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xiang) 。圖由淩川 迪姬桑姆 提供
建成一條公路,發展一片產(chan) 業(ye) ,致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昌都市“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日益密織的農(nong) 村公路網絡使昌都市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和百姓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一條條“四好農(nong) 村路”,成為(wei) 有力推進昌都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康莊大道。
修到家門口的致富路
5月底,記者在昌都市江達縣同普鄉(xiang) 東(dong) 鬥村的村道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men) 正緊張地推進小橋的橋墩和公路擋牆的漿砌等工作。這條在建的水泥路長6公裏多,預計今年9月完工,工程建設中吸收了12位當地群眾(zhong) ,通過參建農(nong) 村公路,群眾(zhong) 直接增收4.8萬(wan) 元。
這是農(nong) 村公路建設為(wei) 沿線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直接創收的縮影之一。近年來,昌都市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通過參與(yu) 農(nong) 村公路建設與(yu) 養(yang) 護,出租自家機械和車輛,積極開展道路運輸服務等,普遍受益於(yu) 修到家門口的“四好農(nong) 村路”。
江達縣崗托鎮地處317國道邊,與(yu)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隔江相望,是經四川進藏的第一鎮。受益於(yu) 區位優(you) 勢,近年來,崗托鎮群眾(zhong) 不僅(jin) 通過參與(yu) 公路建設直接獲益,隨著通村公路與(yu) 國道的緊密連接和區域路網的日益完善,全鎮所轄的5個(ge) 行政村都積極參與(yu) 道路運輸產(chan) 業(ye) ,全鎮群眾(zhong) 共購置了180輛運輸車輛,每輛車平均每月收入達1.5萬(wan) 元,今年一季度全鎮運輸收入達到815萬(wan) 餘(yu) 元,崗托鎮的經濟因路而興(xing) ,百姓的腰包也日益殷實。
截至2023年底,昌都市農(nong) 村公路通車裏程達1.55萬(wan) 公裏,11縣(區)、129個(ge) 鄉(xiang) (鎮)、1142個(ge) 村(居)通暢率分別達到100%、100%、83%。昌都市在“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中,堅持在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作業(ye) 項目和環節推廣以工代賑,發放勞動報酬金額不低於(yu) 項目總投資的10%。此外還將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管理體(ti) 製改革與(yu) 以工代賑深度融合,將5945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納入農(nong) 村公路生態養(yang) 護崗位,直接實現人均年增收3500元。
2023年,昌都市通過農(nong) 村公路行政村通暢項目、養(yang) 護領域和川藏鐵路配套公路建設項目累計實現農(nong) 牧民就業(ye) 6799人次,增收達1.24億(yi) 元。
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振興(xing) 路
隨著“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的持續推進,昌都市廣大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不僅(jin) 享受到了“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出行便利,且日益受惠於(yu) 交通發展帶動的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昌都市卡若區如意鄉(xiang) 通往桑恩村的道路,連接著國道317線,桑恩村村口的“阿格林卡”老板董漢春夫婦剛入夏就開始忙著整理自家的院子,以迎接旅遊旺季。開辦農(nong) 家樂(le) 已經6年的董漢春,格外期待今年的生意更上一層樓。
董漢春說:“以前門口是土路,大貨車開過去帶起的塵土總能飄進院子,經常導致剛來的客人又轉身去其他農(nong) 家樂(le) 消費了,自從(cong) 去年修好了水泥路,大車駛過再沒有塵土飛揚了。路好走了,院子幹淨了,來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不僅(jin) 附近鄉(xiang) 鎮,就連住在昌都市區的人也經常自駕來玩。”今年“五一”小長假,來他家過林卡的客人明顯高於(yu) 往年同期,最多時一天接待過100多人。生意好起來後,他還雇了幾名本村或鄰村的村民來幫忙,每人每月4000元工資,有效幫助鄉(xiang) 親(qin) 增收。
而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白格村的村民則受益於(yu) 日益暢通的鄉(xiang) 村物流“微循環”,大力發展起水果、蔬菜大棚種植業(ye) 。白格村種植戶劉誌軍(jun) 目前承包了11個(ge) 大棚,每個(ge) 大棚約一畝(mu) 地,種植草莓、萵筍、白菜、土豆等果蔬,其中草莓成為(wei) 他收入的主要品種,每個(ge) 草莓大棚年產(chan) 2000多斤,銷售額達十二三萬(wan) 元。
說起村裏的道路變化對種植業(ye) 的影響,劉誌軍(jun) 很感慨:“我種的草莓保鮮期隻有三四天,以前村裏的路很不好,每次運草莓出去都損壞很多,加上運輸時間長,損失挺大的。現在村裏修通了水泥路,新鮮草莓半天就能運到市裏,能賣很好的價(jia) 錢,而且從(cong) 城裏開車來采摘的人也越來越多。”
據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白格村選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向巴曲西介紹,2022年,卡若區交通運輸局投資1600萬(wan) 餘(yu) 元,建設了白格大橋至白格村的通村公路,交通條件改善後,村裏辦起了砂石廠、磚廠、蔬菜大棚種植等村集體(ti) 經濟實體(ti) ,同時還組織村民購買(mai) 了35輛車,組成了白格村運輸車隊。2023年,白格村集體(ti) 經濟累計增收160餘(yu) 萬(wan) 元,人均年增收3970元,交通發展成為(wei) 白格村村民致富、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的群眾(zhong) 則依托緊鄰214國道的優(you) 勢,隨著近年來農(nong) 村公路通村到戶和物流日益順暢,在當地葡萄酒產(chan) 業(ye) 帶動下,在鹽井這片自然條件肥沃的土地上,投入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持續增收。
據了解,納西民族鄉(xiang) 的群眾(zhong) 過去主要種植青稞,年畝(mu) 產(chan) 收入不足2000元,隨著當地葡萄酒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通過種植葡萄,年畝(mu) 產(chan) 收入至少達到5000元。隨著公路和物流業(ye) 的發展,當地葡萄酒產(chan) 品銷售已從(cong) 西藏市場逐步擴大到四川、湖北、陝西等地,從(cong) 2020年起采取電商銷售,借助便利的物流,葡萄酒銷量飛速提升,也為(wei) 鹽井百姓提供了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