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留足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協助藏羚羊繁衍遷徙——青藏線上的生態守護

發布時間: 2024-06-20 09:15:00 來源: 人民日報


藏羚羊穿越青藏公路五道梁保護站附近。何啟金攝(人民視覺)


藏羚羊準備穿越青藏鐵路楚瑪爾河特大橋。東(dong) 科力加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在助力高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展開積極探索。

  為(wei) 保證藏羚羊繁衍遷徙順利進行,青藏鐵路設置33處遷徙通道,青藏公路為(wei) 藏羚羊遷徙采取臨(lin) 時交通管製措施,青藏線沿線各保護站協助藏羚羊繁衍遷徙……在青藏線上,順利遷徙的藏羚羊群,展現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麵。

  當下,正是藏羚羊遷徙的高峰期。

  每年5月開始,棲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以及新疆阿爾金山等地的藏羚羊,會(hui) 陸續前往位於(yu) 可可西裏腹地的卓乃湖、太陽湖、可可西裏湖一帶產(chan) 仔,在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的高原開始繁衍,繁殖季結束後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蜿蜒在高原深處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在助力高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留足藏羚羊遷徙通道,保護生物多樣性。

  在青藏線上,順利遷徙的藏羚羊群,展現著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麵。

  青藏鐵路——

  設置33處野生動物遷徙專(zhuan) 用通道,列車經過專(zhuan) 用通道嚴(yan) 禁鳴笛

  6月11日,晨光熹微,從(cong) 青海西寧開往西藏拉薩的Z265次列車映著粉金色的朝霞,行駛在茫茫的可可西裏。

  “快看!藏羚羊!”

  隨著一聲驚呼,車廂裏的人們(men) 紛紛靠近車窗、拿出手機,對著遠處的藏羚羊拍攝。

  駕駛室內(nei) ,機車司機李瑜琪卻趕緊伸出雙手,朝著正在作業(ye) 的徒弟比劃了一個(ge) “保持安靜”的動作。

  “如果隨意鳴笛,勢必會(hui) 驚嚇到藏羚羊,幹擾到它們(men) 的正常遷徙。”在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以下簡稱“格拉段”)上跑了30多年,今年57歲的李瑜琪也成了半個(ge) 野生動物專(zhuan) 家,“我見過30多次藏羚羊的遷徙,這些家夥(huo) ,機靈得很!”

  作為(wei) 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通過長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水係,沿線分布著可可西裏、三江源、色林錯3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類型眾(zhong) 多、麵積廣闊的自然濕地,生態環境原始、獨特而脆弱。藏羚羊的遷徙路線,也與(yu) 青藏鐵路有所重合。

  為(wei)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在建設之初,青藏鐵路就投入15.4億(yi) 元用於(yu) 沿線生態保護,考慮到當地野生動物遷徙,還設置了33處野生動物遷徙專(zhuan) 用通道。

  “盡最大努力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野生動物的幹擾,成了青藏鐵路的一條‘鐵律’,特別是在藏羚羊遷徙和產(chan) 仔期,列車通過野生動物遷徙專(zhuan) 用通道時,司機都會(hui) 履行與(yu) 它們(men) 的‘約定’,嚴(yan) 禁鳴笛。”李瑜琪說。

  光亮的地板、整潔的床鋪,還有充足的供氧,車廂裏,李瑜琪介紹:“我們(men) 格拉段運行的客車全部采用全封閉25T型客車車體(ti) ,車體(ti) 不僅(jin) 有製氧供氧設備,還設有生活垃圾收集係統,旅客在列車上產(chan) 生的生活垃圾在收集後,會(hui) 由清運車、吸汙車清理轉運。同時,沿線設置了多個(ge) 汙水處理設備站點,努力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監測數據顯示,青藏鐵路沿線野生動物遷徙專(zhuan) 用通道的使用率,從(cong) 2004年的56.6%逐步上升,2011年至今,遷徙專(zhuan) 用通道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

  青藏公路——

  采取臨(lin) 時交通管製、禁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措施

  車行至青藏公路109國道301路段,記者遇上一群藏羚羊準備穿越公路。

  20多隻藏羚羊穿過青藏鐵路五北大橋,朝著青藏公路走來。這群藏羚羊先是三三兩(liang) 兩(liang) 排成一條長隊,緩慢前行。突然,羊群開始加快速度,或從(cong) 兩(liang) 側(ce) 迂回、或徑直前進。

  十幾分鍾後,藏羚羊群順利通過青藏公路。這期間,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hui) 可可西裏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工作人員指揮下,全部來往車輛遠遠停車,耐心等候,在藏羚羊全部穿過公路走遠後,才重新啟動。

  整個(ge) 過程,現場十分安靜。

  “最近正是藏羚羊遷徙高峰期,除了開展常規巡護,就是為(wei) 藏羚羊遷徙、回遷‘護航’。”五道梁保護站副站長尕瑪英培介紹。

  “我們(men) 統籌安排以五道梁保護站為(wei) 主的力量,各基層保護站在轄區內(nei) 不間斷巡護,一旦發現藏羚羊要穿越公路,第一時間采取臨(lin) 時交通管製措施,盡量減少對動物遷徙的幹擾。”尕瑪英培說,今年藏羚羊遷徙比往年早10天左右,預計到7月底、8月初會(hui) 陸續回遷。

  在藏羚羊繁衍遷徙季,青藏公路上將采取臨(lin) 時交通管製、禁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措施,讓遷徙的藏羚羊群安全通過。

  此外,管理處工作人員還將全麵監測藏羚羊產(chan) 仔期間的各項動態情況,對遷徙時間、遷徙數量等進行統計。

  “前些年,每到藏羚羊遷徙時節,一些過往旅客出於(yu) 好奇,會(hui) 下車拍照,這種行為(wei) 會(hui) 讓生性機警的藏羚羊受到驚嚇,甚至一整天都不會(hui) 穿過青藏公路。我們(men) 去勸阻這些遊客,有時還會(hui) 發生爭(zheng) 執。”尕瑪英培說,如今,這種情形基本不再出現。

  沿線保護站——

  展開日常巡護,協助藏羚羊順利遷徙

  燒一鍋水,放進奶瓶,消毒後取出瀝幹,再煮開牛奶、晾溫裝瓶……經過一係列程序,管護員才文多傑輕聲呼喚,3隻藏羚羊跑了過來。

  這是索南達傑保護站工作人員才文多傑的日常,他被稱為(wei) 藏羚羊的“奶爸”。“每年都會(hui) 有走散的小藏羚羊,如果遇到,我們(men) 都會(hui) 帶回來,喂養(yang) 幾個(ge) 月後進行野化訓練,等到它們(men) 能徹底適應後,就放歸大自然。”說起藏羚羊,才文多傑語氣格外溫柔,“這兩(liang) 天,同事們(men) 大部分去了被稱為(wei) ‘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卓乃湖,還有太陽湖,守護產(chan) 仔的藏羚羊,剩下的同事負責日常巡護,協助藏羚羊穿越青藏線。”

  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袤而神秘。沿著青藏線,不凍泉保護站、索南達傑保護站、沱沱河保護站、五道梁保護站、庫南保護站依次排列,守護著野生動物的家園。每個(ge) 月,五個(ge) 保護站工作人員至少要開展一次大規模巡山,短則一周,長則十幾天。

  “進山前,要準備鋼板、千斤頂、備用輪胎、鍋碗瓢盆、被子鋪蓋等;進山後,手機有時候沒信號,大家能聽完所有下載的歌曲,說完所有想說的話。”才文多傑告訴記者,5個(ge) 保護站共50多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裏的日子雖然單調,但看到藏羚羊、野犛牛、藏狐在奔跑,“那種感覺,沒法用語言形容。”

  除了保護站,還有一些牧民生態管護員自發組建藏羚羊保護協會(hui) ,一路遠遠跟隨遷徙的藏羚羊,將它們(men) 送過青藏線。

  “保護站工作人員、過往的司機旅客,大家互不認識,但在靜靜等候藏羚羊穿過青藏線那一刻,都達成了默契。”翻開手機相冊(ce) ,才文多傑說,大家更多的是在遠處默默注視,藏羚羊也很順利地穿過公路。

  以前,隻有察日錯湖周邊5個(ge) 村及109國道沿線有通信信號覆蓋,可可西裏其他區域均無網絡覆蓋。去年,卓乃湖附近5G基站開通運行,保護站工作人員通過“5G遠程視頻巡檢+現場值守”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對藏羚羊的遠程實時監控。

  如今,在多方努力下,可可西裏的藏羚羊種群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2萬(wan) 隻,增加到7萬(wan) 餘(yu) 隻。

  走出索南達傑保護站,已是傍晚,夕陽勾勒出遠山的輪廓,一隻隻藏羚羊正奔向遠方。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