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昌都市全景。
圖為(wei) 工人們(men) 在挑選野生山核桃油的原料—核桃。
圖為(wei) 唐卡畫師在交流唐卡漆畫創作技巧。
圖為(wei) 洛隆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援藏醫生在救治患者。
從(cong) 大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cong) “大美林芝”到“魅力昌都”,改變的是地理空間,不變的是為(wei) 民初心和奮鬥底色。
從(cong) 一台台醫療設備到一座座醫院大樓,從(cong) 一冊(ce) 冊(ce) 圖書(shu) 到一座座學校,從(cong) 一條條寬敞道路到一幢幢漂亮民居, 無處不透露著“福建元素”的融入。
30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統籌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和改善民生、幹部人才交流合作、產(chan) 業(ye) 支援促進就業(ye) 、文化教育支援等,共選派十批653人次幹部人才進藏開展工作,投入各類援藏資金近50億(yi) 元,規劃實施援藏項目1118個(ge) ,為(wei) 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30年來,一批又一批福建援藏幹部人才聞令而動,一茬接一茬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you) 良作風和“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援藏精神,緊緊圍繞“四件大事”和“三個(ge) 賦予一個(ge) 有利於(yu) ”總要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援藏工作,著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讓各族群眾(zhong) 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wei) 促進閩藏兩(liang) 地各領域交流合作、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福建力量。
凝心聚力架起交往交流交融橋梁
20多年前,福建省首批援藏幹部李振泰收養(yang) 了一名8歲孤兒(er) 央金,並帶回福州。在漢族爸爸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在福建援藏幹部集體(ti) 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如今,央金已成長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一線幹部。她說:“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來感恩福州這座幸福之城”。
不僅(jin) 僅(jin) 是李振泰和央金,30年來,一批又一批福建援藏幹部人才駐紮在雪域高原,用真情換真心,與(yu) 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結下了深情厚誼,為(wei) 閩藏兩(liang) 地交往交流交融架起了橋梁。
2023年8月,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的40名學生跨越山海前往福建,與(yu) 福州教院附中學生代表齊聚一堂。閩藏學生通過才藝表演、交換禮物、互動交流等活動,開啟了為(wei) 期8天的研學旅行。
在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中,福建省援藏工作隊還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和國情教育,組織受援地青少年和基層幹部到區外參觀學習(xi) 考察,並幫助受援地群眾(zhong) 到區外就業(ye) 創業(ye) 。
僅(jin) 2023年,就組織昌都青少年、農(nong) 牧民、宗教界人士、婦女代表、村幹部等各類群體(ti) 600多人次分批赴閩開展交往交流交融“三交”活動。
同時,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突出以閩藏文化交流、基層文化服務為(wei) 重點,大力實施文化“浸潤”工程,推動各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
唐卡繪畫是西藏燦爛的藝術瑰寶,而漆畫獨特的製作技藝和精美的圖案設計,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藝術。在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的努力下,它們(men) 的融合產(chan) 生了新的藝術形式——唐卡漆畫。
出身唐卡世家的青年畫師仁青郎加在參加了首屆中國農(nong) 民漆畫高級研修班後,開始嚐試創作第一幅唐卡漆畫作品。在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的支持下,讓唐卡和大漆藝術這兩(liang)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實現了穿越千年的“跨界碰撞”。
隨後,福建省援藏工作隊持續做大做強唐卡漆畫文化產(chan) 業(ye) ,不斷提高唐卡漆畫的文化價(jia) 值和社會(hui) 影響力,為(wei) 當地帶來了更多收益。
一直以來,無論是在林芝市援建藏東(dong) 南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還是組織昌都市演職人員赴閩開展優(you) 秀文藝節目巡演,曆批福建省援藏工作隊都在助力閩藏兩(liang) 地交往範圍不斷擴大,交流頻度不斷增強,交融程度不斷加深,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真抓實幹助力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
福建省堅持科學援藏,從(cong) 林芝的“輸血”到昌都的“造血”“培育”,逐步將“福建理念”“福建元素”“福建經驗”融入當地,在幫受援地打基礎、促發展的同時,推動一批又一批項目落地見效。
沿著福建援建的棧道登上比日神山,放眼八一鎮,“福建元素”早已深深融入。福建路、廈門廣場、福建公園等一個(ge) 個(ge) 福建援建的項目,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林芝各族群眾(zhong) 說,福建援藏以來,林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惠看得見摸得著。
2016年7月,福建援藏工作調整到昌都。立足昌都產(chan) 業(ye) 基礎和資源優(you) 勢,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突出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布局,推動形成“1+3”清潔能源開發模式,著力培育一批小而精的特色產(chan) 業(ye) ,逐步形成以“一片光伏、一方銅礦、一隻藏香豬、一袋水泥、一瓶核桃油、一瓶葡萄酒、一支藏香、一個(ge) 園區、一頭林麝、一瓶啤酒”為(wei) 內(nei) 容的“市縣聯動、一縣多品、縣縣有特色”的援藏產(chan) 業(ye) 布局。
2023年9月28日,滿載著4萬(wan) 瓶玉曲鷺·野生山核桃油的貨車駛出左貢縣,奔向廈門,標誌著2023年度廈門援助左貢縣消費幫扶產(chan) 品實現“10萬(wan) 瓶”和“1000萬(wan) 元”的雙突破。
得益於(yu) 當地特殊的生長環境,左貢核桃具有維生素豐(feng) 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等特點。2022年,福建省援藏工作隊引進廈門國企促成左貢縣“玉曲鷺”核桃油項目落地。截至2024年4月,累計銷售核桃油22.4萬(wan) 瓶,145名當地群眾(zhong)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人均增收超5000元;在核桃采摘收購環節,間接帶動2000多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實現增收600多萬(wan) 元。
夯達村村民丁增卓瑪是“玉曲鷺”核桃油項目眾(zhong) 多受益者之一,從(cong) 2022年開始,丁增卓瑪一直在貢旺達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她說:“過去,老百姓都是自己賣核桃,現在有人固定收購,我還有了穩定工作,核桃真正變成了群眾(zhong) 增收的‘寶貝’。”
“十四五”以來,福建省援藏工作隊投入資金15931萬(wan) 元,打造了20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並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積極爭(zheng) 取規劃外資金,推進昌都烈士陵園修繕工程、卡若綜合交通客運樞紐站、昌都市傳(chuan) 染病醫院、邊壩縣城區供水提質增效工程等規劃外項目,加速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是我們(men) 黨(dang)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見效的真實體(ti) 現,也是每一位福建省援藏工作隊員的不懈追求。一直以來,福建省援藏工作隊想群眾(zhong) 之所想、急群眾(zhong) 之所急,將一份份民生問題清單變為(wei) 民生成績單,當地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針對昌都市部分縣鄉(xiang) 醫療人才缺乏、隊伍活力不足等問題,福建省組建“學福建、學三明醫改”小組團,以左貢縣為(wei) 試點,大力推進縣鄉(xiang) 一體(ti) 化、緊密型醫共體(ti) 建設,改革財政資金投入運行模式,推進鄉(xiang) 鎮衛生院競爭(zheng) 上崗,實施全新績效計算體(ti) 係,初步打破了基層醫療隊伍“吃大鍋飯”現象,緩解了鄉(xiang) 鎮醫療衛生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難題。
今年上半年,大骨節病患者曲古卓瑪在侄女的引導下,來到邊壩縣人民醫院進行髖膝關(guan) 節置換術,當她拄著拐杖站起來時,高興(xing) 得合不攏嘴。不僅(jin) 是大骨節病,福建支援的昌都市婦保院,洛隆、左貢、邊壩、八宿縣人民醫院還實現“包蟲病”“多指畸形”攻堅清零,並打造9大中心、新建10大學科,成功實施全區“首例手術”20餘(yu) 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0餘(yu) 項。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福建省援藏工作隊推動建設“閩昌名師工作室”,並在卡若、八宿、邊壩、洛隆、左貢等5縣(區)成立學科工作站,先後組織近20名福建省中小學(學前)學科帶頭人赴昌都開展送教送培,輻射昌都學校10餘(yu) 所;組織省屬重點高校教育專(zhuan) 家共計11名教師赴邊壩縣進行送培送教,獲益師生約800人。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援藏工作隊采取“請進來”與(yu) “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實施“千人培訓”計劃,組織西藏各級黨(dang) 政幹部和專(zhuan) 技人才400餘(yu) 期8500餘(yu) 人次赴閩開展培訓,邀請區外專(zhuan) 家學者和技術人才450多人次到西藏授課,當地受教育群眾(zhong) 6萬(wan) 餘(yu) 人次。此外,搭建閩藏(昌都)科技特派員協作平台科技特派員製度,精準推進“小組團”援藏模式,為(wei) 昌都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福建柔性智力支持。
不忘來時路,薪火永傳(chuan) 承。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福建省援藏工作隊將堅定心中信仰,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狀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過程中續寫(xie) 新時代閩藏“山海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