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紮西崗村位於(yu) 一片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兩(liang) 側(ce) 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cong) 和茂密的雲(yun) 杉、鬆樹等組成一望無際的魯朗林海。青山之間是整齊的草甸,在這裏,溪流蜿蜒,繁花盡放,木籬笆和木板屋點綴其間,與(yu) 遠方的雪山、近處的林海共同構成一幅恬靜、優(you) 美的“山居圖”。
群山懷抱的紮西崗村。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感受山水奇境的紮西崗
出林芝市區,沿川藏公路東(dong) 行約70多公裏,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從(cong) 雲(yun) 遮霧繞間穿出,青岡(gang) 、雲(yun) 杉、樺樹、柏木翠綠幽深,讓人難以忘懷;繼續盤山而下,淡黃色的鬆蘿,從(cong) 高大的樹杈枝葉間垂下,這裏是林芝著名的景區魯朗國際旅遊小鎮,而紮西崗村就位於(yu) 此。
從(cong) 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遠眺紮西崗村,隻見整個(ge) 村莊依山而建,如霧的薄雲(yun) 乖順地伏在雪山頂上,綠如屏障的小山坡上農(nong) 家閣樓錯落有致,閣樓四周芳草青青,小溪潺潺,村後的魯朗林海林木蔥蘢,濃濃的綠中夾雜著團團簇簇的粉紅,零散地塗抹著,鮮活活地張揚著燦爛,猶如於(yu) 一副雋永的水墨畫。
紮西崗村是個(ge) 不大的村落,下轄紮西崗、仲麥兩(liang) 個(ge) 自然村,位於(yu) 318國道沿線,平均海拔3300米。走在村中羊腸小道上,耳邊傳(chuan) 來孩子們(men) 朗朗的讀書(shu) 聲、茶館裏老人們(men) 爽朗的笑聲;一眼望去,矮小的黑藏香豬悠哉地在村中覓食,憨憨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不遠處牧場上成群的犛牛淡定地啃著青草,時不時可見三五成群的遊客與(yu) 你擦肩而過,邊感歎邊留念……彼時的紮西崗村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顯得特別安詳寧靜、溫柔美好。
春夏時節,天地間積蓄已久的能量徹底爆發,紮西崗村成了一個(ge) 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樂(le) 園。桃花、格桑花、杜鵑花等各種花仿佛一夜之間在草甸林海、湖岸山間蔓延開來,爭(zheng) 奇鬥豔,給紮西崗穿上了五彩繽紛的花衣裳。層層疊疊的花海,波瀾壯闊,如夢似幻,熙熙攘攘的遊客絡繹不絕。
村落景觀。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而一到秋冬,紮西崗迎來雲(yun) 霧最厚的季節,淡淡的雲(yun) 氣蒸騰而上,厚厚的雲(yun) 霧山間繚繞,高聳的雪峰若隱若現 ……最美莫過於(yu) 冬日的高山牧場,風馬旗在白雪皚皚中兀自飄揚,犛牛依舊不緊不慢地漫步覓食,遠處青翠的林海便披上了一層銀裝,在高山映襯下,氣勢更顯雄渾,頗有遙遠北國“林海雪原”的氣派。
穿越古老時光的紮西崗
紮西崗村是一座安寧祥和的田園村莊,入選了中國國傳(chuan) 統古村落名錄,魯朗文化完整地保存在了這裏。魯朗高山牧場上的紮西崗村中,流傳(chuan) 著一段與(yu) 文成公主有關(guan) 的美麗(li) 傳(chuan) 說。
相傳(chuan) ,在文成公主入藏時,途經此地整理休息,在山坡上向四周眺望,被眼前美景深深震撼。藍天白雲(yun) 、芳草流水、鬱鬱蔥蔥的樹林,近處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還有遠處巍然屹立著的南迦巴瓦峰,如畫景色盡收眼底。看到了此般仙境之後,文成公主讚歎這裏是吉祥寶地,駐足許久來慢慢欣賞。由此,這片山坡被命名為(wei) “紮西崗”,也就是“吉祥坡”的意思。動人的傳(chuan) 說隨著陣陣落山風,在紮西崗村回響。
一條茶馬古道,沿著崎嶇的山路穿越涓涓溪流和茫茫林海,將紮西崗村與(yu) 外麵的世界緊緊聯係在了一起。
茶馬古道起源於(yu) 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以川藏線、滇藏線為(wei) 兩(liang) 條最主要的線路。其中,滇藏線南起雲(yun) 南茶鄉(xiang) 普洱,經過大理、麗(li) 江進入西藏,紮西崗村正是這條漫漫長路上的重要站點。千百年間,這條路連接了紮西崗村與(yu) 外界的各方麵交流,也塑造了魯朗文化的豐(feng) 富性與(yu) 包容性。
“曆史上,一支支騾馬商隊年複一年行進在這條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險峻的雪山古道上,把寶貴的茶葉等物資送進西藏的千家萬(wan) 戶。”魯朗鎮鎮長其美次仁說,如今,依托川藏、滇藏公路等,各地加快城鎮化進程,魯朗等一大批新興(xing) 城鎮因此迅速“成長”。而川藏、滇藏公路沿線的眾(zhong) 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也引來了無數遊客,使得這些城鎮越來越熱鬧。
煥發生機的紮西崗
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濃厚的曆史底蘊,兩(liang) 者相互造就,共同形成了紮西崗村豐(feng) 富的旅遊文化資源,讓這座貌不驚人的村莊成為(wei) 林芝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紮西崗村作為(wei) 西藏最早的旅遊開發村之一,早已聲名在外。這裏68戶人家中有52戶開辦了“家庭旅館”,而由木板雕刻出的店名各具特色,文藝氣息十足。遊客不僅(jin) 可以住上幾晚,更能品嚐當地的石鍋雞、藏香豬等特色美食。在紮西崗,從(cong) 事旅遊的村民越來越多。白瑪家庭酒店的三層藏式小樓鮮豔漂亮。一層的左側(ce) 是藏式的廚房和會(hui) 客室,裏麵象征著吉祥豐(feng) 收的“切瑪”擺放在桌上。院子裏北邊是供客人吃飯的小餐廳,女主人將一條條藏香豬肉懸掛起來,幸福的臉上透著富足。
工布牧歌旅遊文化節上,當地村民正在參加射箭比賽。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彼時的村民們(men) 也都忙著旅遊生意, “我們(men) 人均收入達3.3萬(wan) 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村、名符其實的小康村。”白瑪高興(xing) 地說,是旅遊讓我們(men) 的日子紅紅紅火火。
村裏的家庭旅館外觀相差無幾,具有濃厚藏式風格,有些也融合了漢、藏、門巴等民族特點的建築,讓人覺得彩色積木搭砌而成,別具特色。“以前,房子都是木頭搭建,不安全也破壞環境,現在大都是鋼筋水泥,但是屋頂保留了工布特色。”白瑪說,我們(men) 還保留了田間柵欄,讓遊客感受高原田園風光。
這裏的人也溫文爾雅,笑容綻放,依舊保持的古樸的民風民俗,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men) 熱情、熱心。在村裏,遇到當地的居民,他們(men) 大多身著民族服裝,和善地同人打招呼,歡迎來自四海的賓客到紮西崗村。
快樂(le) 村民。人民日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為(wei) 了更好保護古村,這幾年西藏不斷加大投入,水、電、網等公共服務逐漸均等化;同時,引導村民保護生態,在安全的建築下保留工布特色。
“下一步我們(men) 將加大紮西崗村古村落建築、非遺保護等保護力度,深入研究發掘曆史文化資源的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開發好紮念琴、工布服飾、響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推動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旅遊開發的良性互動,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更好地為(wei) 當地服務。”魯朗鎮鎮長其美次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