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們的家園】西藏“桃花第一村”:民族團結之花持續綻放

發布時間: 2024-07-27 09:1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這是我去年獲得的西藏自治區首屆農(nong) 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演講比賽一等獎,我當時演講的主題就是民族團結。”在林芝鎮嘎拉村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家中,主人正自豪地向記者們(men) 展示著獲獎牌匾。

  尼瑪多吉用手指輕輕拂過金色的匾麵,民族團結的光芒熠熠生輝。


嘎拉村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展示獲獎牌匾。 中新網記者 陳文韜 攝

  7月21日,2024年“我們(men) 的家園 幸福美麗(li) 西藏”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被譽為(wei) 西藏“桃花第一村”的嘎拉村。

  “嘎拉村”在藏語中意為(wei) “白色岩石下的村莊”。如今,乘著“桃花經濟”的東(dong) 風,“白色的岩石”被片片盛開的桃花撒滿,鋪就成一條“致富路”。


西藏林芝鎮嘎拉村。中新網記者 陳文韜 攝

  念出“致富經”,增收路子越走越寬

  尼瑪多吉細數起近年來村裏的變化,在旅遊、農(nong) 業(ye) 、牧業(ye) 、環境衛生等方麵不斷進步,村民們(men) 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

  據悉,嘎拉村2023年農(nong) 村經濟總收入1302.3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490餘(yu) 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萬(wan) 元。

  昔日的嘎拉村,村民們(men) 延續著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靠著政府補貼、種養(yang) 殖和林下資源采集收入過日子。尼瑪多吉回憶稱,小時候,他的媽媽會(hui) 等桃子成熟時,背著滿滿一筐桃子去市區賣,往往賺不了幾個(ge) 錢。

  90年代,隨著一些散客的到來,村領導班子和援藏幹部萌生了發展旅遊經濟的想法。

  如今,嘎拉村依靠黨(dang) 的利民惠民政策,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是連續二十屆“桃花文化旅遊節”主辦地。2021年以來,嘎拉村累計接待遊客28.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33餘(yu) 萬(wan) 元,戶均分紅近20萬(wan) 元。

  桃花的花期通常在每年的3月到4月。為(wei) 了將增收的路子走寬,坐落在318國道旁的嘎拉村還搞起了農(nong) 牧民運輸隊,參與(yu) 川藏鐵路等項目建設,已實現創收1500餘(yu) 萬(wan) 元。同時,村民自籌資金50萬(wan) 元建成占地100餘(yu) 畝(mu) 的觀光采摘園,實現創收70餘(yu) 萬(wan) 元,流轉土地100餘(yu) 畝(mu) 、畝(mu) 均租金1300元,有力拓寬了生態價(jia) 值轉換路徑。

  目前,以桃花源景區為(wei) 主、農(nong) 牧民運輸隊和觀光采摘園齊頭並進的三大產(chan) 業(ye) ,讓村集體(ti) 經濟日益壯大、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嘎拉村實景模型。 中新網記者 陳文韜 攝

  化身“守護者”,生活的環境越變越美

  嘎拉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離不開越來越愛護嘎拉村這個(ge) “桃花源”。

  村民達瓦堅參說,現在,村民的環保意識變強了,家家戶戶都定期打掃衛生,有空就在村子裏轉一轉,哪裏有垃圾就撿起來,愛護村子就像愛護自己的家。

  當前,嘎拉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小康示範村、美麗(li) 鄉(xiang) 村、農(nong) 業(ye) 和旅遊綜合體(ti) 等項目建設,集中開展道路硬化、管網入地、人畜分離、戶廁改造、植樹造林等工程。

  同時,以推廣樹立農(nong) 牧民新風貌為(wei) 契機,創新設立“綠色銀行”兌(dui) 換商店,采取回收垃圾換積分、定點兌(dui) 換日用品、村集體(ti) 資金補貼差價(jia) 的方式,引導村民養(yang) 成垃圾分類回收的良好習(xi) 慣。

  “我們(men) 要團結在一起,保護好生態,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桃花源’。”達瓦堅參說。


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 中新網記者 陳文韜 攝

  煥發“新活力”,淳樸民風越吹越盛

  嘎拉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隨著鄉(xiang) 村建設越發充實起來。

  從(cong) 事運輸工作的達瓦堅參,也因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後代的培養(yang) 也有了底氣。談起兩(liang) 個(ge) 孩子,達瓦堅參臉上止不住的自豪:女兒(er) 在林芝市一中準備上高二,學校成績很好;兒(er) 子已經考上西藏自治區體(ti) 育運動技術學校,離運動員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我沒有什麽(me) 文化,不太懂教育,但是孩子們(men) 很爭(zheng) 氣,我會(hui) 一直支持他們(men) 。”達瓦堅參說。

  他觀察到,現在村子裏的孩子們(men) 學習(xi) 越來越好了,村民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發充實。如今的嘎拉村,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hui) 文明一起抓,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已規範運行,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小學適齡兒(er) 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全民參保登記率均達100%。

  據了解,嘎拉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目標,廣泛開展“反對陳規陋習(xi) ,提倡文明新風”活動,積極引導村民理性對待宗教,組建村級文藝演出隊、誌願服務隊,在各節慶節點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開展係列文藝活動。

  與(yu) 此同時,嘎拉村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工程,通過“一對一”幫教、開辦夜校等形式,目前會(hui) 講、會(hui) 寫(xie)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村民占比分別達65.79%、46.05%,較2021年底分別增加13.17、16.44個(ge) 百分點。

  嘎拉村因旅遊而興(xing) 旺,村子的發展曆程,正是民族團結促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嘎拉村村民齊心協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昔日普通的村莊變成了新時代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的典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走深走實,民族團結之花持續綻放。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