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浙江對口支援那曲——在羌塘大地共寫傳奇

發布時間: 2024-07-25 09:26: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那曲市區鳥瞰圖。記者 萬(wan) 靖 攝


今年6月,那曲市色尼區那曲鎮杭嘉新村分房儀(yi) 式現場。記者 萬(wan) 靖 攝


今年7月,溫州援藏醫生帶領嘉黎縣中心醫院人民醫院分院醫務人員為(wei) 嘉黎縣患者進行手術。記者 萬(wan) 靖 攝


那曲杭州希望小學建成時,老師和學生在石碑前合影留念。色尼區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那曲籍高校畢業(ye) 生央曲在“溫暖嘉·色尼城市書(shu) 房”(嘉興(xing) 市在那曲援建的首座城市書(shu) 房)工作。記者 萬(wan) 靖 攝

  甲崗水電站的建成徹底摘掉了申紮縣“無電縣”的帽子;

  浙江路的建成結束了那曲鎮沒有水泥道路的曆史;

  那曲杭州希望小學的建成點亮了藏北高原孩子的求學夢;

  4500智能溫室大棚的建成讓在極高海拔生活的老百姓吃上了當地種植的新鮮蔬菜;

  ……

  對口支援那曲30年來,浙江累計選派十批645名援藏幹部,累計投入援藏資金61.63億(yi) 元,實施援助項目438個(ge) 。浙江小區、浙江中學、人民醫院、城市書(shu) 房、斯定哢村美麗(li) 宜居村莊項目……一大批標誌性工程的建成,推動了那曲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幫助那曲使其建設成為(wei) 羌塘大地上的幸福家園。

  那曲30年來的滄海巨變,離不開一批批援藏幹部無私奉獻。

  鋪就品質求學路

  “那曲籍的孩子能在拉薩享受優(you) 質教育資源,曾被視為(wei) 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在浙江援藏幹部的大力幫扶下,異地辦學的成功實踐將夢變成了現實。”拉薩那曲第一高級中學(簡稱“拉那一高”)副校長索朗次仁說。

  2004年,作為(wei) 浙江援藏支持的重點項目,全區第一所區內(nei) 異地辦學學校——拉那一高在拉薩異地創辦。建校伊始,浙江選派8位援藏教師進校支教。20年來,浙江共選派援藏教師183人次遠赴拉那一高,把浙江的教師、浙江的經驗、浙江的智慧、浙江的標準帶到西藏,並融合當地特點,充分發揮浙江“組團式”教育援藏作用,積極助推西藏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年拉那一高總體(ti) 上線率為(wei) 100%、本科率超96%、重本率近69%,創曆史新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圓了大學夢,建校20年來累計培養(yang) 了萬(wan) 餘(yu) 名優(you) 秀學子。”索朗次仁說。

  同樣,在今年6月1日,那曲特殊學生收到一份“大禮”,離自己的夢也近了一步。在浙江援藏幹部的協調努力下,羌塘折翼天使委培計劃在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正式啟動,標誌著那曲特殊學生區外就學模式的正式開啟。

  “今後每年那曲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將選派那曲市優(you) 秀盲聾初中畢業(ye) 生赴浙江省特殊教育學校繼續學習(xi) ,享受浙江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助力那曲盲聾特殊學生擁有更加出彩的人生。”浙江省援藏指揮部教育業(ye) 務工作組組長、那曲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委興(xing) 介紹。

  隨著浙江援建的高質量網絡設施建成,“線上共學”模式在浙那兩(liang) 地已成常態。其中,2020年9月,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聯合浙江海亮教育集團,創辦了西藏首個(ge) 縣(區)級區外援藏班——海亮援藏班,同時,援藏工作組利用遠程教育,在色尼區第二(杭嘉)中學建設“雙師課堂”,實現海亮援藏班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遠程共享。

  “在交往交流交融不斷的深入中,浙那兩(liang) 地攜手並進成了主旋律。自海亮援藏班創辦以來,我們(men) 共選派5名老師去浙江交流學習(xi) ,在協助兩(liang) 地師生工作、生活融合更緊密的同時,還引進當地教育的好理念、好經驗、好做法,使我校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通過‘雙師課堂’,兩(liang) 地教育各取所長,平時測試中,我校個(ge) 別班級成績趕超海亮援藏班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色尼區第二(杭嘉)中學德育副校長布嘎瑪次仁補充道,“2023年中考,我校總成績800分以上的學生有6名,700分以上的學生有36名,整個(ge) 學校學習(xi) 氛圍濃厚。”

  從(cong) 教學質量到教育管理,從(cong) 教育扶貧到人才培養(yang) ,從(cong) 結對幫扶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口支援,在一批又一批浙江援藏幹部的努力下,那曲市構建起從(cong) 學前到職業(ye) 教育學段全覆蓋的農(nong) 牧區教育體(ti) 係,真正實現讓農(nong) 牧區的孩子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

  托起群眾(zhong) “健康夢”

  4月9日10時30分,一名6歲女孩因耳朵塞進直徑約1厘米的矽膠物體(ti) ,前往比如縣人民醫院就診。考慮到患兒(er) 的年齡、病情和轉診等諸多因素,第十批援藏醫生、寧波市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王曉偉(wei) 立即聯係麻醉科、兒(er) 科進行會(hui) 診,最終確定采用靜脈基礎麻醉、麵罩輔助吸氧下快速取出異物方案,並於(yu) 16時30分對患兒(er) 進行了手術。僅(jin) 花費兩(liang) 分鍾,手術成功。

  第十批寧波援藏工作組援藏以來,在比如縣人民醫院原有基礎上,先後幫其建立和完善兒(er) 科急危重症等8個(ge) 救治中心,新設耳鼻喉、疼痛等5個(ge) 專(zhuan) 業(ye) 門診,引進了19項新技術,結束了比如縣耳鼻喉頭頸患者、高危產(chan) 婦和急危重患兒(er) 必須轉院的曆史。

  同樣,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班戈縣,作為(wei) 浙江省選派的第一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團隊——紹興(xing) 組團援藏醫療隊,自2021年8月起,派出一批批援藏醫療專(zhuan) 家走進班戈縣,堅持“援助一批人才,帶出一批人才”的理念,全麵鋪開精準幫扶提質擴麵、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下延伸、牧區巡診全麵覆蓋等一係列措施,班戈縣醫療援藏事業(ye) 開啟新階段。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班戈縣人民醫院窗口共接待門診患者9.46萬(wan) 餘(yu) 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929人次,進行中小型手術596台次,基本實現了常見病易發病不出縣就能治療的基本目標。

  解決(jue) 了患者看病來回奔波,使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直接體(ti) 現。

  2012年9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那曲名醫可視遠程會(hui) 診中心”正式開通,當地患者不出那曲,就能享受到浙江省先進的醫護治療。2024年6月,浙大二院互聯網醫院那曲市藏醫院分院揭牌,使相隔近4000米的浙大二院和那曲市藏醫院在“雲(yun) 端”緊密連接。

  通過浙大二院互聯網醫院的“雲(yun) 診室”和“區域影像”平台,那曲當地患者可享受浙大二院的優(you) 質醫療資源,實現了專(zhuan) 家門診從(cong) “麵對麵”模式延伸到“屏對屏”,構建起協作共享的互聯網醫療生態圈,助力改善區域醫療不平衡。

  醫療服務公益性,也是浙江醫療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杭州援藏工作組牽頭製定並實施的“抬頭挺胸,重塑脊梁”公益醫療援藏項目啟動,目前已免費援助近100名脊柱嚴(yan) 重畸形患者到杭州進行治療,平均每人身高提升17.7厘米;溫州援藏工作組對接溫州各醫院,為(wei) 嘉黎縣十多名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治療。

  30年來,浙江醫療援藏工作組采取對口支援、“組團式”幫扶、柔性幫扶等方式,著力改善那曲市衛生基礎設施、提升醫療服務能力。2010年至今,共投入醫療援藏資金3.7億(yi) 元,實施醫療援助項目42個(ge) ,捐贈大型醫療設備20餘(yu) 套,醫療援藏工作成效顯著。

  搭建就業(ye) “大舞台”

  “高校畢業(ye) 生‘組團式’區外市場就業(ye) ,給了我更加廣闊的舞台,在台州工作一年多了,我深切感受到浙江的溫暖,無論是住房還是出行都有保障。今後,我將會(hui) 積極學習(xi) 台州工作先進經驗,做好大學生區外就業(ye) 的榜樣。”就業(ye) 於(yu) 台州一家通信企業(ye) 的嘉黎籍大學畢業(ye) 生益西措姆說。

  益西措姆是嘉黎縣首批赴台州企業(ye) 就業(ye) 的大學畢業(ye) 生。在台州援藏工作組的統籌協調下,2023年4月以來,台州、嘉黎兩(liang) 地合作,成功幫助3批33名嘉黎籍高校畢業(ye) 生在台州就業(ye) ,實現嘉黎縣大學生赴區外“組團式”市場化就業(ye) “零”的突破;2023年8月,嘉黎縣駐台州就業(ye) 服務聯絡站揭牌成立,為(wei) 更多嘉黎縣高校畢業(ye) 生到台州工作打開新通道;2023年9月,台州市就業(ye) 服務中心與(yu) 嘉黎縣人社局簽署了高校畢業(ye) 生“組團式”區外就業(ye) 服務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工作機製,實現穩崗就業(ye) ……一項項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的舉(ju) 措落地落實,也使台州對口援藏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台州探索的“組團式”就業(ye) 模式,隻是浙江著力推進就業(ye) 援藏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為(wei) 最大限度留得住在浙就業(ye) 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浙江援藏創新推進“組團式”就業(ye) ,設立“那曲市駐浙就業(ye) 服務聯絡站”,組織輸送那曲籍人員來浙就業(ye) 並做好跟蹤服務。2023年,創建首批“組團式”就業(ye) 援藏基地4家,以“組團式”招聘、“引線式”匹配、“管家式”服務,開發專(zhuan) 項崗位200個(ge) ,專(zhuan) 門吸納西藏那曲籍高校畢業(ye) 生。截至目前,在浙就業(ye) 的西藏籍人員2842人,那曲籍638人。

  同樣,以發展援藏產(chan) 業(ye) 促進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共享發展成果,也是浙江就業(ye) 援藏的又一重要途徑。

  今年30歲的仁吉在西藏長榮娜秀製衣有限公司工作,“我在2019年底應聘入職,當時是公司車間的一名員工。公司很注重培養(yang) 想幹事、能幹事的人,給了我們(men) 很大的學習(xi) 成長空間。”仁吉說,“現在,我一年的收入近30萬(wan) 元,公司還給我們(men) 買(mai) 了五險。我有了可觀的收入,家裏條件也在逐漸變好。”

  西藏長榮娜秀製衣有限公司是第九批寧波援藏工作組引進的比如縣首個(ge) 實體(ti) 產(chan) 業(ye) 製造項目,自2019年成立以來,每年免費為(wei) 當地職校學生、農(nong) 牧民培訓,累計吸納當地162名群眾(zhong) 就業(ye) 。

  培育當地人才、吸納群眾(zhong) 就業(ye) ,西藏長榮娜秀製衣有限公司帶來的這些積極效應,隻是眾(zhong) 多浙江援藏企業(ye) 中的個(ge) 例。色尼區嘎爾德畜牧業(ye) 科技示範基地、神力時代廣場、歐瑪亭嘎100兆瓦風電項目……浙江援藏通過項目援建、招商引資、交流合作等係列舉(ju) 措,推動“浙江經驗”那曲化,培育壯大了一大批農(nong) 牧、製造、新能源等特色產(chan) 業(ye) ,在增強那曲內(nei) 生發展動力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致富。

  一批批浙江援藏幹部接續而至,艱苦奮鬥,用“浙”之所能回應“那”之所需,用豐(feng) 碩的援藏工作成果向時代作答,助力那曲一道邁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