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陝西對口支援阿裏——三秦情深“惠”藏西

發布時間: 2024-08-12 09:22: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陝西省援藏建設的康樂(le) 新居。

陝西省援藏建設的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


陝西省援藏項目、普蘭(lan) 縣現代農(nong) 牧業(ye) 示範基地負責人郭巨亮(左一),在指導普蘭(lan) 鎮吉讓居委會(hui) 加興(xing) 組群眾(zhong) 剪枝。


1995年,由陝西省第一批交通係統援藏幹部設計監理的阿裏第一條柏油路——陝西路。

  2012年10月,由陝西省援建的阿裏地區首個(ge) 邊境小康示範村——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典角村竣工。這是入住儀(yi) 式上,群眾(zhong) 跳起歡快的舞蹈。

  在陝西省“組團式”醫療援藏隊的幫助下,2016年12月,阿裏地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目前,正在開展“三甲”創建工作。

  對口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確定陝西省對口支援阿裏地區。

  30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陝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精心組織、高位推動,全力支持阿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建設,拓展援藏領域、深化援藏內(nei) 涵,形成了經濟援藏、教育援藏、醫療援藏、就業(ye) 援藏、幹部援藏、人才援藏、技術援藏、產(chan) 業(ye) 援藏相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援藏工作格局,呈現出陝藏情深、攜手同行的新氣象。

  30年來,陝西省先後選派10批368名三年期援藏幹部、9批243名“組團式”醫療援藏人才和290名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醫療人才、3批61名“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和11批292名短期援藏幹部。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紮根西藏,以邊疆為(wei) 家,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麵實施項目300餘(yu) 項,援助資金累計約22.8億(yi) 元,為(wei) 阿裏地區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陝西力量。

  經濟援藏全麵加力

  在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裏,來自左左鄉(xiang) 的加布正在細心地管理植株。從(cong) 他熟練的手法來看,很難想象到,以前他僅(jin) 僅(jin) 是個(ge) 隻會(hui) 放羊的牧區漢子。

  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是陝西援藏產(chan) 業(ye) 項目,總投資9000餘(yu) 萬(wan) 元,建設了215座溫室大棚,解決(jue) 就業(ye) 近百人。群眾(zhong) 在園區就業(ye) 不僅(jin) 能賺取豐(feng) 厚的薪酬,還能接受專(zhuan) 業(ye) 培訓。

  “我也是聽鄉(xiang) 親(qin) 說園區裏能掙錢,還能學技術才過來的,來了之後非常滿意,一個(ge) 月工資有6000元,實在找不到比這裏更好的工作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多向老師學習(xi) 。”加布樂(le) 嗬嗬地說。

  30年來,陝西省積極爭(zheng) 取和落實援藏項目、資金,統籌推進“小組團”援藏,切實把黨(dang) 中央的特殊關(guan) 懷、支援省市企業(ye) 的深情厚誼送到阿裏各族群眾(zhong) 的心坎上,為(wei) 阿裏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重點實施阿裏陝西實驗學校,噶爾縣、普蘭(lan) 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噶爾縣昆莎鄉(xiang) 農(nong) 牧科技產(chan) 業(ye) 園,典角村、魯瑪村、索多村等邊境小康村,普蘭(lan) 縣農(nong) 牧區聚居社區,噶爾縣左左鄉(xiang) 公路沿線提升工程,普蘭(lan) 縣西德村糌粑加工廠等設施建設項目,有力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城鄉(xiang) 協調發展。

  此外,陝西省援藏工作隊充分發揮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農(nong) 科院等科研機構的技術、項目、資金、經驗等優(you) 勢,深入推進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小組團”援藏,在噶爾、普蘭(lan) 兩(liang) 縣打造優(you) 質蔬菜生產(chan) 基地,推廣設施農(nong) 業(ye) 、無土栽培等現代種植養(yang) 殖技術,綠葉蔬菜、辣椒、茄子、西葫蘆、玉米、聖女果、西瓜、甜瓜等果蔬種植管理技術實現普及。

  陝西省援建的噶爾縣生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改變了噶爾縣蔬菜依靠外地調運的現狀, 豐(feng) 富了當地群眾(zhong) 的“菜籃子”。通過建立提升蔬菜種植體(ti) 係,使獅泉河鎮蔬菜自給率得到提高。

  教育援藏智慧啟航

  陝西省教育係統開展援藏工作以來,不斷加大援助力度,創新援助思路和模式,堅持以促進陝藏多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著力提升阿裏地區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隨著一批批援建教學設施項目在阿裏落地落實,一批批教育援藏幹部人才來到阿裏支教幫扶,一批批學生走出西藏來到陝西進行培養(yang) 學習(xi) ,阿裏地區教育事業(ye) 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陝西省累計培養(yang) 西藏班初高中學生3900餘(yu) 名、阿裏地區中職學生280餘(yu) 名,在陝就讀西藏籍大學生4739名;多所陝西學校和阿裏地區有關(guan) 學校結為(wei) “友好學校”,雙向交流、共同發展,阿裏地區各族群眾(zhong) 對教育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陝西省投資2.58億(yi) 元高標準建設的阿裏陝西實驗學校,於(yu) 2018年8月投入使用,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稱號。陝西省在不斷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還注重在阿裏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方麵給予更多支持。通過“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萬(wan) 名教師支教計劃”等形式,先後選派114名優(you) 秀教師和8名教育援藏幹部赴藏支教;建立“陝阿教師學習(xi) 共同體(ti) ”,實現陝西送教阿裏地區全覆蓋;與(yu) 阿裏地區教育局共建“大學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讓陝西大學生來到阿裏就業(ye) 創業(ye) ;打造5個(ge) “陝西省教學名師工作室阿裏工作站”和拉薩阿裏地區高級中學“5G雲(yun) 課堂”,通過雲(yun) 端課堂、直播教學、異地授課、線上交流等方式,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陝西省大力支持西藏民族大學建設發展,將西藏民族大學建設發展納入新一輪對口援藏規劃,製定支持學校發展的意見,安排專(zhuan) 項資金,推動解決(jue) 學校秦漢校區平麵規劃、臨(lin) 床專(zhuan) 業(ye) 碩士生規培基地、參加相關(guan) 考試等問題,完善“一校幫一院”工作機製,推動西安交通大學等8所在陝高校以“一校幫一院”的方式支持西藏民族大學學科建設,進一步提高西藏民族大學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區域影響力,深化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全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西藏民族大學作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後黨(dang) 中央為(wei) 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紮根陝西這片沃土,始終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作為(wei)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為(wei) 西藏各項事業(ye) 發展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幹部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醫療援藏守護健康

  援藏工作開展30年來,陝西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yu) 改善阿裏地區醫療服務基礎設施和環境,先後建成阿裏地區人民醫院傳(chuan) 染病院區、120急救中心、外科綜合大樓、地區中心血站、製氧站、高壓氧艙等,對多個(ge) 手術室進行升級和改造,危重新生兒(er) 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同時,先後選派9批243名“組團式”醫療援藏人才和290名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醫療人才幫扶阿裏地區8所醫院,推動陝西省人民醫院等11家“三甲”醫院與(yu) 阿裏地區人民醫院簽訂了“以院包科”協議,著力打造心內(nei) 、神外、婦產(chan) 、兒(er) 科、介入診療室等重點科室,科室從(cong) 17個(ge) 增加到了48個(ge)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腦外傷(shang) 開顱手術、大骨節病人工膝關(guan) 節置換術、白內(nei) 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ti) 植入術、兒(er) 童骨折複位內(nei) 固定術等在阿裏地區成功實施,實現了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急性呼吸衰竭等760種疾病不出阿裏就能治療的目標。

  2016年12月, 阿裏地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 結束了全國唯一一個(ge) 地級醫院無等級的曆史。如今,全地區醫療水平得到全麵提升。

  強邊固邊凝聚力量

  從(cong) 山坡上俯瞰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典角村,全村建築組成了上下排列的“八一”二字。“八”字由22戶獨門獨院、色澤亮麗(li) 的別墅式住房構成,“一”則是兩(liang) 層樓高、功能齊全的村委會(hui) 辦公場所。土生土長在典角村的噶爾縣幹部阿旺卓瑪告訴記者:“咱們(men) 村的麵貌,跟區外的小康村並沒有什麽(me) 兩(liang) 樣,雖然地處祖國西部邊境一線,但生產(chan) 生活條件一點也不差。”

  典角村邊境小康示範村於(yu) 201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總投資4842.94萬(wan) 元,其中陝西省配套援藏資金2060萬(wan) 元,共惠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47戶166人。作為(wei) 阿裏地區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典範, 典角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稱號。

  30年來,陝西省援藏工作隊深刻認識強邊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加快邊境地區發展,紮實開展邊境黨(dang) 建長廊建設和邊境黨(dang) 建橋頭堡建設,著力提升和改善邊境一線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

  除典角村外,陝西省還分別投入配套援藏資金3000萬(wan) 元和4000萬(wan) 元,參與(yu) 了索多邊境小康村和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其中,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項目分2期建設,總占地490餘(yu) 畝(mu) ,項目的建成,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農(nong) 村致富難、發展難的問題。

  30年風雨兼程,30年援藏情深。30年來,陝西與(yu) 西藏緊密相連,見證無數的努力與(yu) 奉獻,展示深厚的情誼與(yu) 擔當。陝西援藏的30年成就,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雪域高原的發展之路,陝藏友誼必將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升華,綻放出更加絢麗(li) 奪目的光芒。(文/圖 記者 溫凱 陝西日報記者 劉楓)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