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拉薩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拉薩首屆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在拉薩開幕。本屆運動會(hui) 為(wei) 期5天,設競技項目、民族傳(chuan) 統與(yu) 趣味項目兩(liang) 個(ge) 大類,涵蓋押加(大象拔河)、賽犛牛、藏棋、秀茲(zi) (藏式骰子)等19個(ge) 比賽項目,共有來自拉薩市各縣(區)、功能園區的11支代表隊500餘(yu) 名運動員參賽。
23日上午,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押加開賽,來自拉薩市各縣(區)的選手們(men) 進行了55公斤級、61公斤級、68公斤級、76公斤級和85公斤級的比拚。押加比賽在西藏廣為(wei) 流傳(chuan) ,有著上百年的曆史。每逢節日或農(nong) 閑時,在牧場或田間,人們(men) 常常把背帶或腰帶連在一起,以遊戲的形式練習(xi) 或進行比賽。因為(wei) 押加比賽的規則、設備較為(wei) 簡單,且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製,使得這項活動擁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是一項易於(yu) 開展的民族體(ti) 育項目。
當日,“吉韌”“秀茲(zi) ”等項目一同開賽。 “吉韌”也叫藏式克郎球,是藏族的一種彈指運動。比賽在一張邊長約1米的正方形木桌球台上進行,球台四角有4個(ge) 小洞,黑、白兩(liang) 種扁圓形球子各9個(ge) ,另有1個(ge) 紅色球子放置在球台中心,1個(ge) 白色母球供雙方彈擊球子所用。
“吉韌”在西藏有著悠久的曆史,因簡明易學、老少皆宜,深受藏族群眾(zhong) 喜愛。2023年5月,西藏自治區藏式克郎球協會(hui) 在拉薩成立,為(wei) 進一步傳(chuan) 承和推廣 “吉韌”文化、豐(feng) 富群眾(zhong) 文化生活與(yu) 體(ti) 育素養(yang) 提供了有效助力。
說起西藏的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很多人都會(hui) 想到“抱石”“賽牛”這類運動。本屆運動會(hui) 抱石頭比賽在賽馬場舉(ju) 行,現場,選手們(men) 沉著冷靜,許多人都是先圍著石頭轉一圈,仔細打量,身體(ti) 半蹲後再慢慢抱起石頭。抱石頭非常考驗選手的力量和忍耐力,現場也有選手因體(ti) 能消耗過多,抱起石頭至腹部後放棄比賽。
抱石頭比賽吸引了許多觀眾(zhong) ,觀眾(zhong) 南朗告訴記者:“我們(men) 那曲的玩法是將石頭抱上肩,沿著白線走一圈,接著用力向後甩出石頭,按照抱石動作的輕鬆程度和走圈的速度評定成績。比如縣每年都會(hui) 舉(ju) 行抱石頭比賽,很有看點。”
此時,賽場另一邊傳(chuan) 來歡呼,循聲望去,原來是本屆運動會(hui) 的賽犛牛正在進行。雖然犛牛生性溫和,但讓它們(men) 聽命令奔跑,也並不容易。記者了解到,參加本屆運動會(hui) 的犛牛均由主人精挑細選,主人一聲吹哨,輕微地蹬腳,犛牛就會(hui) 按指令向前行進,顯得默契十足。但偶爾也會(hui) 發生小狀況,比如犛牛分不清方向擠成一團,跑著跑著就停頓休息,或者原路返回等,引得觀眾(zhong) 頻頻發笑。
除了比賽本身,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主人對每一頭犛牛的精心裝扮——誇張的裝扮、蓬鬆的牛毛、光亮的牛角,一下子把賽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