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寫在高原綠水青山間的答卷

——西藏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發布時間: 2024-06-06 09:09: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時值六月,走進位於(yu) 林芝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近看,水光瀲灩,草木蔥蘢;遠眺,青山巍峨,雲(yun) 遮霧繞。而過去,這一帶植被稀疏、沙化嚴(yan) 重,春秋兩(liang) 季經常黃沙彌漫、河水泛濫。“濕地公園的變化來之不易,我們(men) 要用心守護好。”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管護員普布多傑感慨道。

  這一變化是西藏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西藏堅決(jue) 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重要政策、標誌性工程“四張清單”調度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工作,以目標責任書(shu) 、整改通知書(shu) 、提醒敦促函“兩(liang) 書(shu) 一函”工作機製推動工作落實落地,以6大類38項指標體(ti) 係為(wei) 目標明確任務,推動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在雪域高原繪出了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畫卷。

  《2023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9.5%,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整體(ti) 保持優(you) 良,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處於(yu) 安全水平,聲環境質量總體(ti) 穩定,輻射環境質量總體(ti) 情況良好……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的基礎上,西藏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西藏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供給基地,發展清潔能源可謂“得天獨厚”,水、光、風、地熱等清潔能源品類齊全,開發優(you) 勢顯著,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西藏將清潔能源發展作為(wei) 重點,充分利用水、風、光能等資源,推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

  6月的驕陽炙烤著西藏大地。位於(yu) 山南市乃東(dong) 區亞(ya) 堆鄉(xiang) 的才朋光伏項目負責人劉向富望著一排排閃閃發亮的板材說:“這夥(huo) 計可神奇了,給點兒(er) 陽光就‘來電’。”

  劉向富口中“神奇”的板材是光伏板,能瞬間將陽光轉化為(wei) 電流,通過電網係統輸送到千企萬(wan) 家,更“神奇”的是,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空氣質量。

  “施工過程中,為(wei) 了保護植被,工作人員采取騾馬運輸及人力施工方式,避免機器運輸破壞山上的植被。把綠色電能輸送通道建成綠色工程,是我們(men) 共同的心願。”劉向富說。

  除了發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西藏還不斷發展壯大文化旅遊業(ye) 、數字經濟等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2023年,西藏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5517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651億(yi) 元,分別增長83.7%和60%,均創曆史新高;全區數字經濟達250多億(yi) 元,增長19%。

  在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西藏不斷推進生態惠民,年均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生態崗位50多萬(wan) 個(ge) ,使226.22萬(wan) 名農(nong) 牧民享受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補助政策,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態飯”越吃越好、越吃越香,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生態文明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是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的關(guan) 鍵。近年來,西藏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從(cong) 曾經的砍樹人變成種樹人、護樹人,生態環保生活方式蔚然成風,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頭戴草帽,黝黑的皮膚,幹裂的嘴唇,一身運動裝扮,腳踩運動鞋,渾身沾滿泥土……記者見到拉薩南山公園的園林工人紮西時,他正在澆水管護苗木。像紮西一樣,西藏先後有約500萬(wan) 人次參與(yu)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近18.6億(yi) 元。

  “雖然辛苦,但成果喜人。如今的南山公園已經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每周末的人流量能達到2萬(wan) 人。”紮西說,而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men) 看到保護和改善高原生態環境的巨大價(jia) 值,也讓大家更加期待十年後的拉薩,在天空的蔚藍與(yu) 雪山的潔白之外,還將新增一抹森林的翠綠。

  展望美麗(li) 西藏建設的新願景,西藏將持續打好生態治理組合拳、跑出生態經濟加速度、塑造生態家園高顏值、築牢生態安全防護牆、奏響生態文化協奏曲,努力打造美麗(li) 中國建設的西藏樣板。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