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追光|地球人奔赴珠峰,不止為了登上8848

發布時間: 2024-06-03 09:58:00 來源: 新華社


這是日落時分的珠穆朗瑪峰(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春季登山窗口期進入尾聲

  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

  在西藏完成了站上地球之巔的夢想


這是珠峰登山大本營(5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位於(yu) 中國和尼泊爾邊境

  傳(chuan) 統攀登路線分為(wei) 南坡與(yu) 北坡兩(liang) 條路線

  南坡的攀登路線位於(yu) 尼泊爾一側(ce)

  北坡的攀登路線位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一側(ce)


德諾埃爾兄弟和隊友們(men) 正在離開珠峰登山大本營前往更高海拔的營地(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來自法國的登山者德諾埃爾兄弟

  5月中旬來到西藏

  從(cong) 北坡向珠峰發起挑戰

  弟弟帕斯卡爾·德諾埃爾

  曾在2021年首次嚐試從(cong) 南坡攀登珠峰

  但因天氣惡劣

  他被迫從(cong) 海拔約7300米的營地下撤

  哥哥多米尼克·德諾埃爾

  則是第一次攀登珠峰

  盡管沒有弟弟經驗豐(feng) 富

  但在聽說北坡更寬廣、條件更好後

  他還是決(jue) 定把握住難得的機會(hui)

  “有多少人能實質性地抓住夢想?

  珠峰就在那裏”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弟弟帕斯卡爾·德諾埃爾(左)和哥哥多米尼克·德諾埃爾正在準備登山物資(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可是為(wei) 什麽(me) 想要登上珠峰?

  絕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山就在那裏”

  來自挪威的登山者哈康·埃蘭(lan) 森認為(wei)

  就像奧林匹克精神一樣

  人們(men) 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登山者們(men) 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極限

  同時需要學會(hui) 控製風險,保證安全

  “我們(men) 在大本營相聚

  國別、種族、膚色都不是隔閡

  我們(men) 為(wei) 了共同的目標而來

  一起去完成一件獨特的事”


西芙·哈爾斯塔跟自己的高山向導擁抱(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來自挪威的女性登山者西芙·哈爾斯塔

  對於(yu) 極限的理解

  散發出一種專(zhuan) 注於(yu) 自身的獨特魅力

  “登山讓我置身於(yu) 大自然中

  享受與(yu) 自然的美好連接

  或許有的登山者會(hui) 爭(zheng) 第一

  會(hui) 比較誰更快登頂

  但我不會(hui)

  因為(wei) 我知道

  我終將抵達頂峰”


哈康·埃蘭(lan) 森(右)正在搬運自己的登山物資(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登頂之外

  珠峰還承載著一些登山者另外的夢想

  哈康·埃蘭(lan) 森今年是第二次登頂


2019年哈康·埃蘭(lan) 森從(cong) 南坡登頂珠峰後在頂峰吹奏薩克斯(受訪者供圖)

  早在2019年

  從(cong) 南坡登頂的他

  就曾讓薩克斯悠揚的旋律響起在珠峰峰頂

  對於(yu) 他來說

  攀登是一個(ge) 音樂(le) 項目

  “每個(ge) 大洲都有自己的最高山峰

  我的目標是把每一座山寫(xie) 成一部交響曲”

  如今

  他已經完成了六座山峰的攀登

  而大洋洲的最高峰查亞(ya) 峰

  將是他今年新的挑戰目標

  圖為(wei) 1960年6月7日,人類曆史上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右)、貢布(中)與(yu) 屈銀華三人凱旋拉薩後捧花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60年5月25日

  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

  首次從(cong) 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

  實現了人類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的壯舉(ju)

  由此開創

  “不畏艱險、頑強拚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

  的登山精神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登山人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帕斯卡爾·德諾埃爾(左)和多米尼克·德諾埃爾在帳篷裏聊天休息(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登山把不同的人連接在一起

  帕斯卡爾·德諾埃爾說

  在登山的過程中

  他們(men) 遇到不同的人和文化

  而體(ti) 育

  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們(men) 連接起來

  珠峰登山大本營像個(ge) 小地球村

  “不論我們(men) 是否相識

  但是我們(men) 都互相幫助

  對我來說

  這就是登山精神”


在珠峰登山大本營,盧卡斯·富滕巴赫(右)正在和隊友哈康·埃蘭(lan) 森聊天交流(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奧地利登山者盧卡斯·富滕巴赫

  已經先後4次登頂珠峰

  同時作為(wei) 登山領隊的他

  更懂得團結互助的意義(yi)

  “第一次登頂以後

  我明白了為(wei) 什麽(me) 人們(men) 都想站在世界之巔

  如今

  登頂珠峰不僅(jin) 是我個(ge) 人的目標

  更是一種團結的象征”


登山者正在攀登珠峰(5月22日攝)。新華社發(哈康·埃蘭(lan) 森 攝)

  珠峰頂上

  氧氣稀薄

  登山者衝(chong) 頂要在淩晨出發

  上午登頂

  隻能停留一個(ge) 多小時就要下撤

  沒有人能在珠峰頂上看到日落

  但是在珠峰腳下

  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營

  也能看到屬於(yu) 世界之巔的極致落日


這是日落時分的珠峰(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登上8848

  是每一位登山者的目標

  但“8848”之外

  更是和平與(yu) 愛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