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犛牛糞,一朵黃金菇”。在藏北那曲,犛牛糞稱作“久瓦”,意為(wei) 燃料。這可是“寶貝”,其最為(wei) 廣泛的用處是取暖、烹飪、燒水……不僅(jin) 提供著一年四季的能量,更充盈著牧家的溫暖。
“暖暖的太陽豬狗同享,熱熱的糞火是牧人的福氣……”伴隨著犛牛糞牧歌,伴隨著牧區生活的日新月異,現在犛牛糞已經走出了牧場、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近日,記者在雙湖縣采訪“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活動,驚奇地發現了一款新產(chan) 品——野犛牛糞藏香。
“野犛牛吃的是天然的藥草,喝的是雪山冰水,排出的糞便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jia) 值。”紮平,雙湖縣巴嶺鄉(xiang) 人,2016年大學畢業(ye) 後,創辦了巴嶺鄉(xiang) 聚寶湖商貿有限公司,開發的牧區特色產(chan) 品多種多樣,而“羌塘卓巴”牌野犛牛糞藏香就是該公司的特色產(chan) 品之一。“我們(men) 雙湖是野犛牛的故鄉(xiang) ,野犛牛糞更是很容易就撿得到。”紮平說。
撿拾來的野犛牛糞,經過繁瑣而又講究的工序,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藏藥材,一款特殊的藏香產(chan) 品便“首創”了出來。野犛牛糞藏香推出以來深受市場青睞,僅(jin) 今年上半年就銷售了1000多袋。“在創業(ye) 過程中,大學學習(xi) 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紮平說,各級政府都大力支持創新創業(ye) ,出台了一係列有力措施,給了創業(ye) 者廣闊的舞台。
紮平的產(chan) 品銷售台對麵就是雙湖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活動的主場地,來自各個(ge) 鄉(xiang) 村的牧民群眾(zhong) 正在進行裝載機操作、酒店服務、廚藝技能、建築技能、皮具製作、乳製品加工等比賽。
活動中,群眾(zhong) 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在各類技能比賽中大顯身手,熟練的操作、精彩的技藝不斷刷新大家對牧民的傳(chuan) 統印象,那些淹沒於(yu) 日常的技能特長也成為(wei) 新的閃光點,並從(cong) 牧場走向了市場。
普若崗日牧業(ye) 發展公司由雙湖縣嘎措鄉(xia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注冊(ce) 成立,近年來,該公司不斷開發新產(chan) 品,延伸牧業(ye) 產(chan) 業(ye) 鏈,實現較好的效益,每年給群眾(zhong) 分紅就有200多萬(wan) 元。
像“1974·嘎措公社”羊皮雪地靴,就是人們(men) 過冬新的追捧。牧民嘎瑪在展台前,精心挑選著雪地靴。他笑著說:“這是我們(men) 雙湖的特產(chan) !”
嘎措鄉(xiang) 是雙湖縣牧業(ye) 經濟合作組織的模範,至今保留著集體(ti) 經濟,還率先成立了牧業(ye) 發展公司,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越走越寬廣。
據記者了解,巴嶺鄉(xiang) 三村的多吉頓珠在市級建築技能比賽中獲得了第三名,之後便在森布日搬遷點開了一家裝修公司。雙湖縣幹部張焜垣感慨地說:“讓雙湖的牧民搞裝修,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雙湖縣人社局局長次仁多吉介紹,“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活動,充分挖掘農(nong) 牧區能工巧匠,發揚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牧業(ye) 技能,讓大家思想活起來了,把群眾(zhong) 才能挖掘出來了,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牧民群眾(zhong) 創新創業(ye) 熱情,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開茶館、辦公司、搞副業(ye) ……雙湖一大批牧民群眾(zhong) 和大學畢業(ye) 生依靠技能實現創業(ye) 就業(ye)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活動正在全力把牧民的金點子、好才藝轉化為(wei) 牧區發展的新思路、新舉(ju) 措,讓創新創業(ye) 的激情在羌塘草原競相迸發。雙湖牧民敢“首創”,激起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池活水”,必定迎來高質量發展新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