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尼瑪紮西院士:用信息技術拉近西藏與世界的距離

發布時間: 2024-05-30 11:07:00 來源: 中國科學報


尼瑪紮西。受訪者供圖

  “我是沐浴著新西藏的陽光,在黨(dang) 和國家培養(yang) 下成長起來的藏族知識分子。國家和社會(hui) 需要時,我不上誰上?”尼瑪紮西平和的語氣中帶著堅定。

  立足西藏數十載,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學教授尼瑪紮西帶領團隊研製藏文信息處理領域相關(guan) 國際標準並推廣應用,奠定我國在國際藏文信息係統領域的主導地位;研製全球首款藏文版數字和智能移動操作係統,提升社會(hui) 信息化水平;研發藏文古籍文獻資源數字化技術,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研究藏語言文字自動識別關(guan) 鍵技術,探索技術成果在邊疆數智領域的工程化應用模式……

  尼瑪紮西始終懷揣報效國家、建設家鄉(xiang) 的家國情懷,帶領團隊潛心科研,用信息技術拉近西藏與(yu) 世界的距離。

  “我們(men) 不做誰來做?”

  上世紀60年代,尼瑪紮西出生於(yu) 西藏拉薩。與(yu) 父輩不同的是,他接受了較為(wei) 係統化的現代教育。他始終有一個(ge) 心願,那就是回饋祖國和家鄉(xiang) 。

  1988年,尼瑪紮西從(cong) 華東(dong) 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係畢業(ye) ,回到西藏,在西藏大學任教。當時,中國的信息技術方興(xing) 未艾,計算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使用。在上海讀書(shu) 時,尼瑪紮西看到,中文信息處理(主要是漢語)應用於(yu) 日常學習(xi) 和辦公,極大提高了信息處理效率。

  而在西藏,大學裏還沒有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在日常公文處理、大學藏文教材編寫(xie) 、文獻整理等領域,沒有一個(ge) 可使用的桌麵藏文處理係統。

  “我們(men) 不做誰來做?我覺得我們(men) 應該要滿足社會(hui) 需求。”秉持這樣的信念,尼瑪紮西投入技術研究和開發工作中。

  然而,尼瑪紮西並未學過中文信息處理技術。在軟硬件條件極其有限、沒有互聯網等通信手段可以利用、人員缺乏的情況下,尼瑪紮西帶領團隊埋頭苦幹,從(cong) 最基礎的知識入手,研究藏文信息處理技術。

  1992年10月,尼瑪紮西團隊曆時兩(liang) 年成功研發出“TCE藏、漢、英文信息處理係統”軟件,為(wei) 藏文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一“小試牛刀”的研究中,尼瑪紮西看到了一個(ge) 更深層次的問題:藏文信息無法交互。

  由於(yu) 當時藏文沒有信息交換用的編碼標準,無法在各類信息平台間正常傳(chuan) 輸。在信息網絡時代,某種語言要想與(yu) 世界暢通無阻地對話,必須製定其文字的信息交換用編碼的國家和國際標準。

  尼瑪紮西團隊在短時間內(nei) 查閱了大量技術文檔,並結合藏文文字特性,爭(zheng) 分奪秒地起草並提交編碼標準提案。他們(men) 從(cong) “一張白紙”開始研製相關(guan) 標準,有時為(wei) 了製作一個(ge) 高質量的藏文編碼字符集方案,從(cong) 早晨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

  1997年7月,尼瑪紮西帶領團隊研製的藏文編碼方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確定為(wei) 《信息交換用藏文編碼字符集》國際標準,藏文由此成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製定完成編碼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解決(jue) 了藏文信息處理無編碼標準可循、信息無法共享和交互的技術難題。

  作為(wei) 全球藏文信息係統技術標準,該方案是國內(nei) 外所有軟件係統和信息平台藏文處理功能實現的基礎,有力維護了國家權益,奠定了我國在國際藏文信息係統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藏文信息係統的發展基礎。

  信息網絡時代,西藏沒有落下

  以計算機為(wei) 代表的信息技術無疑徹底改變了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尼瑪紮西欣慰地說,西藏及時跟上了時代的發展步伐。

  1996年4月,尼瑪紮西到丹麥參加國際會(hui) 議,第一次接觸到了“因特網”等新鮮詞匯。他聽得不是很明白,但直覺告訴他,這必定是影響未來的重要技術。

  回國後,他來到電子科技大學,在一個(ge) 月的時間裏從(cong) 早到晚閱讀各類相關(guan) 書(shu) 籍,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到電子科技大學信息中心求教,從(cong) 最基本的專(zhuan) 業(ye) 名詞學起,逐步學習(xi) 和了解因特網知識。

  當年7月,尼瑪紮西回到拉薩,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指導以及電子科技大學的幫助下,帶領團隊建設了CERNET西藏主節點(現稱為(wei) 拉薩核心節點),使CERNET西藏主節點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第一個(ge) 提供因特網接入服務的機構。在此基礎上,他們(men) 負責規劃建設了西藏大學三期校園網、多媒體(ti) 教學係統和西藏第一個(ge) IPv6園區網。

  在尼瑪紮西看來,這是他踐行家國情懷的實際行動。“雖然當時隻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在這個(ge) 崗位上,需求來了,我們(men) 責無旁貸。如今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yu) 其他發達省份相比,不敢說水平一致,但沒有代際式的落後。”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尼瑪紮西助推了西藏“入網”,那麽(me) 此後尼瑪紮西開拓了中國藏文信息技術研究新領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通信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然而,由於(yu) 沒有藏文版的移動操作係統,人們(men) 隻能用移動電話通話,無法進行進一步的藏文信息處理、傳(chuan) 輸和共享,製約了社會(hui)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幾十年前,會(hui) 有人問這個(ge) 或那個(ge) 品牌的手機能不能用藏文。現在沒人問這個(ge) 事了,因為(wei) 經過近10年的努力,移動電話處理藏文成為(wei) 了常規化操作。”尼瑪紮西說,在某品牌手機聊天軟件中編輯並發送藏文“紮西德勒”,另一不同品牌的手機會(hui) 接收到完全一樣的內(nei) 容。

  這一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是他和團隊近10年的奮鬥。

  2005年,尼瑪紮西團隊與(yu) 企業(ye) 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個(ge) 藏文版數字移動操作係統,移動電話生產(chan) 商基於(yu) 此推出了全球首款藏文數字移動電話;2014年,他們(men) 與(yu) 企業(ye) 合作,研發首個(ge) 藏文版智能移動電話操作係統,相關(guan) 企業(ye) 基於(yu) 此推出了全球首款藏文智能移動電話。

  而在計算機藏文操作係統方麵,原來隻能在Windows等計算機操作係統上實現藏文輸入輸出等處理,而沒有研發出真正意義(yi) 上的藏文操作係統。2021年,尼瑪紮西團隊與(yu) 國防科技大學、麒麟軟件有限公司合作研發了首個(ge) 計算機操作係統藏文版——國產(chan) “銀河麒麟操作係統藏文版”。

  “這些工作極大提高了社會(hui) 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時代,西藏沒有落後太多。”尼瑪紮西說。

  新使命 新擔當

  尼瑪紮西團隊始終秉持發揮所長、服務國家的信念。“話語權是國家戰略。如今回頭看,有些工作如果當時沒做,今天就沒法向國家交代。”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lin) ,尼瑪紮西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利用在語言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服務國家戰略和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前,尼瑪紮西正在牽頭實施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

  回顧工作的36年,尼瑪紮西坦言,自己起初並未想過做科研,是社會(hui) 和國家的需求推著自己一步步往前走。“我們(men) 團隊不過多考慮眼前利益,而是根據自身技術、人員和資源等條件,以需求為(wei) 導向,定下長遠目標,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而這個(ge) 目標一定是跳起來能夠得著的。”

  除了科研工作者,尼瑪紮西的另一重身份是教師。36年來,他為(wei) 本科生上課,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推動西藏高校計算機專(zhu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形成了本、碩、博3個(ge) 層次較為(wei) 完整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人才培養(yang) 要與(yu) 科學研究結合起來。”尼瑪紮西說。

  2023年11月,尼瑪紮西當選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份榮譽代表了一個(ge) 新起點,鼓勵我繼續做好藏文信息係統領域工作,並在更廣闊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上服務國家。”尼瑪紮西表示。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