氈……兼具審美價(jia) 值和個(ge) 性化特征的DIY,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成為(wei) 豐(feng) 富消費場景的新模式。那麽(me) ,這類娛樂(le) 方式為(wei) 何會(hui) 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它的走紅有何意義(yi) ?記者為(wei) 此走訪了拉薩多家DIY體(ti) 驗館。 

  打破固有認知 收獲獨一無二的成就感

  周六,仁青雍措又一次來到她的“秘密基地”——“唐卡非遺文創體(ti) 驗館”體(ti) 驗唐卡繪製。選樣本、挑顏料,在店長的指導下,仁青雍措一筆一畫,用傳(chuan) 統的筆法繪製出自己想要的圖案。

  仁青雍措很喜歡在各類視頻平台上看博主們(men) 還原傳(chuan) 統美食或是傳(chuan) 統手工藝品,那些製作通常都是從(cong) 初始步驟入手,種植食材原料,或是織布、纏線。她最愛看的是博主們(men) 不斷“翻車”又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隔著屏幕我聞不到也摸不到,但創作過程就很有趣,很解壓,看多了也就想自己上手試試。”

  許多年輕人迷戀DIY的原因與(yu) 仁青雍措相差無幾,在依賴自動化、智能化,追求快捷性的現代社會(hui) ,城市裏的人們(men) 大多沒有閑情逸致從(cong) 事手工製作,但這並不代表他們(men) 不喜歡手工製作,隻是因固有認知“手工藝是個(ge) 專(zhuan) 業(ye) 性極強,門檻極高的興(xing) 趣”而退縮。而各類短視頻平台上爆火的“簪娘”(網絡用語:手工製作古法簪子的女性工匠)、“流麻”(即“流沙麻將”,由流沙狀閃粉、彩色圖片和亞(ya) 克力板拚合而成的裝飾品)製作人,許多都是初學者養(yang) 成式製作手工藝品,這就給很多望而卻步的年輕人傳(chuan) 遞了一種訊息:製作自己感興(xing) 趣的東(dong) 西,不應該有門檻。

  除了博主們(men) 的帶動,DIY走紅還有另外兩(liang) 個(ge) 原因:即時可得的成就感,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獨特性。市民才薩珠賽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家裏沒有多少玩具,父母又不在身邊,於(yu) 是他開始自己動手做小玩具。“第一次成功用狗尾巴草編出一隻螳螂,雖然不完美,但是看著它一步步由雜草變成玩具,那種滿足與(yu) 成就感我到現在都記得。”正如才薩珠賽所說的“不在意結果,重在享受過程”,這是DIY有別於(yu) 其他娛樂(le) 方式的最大亮點。

  人們(men) 常說:“萬(wan) 物皆可DIY。”原料的選取、製作的進度、成品的優(you) 劣完全由自己把控,這就給了製作人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從(cong) 而造就了DIY作品因人而異、獨屬於(yu) 製作人的獨特性。

  催生消費新熱點 物質精神雙滿足

  DIY在年輕人群體(ti) 中的走紅,雖說算不上是“趨勢變化”,但也催生了一些消費新熱點——各種主題的DIY體(ti) 驗館、多樣化的DIY體(ti) 驗形式、憑借“做手工”爆紅的短視頻博主……新的商機、新的副業(ye) 種類應運而生。

  每逢周末,拉薩教育城公園的湖畔商店中會(hui) 出現一些精美的手工針織物,有針織錢包、針織卡包、針織卡通飾品、針織手鏈……店長告訴記者,這是一個(ge) 年輕女孩送到店裏讓他們(men) 幫忙售賣的,這些小玩意兒(er) 價(jia) 格實惠、數量有限,每次上架不久就賣空了。

  記者輾轉聯係到了這些針織小物的製作者、今年26歲的劉菁菁,她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她利用業(ye) 餘(yu) 時間手工製作的。“我的本職工作不算太忙,再加上我今年剛到拉薩沒有熟人,閑暇時就做些小玩意兒(er) 打發時間,周末寄賣賺的錢可以解決(jue) 我一周的夥(huo) 食。”

  和劉菁菁類似的情況在年輕人群體(ti) 中並不少見。近年來,集市、擺攤在拉薩盛行,不少攤主都曾推出DIY製品,其中以針織物、羊毛氈卡通擺件最為(wei) 常見。而羊毛氈因製作工序較為(wei) 繁瑣,價(jia) 格較其他手工製品略高。

  今年4月,在城關(guan) 區文旅局和娘熱街道組織的“上春山”集市活動中,記者結識了擺攤賣羊毛氈的馮(feng) 煒。“賣羊毛氈所得的錢,我通常會(hui) 用於(yu) 買(mai) 原材料。這樣既節省了開銷,又滿足了我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可以說DIY是種雙贏的體(ti) 驗!”馮(feng) 煒說。

  此外,拉薩街頭的DIY體(ti) 驗館正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以拉薩“半日閑”DIY手作坊為(wei) 例,這家DIY體(ti) 驗館提供蛋糕製作、飾品製作、香薰製作、tufting(簇絨,即“戳戳繡”)等多種DIY製作,周末基本處於(yu) 爆滿狀態。

  DIY市場火熱,甚至部分轟趴館也開始考慮提供DIY服務。拉薩東(dong) 郊一家轟趴館老板說,曾經有客人包場,與(yu) 好友一同在轟趴館內(nei) DIY各類繪本,客人們(men) 繪製時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她看到了一線商機,她正考慮在店內(nei) 推出相對專(zhuan) 業(ye) 的DIY體(ti) 驗服務。

  探索傳(chuan) 承新路徑 讓非遺走向生活

  “如果對於(yu) 一種文化的欣賞隻停留在‘看見’,那隻能算是鏡中花、水中月。不僅(jin) 無益於(yu) 人們(men) 對這種文化的理解,更無益於(yu) 文化本身的傳(chuan) 播、傳(chuan) 承。”勉唐派唐卡傳(chuan) 承人、拉薩市曲水縣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旦增認為(wei) ,在信息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傳(chuan) 承非遺文化、讓人更加深刻地了解非遺文化,是一項挑戰。

  隨著國內(nei) 各種主題的DIY體(ti) 驗館在年輕人群體(ti) 中大受歡迎,2017年,旦增萌生了開一家唐卡體(ti) 驗館的想法。“在浙江杭州、江西景德鎮等地,漆扇、瓷器、油紙傘(san) 等非遺項目早就有DIY體(ti) 驗館,而且越來越受歡迎。人家的非遺能做到,我們(men) 的非遺沒道理做不到。”

  2018年,旦增的唐卡非遺文創體(ti) 驗館在八廓街開業(ye) 。在旦增看來,拉薩文化底蘊深厚,旅遊業(ye) 發達,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匯聚在這裏,而八廓街作為(wei) 拉薩古城的核心區,對於(yu) 文化傳(chuan) 播非常有益。目前,店內(nei) 可體(ti) 驗唐卡繪製、藏香製作,每天可接待40至50位客人。

  記者看到,體(ti) 驗館麵積不大,卻是座無虛席,顧客中有遊客、有本地人,其中不乏來自區外、從(cong) 事美術專(zhuan) 業(ye) 的學者和學生。

  趙周周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之前他一直以為(wei) 唐卡繪製的原理跟油畫差不多,但直到親(qin) 自體(ti) 驗,才了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liang) 種體(ti) 係。“這裏的畫布、顏料、畫筆都是非常傳(chuan) 統正宗的唐卡畫具,而且老板也是業(ye) 內(nei) 人士,所以能體(ti) 驗到更加專(zhuan) 業(ye) 、正統的唐卡繪製。”趙周周說,以DIY形式體(ti) 驗非遺文化,有助於(yu) 更好地理解文化產(chan) 品本身的創作意圖、創作心境,能更直觀地領悟鹽野米鬆在《留住手藝》中提出的“手作是有溫度的藝術”。

  正如旦增所說,傳(chuan) 承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留存傳(chuan) 統,也要尋求與(yu) 當下生活的連接。當非遺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貼近普通人,走向生活,從(cong) 而吸引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探索,非遺才會(hui) 重新進入我們(men) 的日常。值得欣喜的是,DIY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