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珍白色的新居在綠意盎然的昆莎濕地上格外醒目。
走進這棟由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魯瑪村69名黨(dang) 員一磚一瓦蓋起的房子,隻見屋內(nei) 麵積雖然不算大,但是卡墊、櫃子、暖爐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屋外的羊圈裏,不時傳(chuan) 來羊群發出的“咩咩”聲。
今年36歲的曲珍白色曾經有一個(ge) 十分幸福的家庭。她的父親(qin) 白瑪烏(wu) 金38年如一日,義(yi) 務看守村裏那座通往邊境線的大橋,得到了全村人的敬仰和新聞媒體(ti) 的廣泛報道,被人們(men) 尊稱為(wei) “守橋老人”。自幼生長在父母嗬護中的曲珍白色從(cong) 未吃過半點苦頭,順利地成長並結婚生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yun) 。從(cong) 2020年到2022年,曲珍白色接連遭遇雙親(qin) 去世和婚姻破裂的打擊,曾經和諧美滿的家庭隻剩下她孤身一人,丈夫更是把家裏的牲畜變賣之後,換購了一輛汽車,還帶走了她的3個(ge) 孩子——生活從(cong) 雲(yun) 端一下子墜入穀底,導致曲珍白色精神失常,甚至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好在黨(dang) 委、政府和熱心村民及時伸出了援手:剛卸任村婦聯主席不久的衛色第一個(ge) 站出來,主動收養(yang) 了曲珍白色,把她接回家中,像照顧自己親(qin) 生女兒(er) 一樣,與(yu) 她同吃同住了兩(liang) 年多。
“剛來家裏時,曲珍白色除了吃飯,一天就坐著發呆,連個(ge) 人衛生都要我幫忙打理,這孩子是真的可憐啊!”衛色感慨地說。
在衛色的悉心照料下,曲珍白色的精神狀態逐漸好轉起來,漸漸有了自理能力,狀態好的時候也能出去放牧了。
考慮到將來自己終有老去的一天,去年7月,衛色向村“兩(liang) 委”班子提出,希望在自家房子旁邊幫曲珍白色蓋一間新房,既方便繼續照顧曲珍白色,也能讓她培養(yang) 獨立生活的能力。
魯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達瓦仁增一聽,覺得這是個(ge) 好事,立刻在全村黨(dang) 員大會(hui) 上提議,並得到全體(ti) 黨(dang) 員的一致同意。
隨後,他聯係到一名愛心企業(ye) 家捐贈了磚,然後與(yu) 其他68名黨(dang) 員擼起袖子說幹就幹,僅(jin) 用時8天,就把新房蓋了起來;去年9月,接著蓋好了羊圈;今年5月,又粉刷了屋子外牆,新建了圍牆——這棟設施齊全的小屋就此拔地而起,為(wei) 孤單的曲珍白色在茫茫草原上提供了一個(ge) 溫馨的住所。
“因為(wei) 人多,所以蓋起來特別快。”達瓦仁增告訴記者,“除了捐贈的磚以外,其他水泥、乳膠漆等建築材料全部來自黨(dang) 員的集資。我們(men) 一共籌集了5000多元,還給她送去了1500元慰問金和米麵油等生活物資。”
魯瑪村的其他熱心群眾(zhong) 也為(wei) 曲珍白色捐了23隻羊,為(wei) 她以後的穩定生活打下了基礎。
搬進新房後,除了晚上睡覺分開外,曲珍白色和衛色的生活與(yu) 過去並無二致。每天做好飯,衛色便步行200米到曲珍白色家裏叫她吃飯,一日三餐頓頓不落,還不時過去幫她打掃衛生,整理家務,才有了如今曲珍白色的家裏隨時整潔的模樣。
對於(yu) 今年已經55歲的衛色來說,這絕對不是輕鬆的事情,但她說,既然選擇了開始,就一定要堅持到自己實在幹不動為(wei) 止。
而達瓦仁增則說,以後,不管是衛色幹不動了,還是自己退休了,照顧曲珍白色這件事,在魯瑪村不會(hui) 停止。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做好事。
昆莎濕地夏日的和風拂過,將衛色和曲珍白色手拉手並行的裙擺輕輕吹起,也將魯瑪村湧動的大愛吹拂到草原各地,草也長得更綠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