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cong)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獲悉,西藏正在開展2024年典型冰川野外考察和末端自動監測設備的現場安裝,考察結果將為(wei) 西藏典型冰川監測評估提供數據基礎,以期為(wei) 準確評估高原氣候與(yu) 冰川變化、冰川水資源動態、冰川退縮區生態環境演化等提供科學依據。
工作人員在措嘉冰川的前緣冰湖收集水位數據(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邱星翔 攝
本次考察選取了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境內(nei) 的措嘉冰川、來古冰川、米堆冰川等7條典型冰川,冰川規模均大於(yu) 20平方公裏,分布海拔範圍介於(yu) 3843米至7010米之間,類型主要包括表磧與(yu) 無表磧覆蓋型冰川、海洋型與(yu) 大陸型冰川。考察團隊由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yu) 環境研究所的相關(guan) 科研人員聯合組成。
“新安裝的設備每5分鍾將收集一次數據,並實時記錄下來。”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yu) 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巧介紹,“這是一個(ge) 長期的數據積累過程,收集到的現場監測數據將用於(yu) 監測、記錄並評估冰川變化過程以及對下遊水資源、生態以及災害環境的影響,以期提前作出相應保護措施與(yu) 適應對策。”
考察團隊在措嘉冰川安裝的新設備,以檢測冰川融水的水位和所在地區的氣象條件(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邱星翔 攝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鄭倩倩介紹,本次考察主要通過遙感衛星監測、樣品采集、無人機攝影測量等技術手段,圍繞冰川及水文過程、冰川生態係統結構和功能等研究目標,完成對典型冰川變化特征、水文過程等方麵的調查,整體(ti) 完成西藏氣候變化背景下冰川本身的變化規律,及冰川變化引起的水文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效應評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