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珠峰地區水-熱-碳通量觀測試驗 專家解讀空地如何協同

發布時間: 2024-08-09 08:54: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珠峰地區首次利用航空平台獲取水-熱-碳通量的觀測試驗8月1日啟動至今已超過一周,試驗進展如何頗受關(guan) 注。


8月8日早晨,珠峰地區試驗團隊趕往試驗場。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試驗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遙感與(yu) 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賈立研究員表示,珠峰地區試驗任務目前正按計劃推進,試驗采用地基和空基協同觀測方式,從(cong) 不同時空尺度開展珠峰地區典型地表地氣相互作用的觀測和分析研究。

  空天院副研究員鄭超磊介紹說,在地基試驗部分,團隊在核心試驗區荒漠地表和高寒農(nong) 田地表分別建設兩(liang) 處地表水-熱-碳通量觀測站,並持續運行。這兩(liang) 處新增地基通量觀測站與(yu) 已有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yu) 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珠峰站)一起,可共同提供核心研究區典型地表“點”尺度局地微氣象環境和水熱碳通量觀測,為(wei) 核心區典型地表地氣相互作用特征及機理研究提供基礎時序觀測數據。

  空天院助理研究員陳琪婷說,在空基試驗部分,首次在珠峰地區複雜地表條件下開展航空機載觀測,獲取區域“麵”尺度地表與(yu) 大氣之間的水分通量、潛熱通量、感熱通量、碳通量和輻射通量的空間分布數據。

  8月8日,珠峰地區試驗團隊負責人賈立研究員(中)和隊員鄭超磊副研究員(右)、蔣敏助理研究員在試驗場交流,與(yu) 無人機起降點工作人員聯係。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賈立指出,這次珠峰地區地基和空基通量觀測試驗相結合,獲取兼顧時間變化和空間變化的水熱碳通量觀測數據,為(wei) 在珠峰地區複雜地表開展區域尺度地氣相互作用研究、地麵觀測與(yu) 衛星觀測之間尺度轉換研究提供關(guan) 鍵數據。此外,試驗同步開展機載熱紅外觀測、大氣邊界層風溫濕廓線探空觀測等,可實現對影響地氣相互作用的關(guan) 鍵地表特征和大氣邊界層結構的立體(ti) 協同觀測。

  空天院助理研究員蔣敏說,本次試驗核心區域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境內(nei) 珠穆朗瑪峰北側(ce) ,平均海拔約4200米,地形和地表覆蓋較為(wei) 複雜。相較團隊此前在甘肅敦煌、雲(yun) 南大理、青海格爾木等地開展的觀測試驗,珠峰試驗區海拔高、天氣變化劇烈、觀測難度更大、挑戰更多。

  賈立表示,此次試驗旨在針對珠峰地區陸氣水熱交換過程和邊界層過程,利用無人機航空平台開展觀測試驗,結合地麵站點和衛星遙感觀測形成多時空尺度、天-空-地立體(ti) 綜合觀測,深入探究處於(yu) 亞(ya) 洲季風影響區的青藏高原珠峰北坡地區高寒環境和複雜地表條件下的水分循環、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的機理。後續將根據任務進展需要和天氣條件,考慮試驗區域是否移師中國科學院珠峰站附近區域,進一步開展水-熱-碳通量空基、地基協同觀測試驗。

  她強調,本次珠峰地區水-熱-碳通量觀測試驗任務圓滿結束後,科研團隊將整合青藏高原地區地麵已有站點、航空平台、衛星遙感等觀測數據,綜合分析高原地區水熱碳通量變化過程特征和機理,結合多尺度觀測和模擬兩(liang) 大手段探究青藏高原複雜地表地氣相互作用特征,深入研究和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及其氣候反饋的關(guan) 鍵機製,助力全球氣候變化研究。


8月8日,珠峰地區水-熱-碳通量觀測試驗無人機起飛。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了解,本次試驗全稱為(wei) “青藏高原珠峰地區高寒環境複雜地表地氣相互作用天-空-地立體(ti) 協同觀測試驗”,屬於(yu)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西風-季風作用區非均勻下墊麵地氣相互作用機載通量觀測試驗研究”子專(zhuan) 題的主要科考內(nei) 容之一,也是二次青藏科考“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任務“地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效應”專(zhuan) 題中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區非均勻下墊麵地氣相互作用綜合立體(ti) 觀測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