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中國行】八廓街:暢遊時光深處 在古風新韻中聆聽曆史回響

發布時間: 2024-06-16 11:26:00 來源: 西藏日報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獨屬於(yu) 自己的風情老街,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就像長安街之於(yu) 北京,解放碑之於(yu) 重慶,春熙路之於(yu) 成都……拉薩也有這樣一條街道,那就是八廓街。

  晨光穿過古樹灑在石板路,集體(ti) 經濟茶館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走進古建大院內(nei) ,在欣賞建築的同時了解當地的曆史文化和人文風情。夕陽西下,大院內(nei) 亮起的燈光映襯出人間煙火。居民們(men) 在古建大院裏感受著文化的魅力,品嚐著幸福生活的滋味。

  遊客 八廓街的藏式建築最有特色

  提起拉薩,就不得不提到拉薩老城區的八廓街。行走在八廓街,白牆、黑窗靜謐地訴說著八廓街的曆史,透過點綴在藏式木窗間的花架,隱約可見三兩(liang) 孩童玩耍的身影。這片擁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老街道,因較完整地保存了拉薩古城的傳(chuan) 統麵貌和居住方式,於(yu) 2009年入選首批“中國曆史文化名街”,2023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

  陽光穿過屹立千年的古樹,溫柔地灑向樹下休憩老人的麵龐,雪白的“阿布索”(拉薩土著狗)輕巧地越過古院的台階,不一會(hui) 兒(er) 就消失在了錯綜複雜的巷子中。以八廓街為(wei) 中心,遍布古建大院的小巷猶如毛細血管般,支撐著老城區的活力。對遊客而言,八廓街是一處旅遊景點,對本地居民而言,八廓街是承載一代又一代拉薩人記憶的家園。

  喝杯酥油茶,看著樓下來來往往的遊客,或是坐在八廓街的長椅上和遊客交談,是今年68歲的阿旺次仁每日的消遣方式之一。“遊客們(men) 都說,八廓街的藏式建築最有特色。把古建大院保護好、開發好,才能為(wei) 大家留住關(guan) 於(yu) 家鄉(xiang) 的美好印象,也能給遊客創造更美妙的體(ti) 驗。”阿旺次仁說。

  曆經千年,八廓街仍然能夠保持傳(chuan) 統風貌且繁華依舊,離不開相關(guan) 部門對古城保護的重視和投入。作為(wei) 拉薩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拉薩市文物部門對八廓街內(nei) 的古建大院進行了全麵普查和登記工作,最終將56處古建大院列為(wei) 拉薩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對其中年久失修的古建大院開展了徹底的保護性修繕和日常保養(yang) 工作。

  居民 古建大院不斷散發時代新韻

  “我們(men) 衝(chong) 賽康社區共有28處大院,其中3處屬於(yu) 古建大院,分別是德慶熱丹怒、朗卡怒、達布林,每座大院都有自己的故事,取名也很有講究。”說起身邊的古建大院,嘎色如數家珍。

  1998年,嘎色一家住進了八廓街道衝(chong) 賽康社區夏格巴大院,當時大院內(nei) 共有24戶、80餘(yu) 人居住,有藏、漢、回等民族。長期以來,大院中鄰裏和睦、互幫互助,每個(ge) 人都對大院有著深厚的感情。隨著相關(guan) 部門對古建大院保護力度的加大,作為(wei) 大院的小組長、居民宣講員、城關(guan) 區人大代表,嘎色每日穿梭在古城小巷之間,對古建築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見證了轄區大院的發展變化。

  “修舊如舊,保持原貌”是古建文物保護的第一準則,對古建大院進行修繕保護工作,除了要還原古建築的曆史風貌外,也要努力滿足居民對於(yu) 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為(wei) 進一步改善老城區居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更好地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2012年12月20日,拉薩市正式啟動老城區保護工程建設,工程具體(ti) 內(nei) 容包括給排水改造、電力線路改造、老城區供暖工程、古城特色風貌保護工程等。

  “以前的大院水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牆麵有裂縫,一到晚上巷子裏黑漆漆一片,整體(ti) 環境比較差。”嘎色回憶道,經過修繕保護整治,古院實現了從(cong) 髒亂(luan) 差到整潔幹淨的改變,居民的生活品質隨之“提檔升級”。

  “2019年起,衝(chong) 賽康社區居委會(hui) 多次維修大院各處,現在樓道幹淨整潔,垃圾堆不見了,下水道不再堵塞,而且路燈和下水道井蓋還具有我們(men) ‘八廓特色’。”嘎色說。

  晨光穿過古樹灑在石板路、集體(ti) 經濟茶館人聲鼎沸;夕陽西下,大院內(nei) 亮起的燈光映襯出人間煙火……相關(guan) 部門不斷加大對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力度,使古建大院不斷散發時代新韻。居民們(men) 在古建大院裏感受著文化的魅力,品嚐著幸福生活的滋味。

  八廓古城管委會(hui) 傳(chuan) 承曆史文化根脈

  “為(wei) 避免不當幹預或破壞文物原有價(jia) 值的風險,在古建大院維修過程中,我們(men) 管委會(hui) 按照相關(guan) 法規嚴(yan) 把審批程序,確保了古建大院的維修工作能夠在專(zhuan) 業(ye) 指導和監管下進行。這樣的程序不僅(jin) 保障了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為(wei) 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八廓古城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近年來,八廓古城管委會(hui) 嚴(yan) 格按照“保護為(wei) 主、修舊如舊、複古如古”的原則,實施古建築修繕,並立足旅遊資源,通過文旅融合宣傳(chuan) 展示八廓古建大院的曆史風貌、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讓古建築煥發新生機。

  “在藏式古院中品嚐一杯西式飲品,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跟隨拉薩市民德央的腳步,邁入八廓街一座靜謐的古建大院,咖啡、鮮花、藏毯、藏式木桌……“95後”藏族小夥(huo) 丹特在這裏開了一家名為(wei) “森廈”的咖啡店。一杯咖啡,一本書(shu) ,咖啡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讓這座古院煥發出新的活力。“咖啡店生意特別好,我經常會(hui) 給顧客講述大院的故事。我從(cong) 小就在這裏長大,大院見證了我的成長,我見證了大院的變化。”丹特說。古院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它曾鮮為(wei) 人知,而現在,一杯咖啡卻重新打開了古院的大門,迎接八方來客。

  有人說:“八廓文物多,不可移動古建築更多,要想真正地保護,得靠生活在古建附近的居民,讓‘人’的因素參與(yu) 進去,才能真正使古建築永葆生機活力。”如今,古建大院所獨有的曆史印記、原始風貌,與(yu) 民宿、咖啡店、文創店等現代元素融為(wei) 一體(ti) ,成為(wei) 拉薩旅遊文化的新名片和展現當地居民幸福生活的窗口。

  記者手記

  古建是曆史的載體(ti) ,也是文化的烙印。采訪過程中,我們(men) 看到在相關(guan) 部門的保護維修及合理開發下,擁有千年曆史的八廓古城煥發新活力,一部分古建大院成為(wei) 觀賞遊覽的景點,一部分則供人居住,每日清晨都能看到年邁的阿媽細心為(wei) 窗台上的格桑花澆水,午間帶著“阿布索”到古建中的茶館與(yu) 老友相聚,傍晚邁著閑適的步伐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築間,居民與(yu) 古建和諧共處,猶如一幅優(you) 美的畫卷。

  也有古建大院經過合理開發利用,開了咖啡店、文創店等,在這裏,“和古建共存”成為(wei) 一種可實現的生活方式。

  對遊客而言,這裏是了解當地曆史文化的窗口;對年過半百的居民嘎色而言,這裏承載著半生的記憶;而在丹特心中,這裏是文物,也是從(cong) 小到大的陪伴。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