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林芝市委、市政府依托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you) 勢和氣候生態優(you) 勢,大力在鄉(xiang) 土上興(xing) 旅遊、“種”文化、辦賽事,走出了一條文旅體(ti) 融合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之路、富民之路,讓村民“富”了腦袋、“鼓”了口袋。
以花為(wei) 媒綻放“美麗(li) 經濟”
三月的林芝,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走進嘎拉村,陣陣花香撲鼻而來,粉色的桃花與(yu) 金黃的油菜花相映成趣,灼灼芳華,美得醉人。記者看到,村民們(men) 圍著桃樹、桃花忙碌著,有人為(wei) 花間迷向的遊客指路,有人穿梭花海為(wei) 遊客牽馬。不少遊客在景區換上心儀(yi) 的藏裝,穿梭於(yu) 花海,留下靚麗(li) 的身影。
“在林芝,我們(men) 領略到了雪域高原獨特的美景,野山桃花、金燦燦的油菜花、遠處雪山和藍天白雲(yun) 交相輝映,真是太美了。尤其是這裏空氣很清新,讓人感到非常舒適。”來自香港的三姐妹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
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因春季盛開的桃花而聞名,被稱為(wei) 西藏“桃花第一村”。時至今年,林芝桃花旅遊文化節已成功舉(ju) 辦了二十一屆。桃花節不僅(jin) 是西藏自治區年度旅遊的啟動器,更是林芝市“兩(liang) 節一季”的重頭戲。
在林芝市巴宜區尼洋河下遊段河流生態緩衝(chong) 帶修複工程項目基地,記者見到了正在施工作業(ye) 的達瓦堅參。“這裏會(hui) 種植更多的桃樹,今後會(hui) 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市民來嘎拉村度假、遊玩。”達瓦堅參用手指了指正在施工的場地。
“每年桃花節期間,村裏將大家分成幾組在桃花園裏交替值班,有人負責撿垃圾,有人負責收門票,還有一部分協助疏導交通,我今天負責在施工現場開挖掘機。”達瓦堅參告訴記者,“今年3月,嘎拉村集體(ti) 收入分紅,每家都不少於(yu) 5萬(wan) 元。”
季節交替,林芝花香不斷。在米林市南伊溝景區紮貢溝裏,廣東(dong) 遊客林女士低頭嗅著一簇野生大花黃牡丹,陶醉其中。“本想著來西藏就是看看雪山,沒想到能看到這麽(me) 大的黃牡丹花!”
每年5月28日,以黃牡丹為(wei) 主角的米林黃牡丹藏醫藥文化旅遊節都會(hui) 如期舉(ju) 行,來自各地的上千名遊客組團觀賞野生大花黃牡丹,體(ti) 驗米林縣特有的珞巴族文化。
“今年第十六屆黃牡丹節期間,米林市推出了‘牡丹仙子’選拔、‘雅江杯’籃球友誼賽、特色展銷及夜市美食、藏醫藥文化學術交流、非遺及藏醫藥參觀體(ti) 驗、民族傳(chuan) 統運動、戶外徒步等12項活動,致力為(wei) 遊客群眾(zhong) 帶來‘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體(ti) 驗,滿足多元化旅遊市場需求,促進文化旅遊與(yu) 社會(hui) 經濟融合發展。”米林市文旅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三月的桃花、四月的杜鵑、五月的黃牡丹,這些都是大自然賦予林芝的饋贈,它們(men) 扮靚了鄉(xiang) 村“顏值”,提升了群眾(zhong) 幸福指數,成為(wei) 林芝的美麗(li) 名片,吸引著八方遊客慕名而來。記者從(cong) 林芝市旅發局了解到,1至5月份,全市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551.5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6.27億(yi) 元,較2023同比增長15.83%和12.87%。
以文塑旅擦亮“文化底色”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們(men) 紛紛走進林芝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藏東(dong) 南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在博物館內(nei) ,孩子們(men) 滿懷熱情,認真觀賞著展廳內(nei) 一件件精美的展品,“鎮館之寶”沙畫壇城更是激發了孩子們(men) 的強烈興(xing) 趣,令大家讚歎不已。工作人員結合“林芝”名稱的由來,向廣大遊客生動講解了林芝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保護情況和非遺知識,受到遊客的熱烈歡迎。
“此次林芝之行真的太難忘了,在博物館,我學到了許多書(shu) 本上沒有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我要努力學習(xi) 科學文化知識,為(wei) 傳(chuan) 承和保護西藏的傳(chuan) 統文化、非遺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來自拉薩市的小遊客措姆在參觀後說。
藏東(dong) 南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坐落於(yu) 林芝市八一鎮1.5公裏的巴結村內(nei) ,因西靠尼洋河旁,又稱尼洋閣。這裏陳列著民族服飾、生產(chan) 生活等文物、實物2000餘(yu) 件(套),文字資料3000萬(wan) 餘(yu) 字,圖片2萬(wan) 餘(yu) 張,記錄著藏東(dong) 南各民族獨特的民間傳(chuan) 統文化,濃縮了林芝獨特而厚重的曆史印記。
據藏東(dong) 南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館長劉曉玲介紹,博物館作為(wei) 自治區社科普及宣傳(chuan) 基地、林芝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林芝市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林芝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充分發揮了特色優(you) 勢,通過各類團體(ti) 研學旅行、博物館進校園、引進臨(lin) 時展覽等活動,成為(wei) 人們(men) 了解藏東(dong) 南地區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真正讓林芝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去”。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從(cong) 林芝市區出發,迎著夏日的涼風,車子在拉林高等級公路上向西行駛約150多公裏,便到達工布江達縣江達鄉(xiang) 太昭村。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ge) 媽媽的女兒(er) ,他們(men) 的媽媽叫光明;藏族和漢族是一個(ge) 媽媽的女兒(er) ,我們(men) 的媽媽叫中國……”這首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歌曲響徹整個(ge) 村莊。
太昭村是“唐蕃古道”古驛站“太昭古城”遺址所在地。曆史上,這裏是著名的茶馬古道以及唐蕃古道中路、東(dong) 路的交匯點,商賈雲(yun) 集,來自藏、漢、回、納西等民族以及尼泊爾等地的商人絡繹不絕,清代更是清兵鎮守西藏邊疆的重要駐地。
一塊記錄曆史的“萬(wan) 善同歸”碑駐立在太昭村北邊。在太昭村支部書(shu) 記加央曲紮的介紹下,記者了解到碑文上記載的是清嘉慶初年駐防拉裏、江達的官兵,與(yu) 藏族、漢族等各族民眾(zhong) 一起,共同捐資整修河邊道路的善舉(ju) 。“常聽村裏的老人們(men) 講,1951年,解放軍(jun) 第18軍(jun) 52師副政委陰法唐率軍(jun) 從(cong) 昌都方向沿娘蒲溝行至太昭,在這裏休整月餘(yu) ,留下了軍(jun) 民團結的好多故事。”說起太昭古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45歲的加央曲紮滔滔不絕。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重走唐蕃古道、聆聽民族融合的聲音,不僅(jin) 吸引著眾(zhong) 多遊客,還讓太昭村成為(wei) 廣大幹部職工、師生接受愛國主義(yi) 、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
景點結合村落,曆史融合現代,古城遺跡與(yu) 當地民俗風情有機結合,已成為(wei) 太昭村一大特色,讓這裏煥發出新的活力。
初夏時節,一麵麵亮麗(li) 的文化牆、一個(ge) 個(ge) 紅火熱鬧的文體(ti) 廣場、一張張幸福淳樸的笑臉,目之所及,處處充滿生機,一股崇尚文明、和諧有序的新風正在林芝的廣袤大地上滌蕩。
以賽促旅打造“體(ti) 育+”新業(ye) 態
體(ti) 育運動燃起來,鄉(xiang) 村旅遊火起來。體(ti) 育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匯聚人氣,為(wei) 人們(men) 幹事創業(ye) 提供精神動力,成為(wei) 新業(ye) 態新引擎。
5月的墨脫蓮花公園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180餘(yu) 名身著鮮豔亮麗(li) 民族服飾本地幹部群眾(zhong) 及遊客歡聚在此,參加墨脫縣2024年“全民運動健身·尋夢美麗(li) 邊城”活動。
“走進墨脫,讓我重新認識了大自然之美、峽穀的震撼之美,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能參加健身運動,放鬆心情,真的是超開心。”來自成都自駕旅遊的參賽選手郭女士說。
“加油!加油!”道路兩(liang) 旁的市民群眾(zhong) 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呐喊助威。
“以舉(ju) 辦賽事活動為(wei) 突破口,參賽運動員、觀賽體(ti) 育愛好者就地轉化為(wei) 遊客,直接拉動了地方體(ti) 育旅遊消費,推動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發展。”墨脫縣體(ti) 育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
近年來,墨脫縣陸續舉(ju) 辦了墨脫縣“雅江杯”足球比賽、“迎新杯”籃球賽、“健康墨脫”環雅江徒步等體(ti) 育活動,邀請前國足隊長郜林、前國足隊員榮昊和著名國家級運動健將、國家高級教練員徐國翀、潘巍現場指導“雅江杯”足球賽、“迎新杯”籃球賽,不斷推動賽事水平和知名度再上新台階。
回溯今年春天,2024年西藏林芝南迦巴瓦高原體(ti) 育大會(hui) 巴鬆措國際漂流公開賽在美麗(li) 的巴鬆措國家5A級景區舉(ju) 辦。巴鬆措因“國際漂流公開賽”火爆全網,成為(wei) 熱門旅遊目的地,眾(zhong) 多短視頻客戶端被“巴鬆措國際漂流公開賽”刷屏。
“真沒有想到,這些大場麵的國際體(ti) 育賽事居然在自己家門口辦了起來。近年來,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我們(men) 村辦起了民宿。許多來巴鬆措的遊客都會(hui) 選擇在錯高村住上幾天。2023年,我們(men) 家一年的民宿收入達到20萬(wan) 元。所以說隻要人勤快,不愁腰包不鼓,生活不富裕。”錯高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洛桑群培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
錯高村距離錯高鄉(xiang) 政府駐地21公裏,地處巴鬆措湖頭,共有67戶、259人。2021年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引進了岷山集團藏地文旅等公司進駐,共同打造錯高村整村民宿集群,並在2022年開始運營。民宿項目為(wei) 村民帶來年化租金性收益180萬(wan) 元,同時創造了約30個(ge) 就業(ye) 崗位,成效顯著。
據林芝市旅發局數據顯示,1至5月份巴鬆措5A級景區共接待25.66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763萬(wan) 元,分別增長14.89%和35.2%。
國際漂流公開賽、南迦巴瓦山地馬拉鬆賽、中尼高原龍舟友誼賽的成功舉(ju) 辦,既是展現當地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的窗口,也為(wei) 建設新時代林芝帶來新契機。2024年西藏林芝南迦巴瓦高原體(ti) 育大會(hui) “南迦巴瓦峰杯”籃球邀請賽、首屆西藏大巴鬆措徒步露營大會(hui) ……林芝推出豐(feng) 富多彩的“文體(ti) 活動+旅遊”新場景、新玩法,讓“跟著賽事去旅行”“伴著旅遊來參賽”等活動從(cong) 一句口號轉變為(wei) 人們(men) 的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從(cong) 相關(guan) 部門了解到,2024年林芝將舉(ju) 辦或承辦國際國內(nei) 重大賽事和區域性品牌賽事15項。
“以賽為(wei) 媒”“體(ti) 育惠民”,既大大提升了林芝這個(ge) 城市的影響力,還切實增強了周邊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林芝市“戶外天堂、運動林芝”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形成,高原體(ti) 育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