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開展以來,共建成1個(ge) 自治區級、7個(ge) 市地級、47個(ge) 縣(區)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實現農(nong) 牧區電子商務服務全覆蓋,在促進農(nong) 牧產(chan) 品上行和工業(ye) 品下行、電商人才培訓、降低物流成本、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網紅助力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
網紅“那曲拉姆”的原型係那曲市巴青縣瑪如鄉(xiang) 姑娘索朗巴央,在全網有400多萬(wan) 粉絲(si) ,自2023年5月5日開始直播銷售西藏特產(chan) ,至2023年8月累計銷售額達1000萬(wan) 元。
“希望更多的優(you) 秀網紅發揮正能量,為(wei) 家鄉(xiang) 產(chan) 業(ye) 發展盡綿薄之力,讓西藏各地的特產(chan) 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索朗巴央告訴記者,她的視頻沒有太多的剪輯和後期製作,從(cong) 絕美的風景到文化風俗,再到當地的政策福利,都是帶有民族特色的畫麵,突破了人們(men) 對西藏固有的認知。而這種對原生態生活的遐想和向往,無疑是一種精神“按摩”,給當下焦慮、內(nei) 卷的都市人帶去了撫慰。
項目開展以來,全區共組織6大類552場次電商人才參加培訓,累計培訓3萬(wan) 餘(yu) 人次,包括政企領導幹部、農(nong) 牧民、返鄉(xiang) 青年、大學生等群體(ti) ,涉及政策、直播、物流、技能等方麵。目前,全區直播粉絲(si) 數量超過百萬(wan) 的電商主播有15人,粉絲(si) 數量十萬(wan) 以上的近百人。
自“832平台”上線以來,自治區供銷合作社和西藏供銷集團協同相關(guan) 部門,為(wei) 供應商組織開展了電商運營方麵的精心培訓和指導,並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5月底,“832平台”西藏自治區累計上架商品2441種,較去年增長542種,累計交易額8919.3萬(wan) 元。
目前,通過項目開發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已覆蓋全區,累計合作供應商258家,累計入庫產(chan) 品1870種,累計上架產(chan) 品1105種,已簽訂農(nong) 特產(chan) 品供應鏈協議258份。
2024年一季度,全區農(nong) 產(chan) 品實現網絡零售額2.24億(yi) 元。其中,滋補食品、休閑食品、肉禽蛋類排名前三,零售額占比分別為(wei) 81.42%、11.44%、3.11%。從(cong) 重點商品來看,冬蟲夏草、藏紅花、肉幹和肉脯等產(chan) 品熱銷。西藏農(nong) 村電子商務已形成政府、企業(ye) 和行業(ye) 組織多方合作、集約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了從(cong) “單打獨鬥”到“抱團取暖”的轉變。
構建現代化物流體(ti) 係
2023年約1400㎡的林芝市前置倉(cang) (FDC)建設成功。隨著林芝市前置倉(cang) (FDC)的建成與(yu) 投入使用,運營數據逐步提升,入庫企業(ye) 穩步增加,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入庫貨品154.008萬(wan) 件,貨值約1178.743萬(wan) 元,出庫貨品97.1338萬(wan) 件,貨值約698.907萬(wan) 元,電商上行庫內(nei) 人工操作成本降低了30%,操作效率提高了50%,分揀出錯率降低到0.1%。截至目前,通過銷售林芝天麻、林芝靈芝、林芝桑黃等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銷售額約1000萬(wan) 元。
“通過開發的WMS、ERP係統在店鋪後台進行數據同步,增強了企業(ye) 與(yu) 顧客對物流快遞的實時體(ti) 驗。”林芝市前置倉(cang) (FDC)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
高效的物流體(ti) 係,不僅(jin) 體(ti) 現在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上,還體(ti) 現在工業(ye) 品下行方麵。
項目實施以來,隨著自治區級公共物流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和西南首個(ge) 高智能“地狼倉(cang) ”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西藏工業(ye) 品下行便利度得到極大提高,已實現約80%的客戶下單商品本地倉(cang) 發貨,累計完成線上交易2660萬(wan) 單,攬投包裹近4000萬(wan) 件。在提升物流時效的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拉薩、日喀則、山南、昌都周邊電商購物當日達、次日達,那曲、阿裏偏遠市地四日達,為(wei) 當地消費者打造了“多快好省”的消費體(ti) 驗,實現了從(cong) “寸步難行”到“逐步暢通”的轉變。
常態長效推進“數商興(xing) 農(nong) ”
項目實施以來,項目承辦企業(ye) 把區外新的管理模式、新的電商發展思維、新的行業(ye) 資源引入到區內(nei) ,與(yu) 區內(nei)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相結合,形成區內(nei) 外優(you) 勢互補。
“為(wei) 滿足市場需求與(yu) 平台要求,供應商對農(nong) 副產(chan) 品的包裝與(yu) 品質做了升級,新包裝不僅(jin) 環保雅致,更提升了產(chan) 品的整體(ti) 質感,有效提升了西藏地區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在全國大市場中的競爭(zheng) 力。”“832平台”西藏區域服務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項目實施以來,完成了21款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包裝設計、VI設計、廣告宣傳(chuan) 設計稿,對具備線上上架條件的8款農(nong) 特產(chan) 品拍攝短視頻宣傳(chuan) 片,提供包裝打樣、印刷服務,完成了3款優(you) 質文旅產(chan) 品包裝設計、VI設計、廣告宣傳(chuan) 設計稿,拍攝了兩(liang) 款文旅產(chan) 品短視頻宣傳(chuan) 片,助力12家本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文旅產(chan) 品開發企業(ye) 進軍(jun) 新媒體(ti) 行業(ye) ,幫助進行觸網銷售。
圍繞提升生產(chan) 效能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終端監測和數據分析能力,積極開展數字化農(nong) 業(ye) 基地建設,建立了那曲蟲草、林芝鬆茸、波密天麻等3個(ge) 數字農(nong) 業(ye) 物聯網基地。利用數字農(nong) 業(ye) 管理平台的技術優(you) 勢,全程記錄7個(ge) 區(縣)蟲草、鬆茸、天麻等產(chan) 品的采挖、收購、加工等信息,為(wei) 5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提供了12套農(nong) 場智能監測站、6套千裏眼係統智能監控站、6套農(nong) 倉(cang) 視頻監控、6套觸控一體(ti) 機的建設、120餘(yu) 萬(wan) 枚溯源碼標簽,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額2000餘(yu) 萬(wan) 元。
推進項目承辦企業(ye) 積極建立溯源平台,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辦理具有唯一識別認證信息的“身份證”,並成功為(wei) 西藏每個(ge) 市地1-3個(ge) 農(nong) 特產(chan) 品建立農(nong) 特產(chan) 品防偽(wei) 溯源平台,引導更多農(nong) 特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加入到統一的溯源聯盟,共同推廣區域公共品牌,用高標準、高品質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吸引更多消費者,實現平台運營的正向循環。
頒布《西藏電商農(nong) 特產(chan) 品質量控製總則》《西藏電商農(nong) 特產(chan) 品溯源管理通則》等指導性文件22項,農(nong) 特產(chan) 品相關(guan) 標準的製定和實施對於(yu) 保障西藏農(nong) 特(畜)產(chan) 品的質量和安全,促進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流通,提高產(chan) 品的附加值和競爭(zheng) 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據介紹,下一步,西藏將圍繞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推動農(nong) 村商貿流通企業(ye) 轉型升級,促進電商與(yu) 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全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