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攜手續譜援藏曲 千裏深耕山海情

發布時間: 2024-08-16 09:22: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廣東(dong) 省投入超過38億(yi) 元建設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 

  三十年同舟共濟創巨變,三十載水乳交融山海情。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全國對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決(jue) 策,拉開了廣東(dong) 省對口支援林芝的序幕。

  30年來,廣東(dong) 省委、省政府始終站在黨(dang) 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把林芝市當作廣東(dong) 省的一個(ge) 特殊市納入廣東(dong) 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總體(ti) 規劃,全力助推林芝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在粵藏兩(liang) 省區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廣東(dong) 省曆屆援藏工作隊始終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一批批援藏幹部人才義(yi) 無反顧奔赴高原,傳(chuan) 承弘揚老西藏精神,把林芝當故鄉(xiang) 、視林芝人民為(wei) 親(qin) 人,緊緊圍繞西藏“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以推進林芝發展為(wei) 己任,演繹出一曲“辭別南海之濱,奔赴雪山之巔”的粵林山海情。

  30年來,廣東(dong) 省選派赴林芝援藏幹部10批897人次、柔性援藏人才超千人次,支教大學生1900餘(yu) 名;共投入資金134.1億(yi) 元(含對口支援西藏林芝119.3億(yi) 元、“十三五”及“十四五”至今支援昌都14.8億(yi) 元),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實施945個(ge) 項目,其中,規劃內(nei) 項目705個(ge) ,投資95.56億(yi) 元;規劃外項目240個(ge) ,投資約23.74億(yi) 元,逐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30年來,林芝經濟實現高速發展,2023年,全市生產(chan) 總值由1995年的2.9億(yi) 元增加到235.66億(yi) 元;人均生產(chan) 總值由1995年的1828元增加到98651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1155元增加到25451元。

  30年來,林芝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厚重

  對口支援之初,針對林芝民生領域薄弱的實際,廣東(dong) 省重點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破局。第一批援藏工作隊就將70%的資金用於(yu) 基礎設施建設,將80%以上援藏資金用於(yu) 民生領域、基層和農(nong) 牧區,全麵助推林芝民生事業(ye) 蓬勃發展,讓林芝人民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廣東(dong) 路、廣州大道、南粵大道、深圳大道、梅州大道……在林芝處處可見廣東(dong) 元素。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來到林芝後,幫助林芝主城區實現從(cong) “沒有一條水泥路”到“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的蛻變;實施八一電廠、“天翼看西藏”智慧旅遊項目、數字林芝等一大批項目,促進縣縣通光纜、鄉(xiang) 鄉(xiang) 通電話、村村通電力,助推林芝實現從(cong) “照明基本靠油、通訊基本靠吼”到“通電百分百、通訊全覆蓋”的蝶變;建設林芝會(hui) 展中心、工布印象、尼洋河防洪堤、福清河堤圍等一大批公共服務項目,建成廣場和綜合市場等設施12245平方米,助推林芝公共服務實現從(cong) 長期發展滯後到走在全區前列的巨變。截至2023年底,林芝公路通車裏程達到7462.65公裏,鄉(xiang) 鎮公路通達率、通電率、通水率、寬帶通達率、通郵率均實現100%,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通電率、通水率、電話通達率、手機通達率均實現100%。

  廣東(dong) 對口支援林芝後,相繼援建了林芝市第一中學、林芝廣東(dong) 實驗學校、巴宜區魯朗鎮小學、林芝市第三幼兒(er) 園、巴宜區幼兒(er) 園和察隅縣幼兒(er) 園等教育場所;通過教育幹部援藏、“組團式”教育援藏、“名校+” 精準幫扶工程、粵藏同心幼教培訓工程、粵藏育才資金項目、“萬(wan) 名計劃”教師、名師名校長工作室項目、支教大學生等途徑,建設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示範區,培訓各類當地教師近萬(wan) 人次,有效提升林芝教育質量。據統計,林芝的中小學、幼兒(er) 園從(cong) 20世紀90年代的38所增加到現在的322所,在校生從(cong) 原來的16866人增加到現在的47411人,專(zhuan) 任教師由原來的971人增加到現在的4565人。2023年,林芝市高考本科上線率和一本上線率均位居西藏七地市第二;廣東(dong) 智慧教育援藏品牌被評為(wei) “精準幫扶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在醫療支援中,廣東(dong) 省持續投入5.35億(yi) 元,援建醫療項目48個(ge) ,創新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先後選派1300餘(yu) 名醫務人員和衛生管理人員,通過結對幫扶,為(wei) 本地培養(yang) 一批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幫助林芝創建“五大中心”,成立高原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後援建了林芝市、縣(區、市)兩(liang) 級醫療機構,推動林芝市人民醫院成功“創三甲”、市婦幼保健院成功“創二甲”、市藏醫院成功“創三乙”、7縣(區、市)人民醫院全部成功“創二乙”並啟動“創二甲”工作;實現對全市55個(ge) 衛生院、141個(ge) 邊境小康村配備遠程醫療係統及健康檢測一體(ti) 機全覆蓋項目;累計立項自治區級及以上重大科研課題50項,開展新技術項目310項,填補區內(nei) 技術空白26項;培養(yang) 可獨立掌握三、四級婦科腹腔鏡檢查、冠狀動脈介入術等171項新技術的本地醫生83名。2022年,林芝市人民醫院在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達到B級水平,在西藏七地市排名第一。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之後,廣東(dong) 省創新就業(ye) 援藏模式,探索形成“1344計劃”(建好林芝市高級技工學校,拓展先培訓後就業(ye) 、先見習(xi) 後就業(ye) 、先考察後就業(ye) 3個(ge) 渠道,深化“粵菜師傅”“廣東(dong) 技工”“南粵家政”“農(nong) 村電商”4項工程,打響就業(ye) 援藏招聘會(hui) 、“三支一扶”招募、“粵林幸福菜譜”開發培訓、技工教育“小組團”援藏4個(ge) 品牌),多次在全國各援藏省市中推廣。廣東(dong) 每年提供各類工作崗位3000個(ge) 以上,招聘麵向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推動實現了廣東(dong) 7個(ge) 對口支援地市與(yu) 受援縣(區、市)簽訂勞務協議、設立勞務協作服務站、建立區外就業(ye) 基地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325名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207名西藏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廣東(dong) 省各級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就業(ye) ,林芝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年均保持在3.5萬(wan) 人以上,應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穩定在95%以上,就業(ye) 援藏力度、廣度和溫度均走在西藏前列。2023年,林芝市入選“全國199個(ge) 公共就業(ye) 創業(ye) 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名單”,是西藏唯一一個(ge) 入選人社部“十四五”期間新業(ye) 態新模式從(cong) 業(ye) 人員技能培訓工作重點聯係城市。

  2016年以來,廣東(dong) 省累計在林芝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搬遷村等投入規劃內(nei) 資金約23.56億(yi) 元、改造148個(ge) 村、惠及群眾(zhong) 約8.5萬(wan) 人;累計投資5.37億(yi) 元打造邊境小康村、邊境安置點24個(ge) ,建設扶貧(易地)搬遷村22個(ge) 。其中,在“十三五”期間,支持建設101個(ge) 小康示範村和8個(ge) 邊境小康村,完成26個(ge) 村易地扶貧搬遷。“十四五”時期,完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建設項目改造73個(ge) 村,2021—2023年每年投入250萬(wan) 元為(wei) 全市14萬(wan)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購置防貧救助保險。

  30年來,林芝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更加強勁興(xing) 旺

  在廣東(dong) 援藏的支持下,林芝市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由1994年的2.4億(yi) 元增加至2023年的20.4億(yi) 元。廣東(dong) 先後向林芝輸送各類涉農(nong) 專(zhuan) 家、人才近400名,組織林芝300餘(yu) 名農(nong) 業(ye) 係統幹部人才赴粵交流學習(xi) ;推動林芝成功創建國家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1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2個(ge) 和產(chan) 業(ye) 強鎮6個(ge) ;林芝有效期內(nei) “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認證數量140餘(yu) 個(ge) ,居西藏首位;推動建立“保溫養(yang) 殖”整套技術體(ti) 係和可複製養(yang) 殖模式,實現高原漁業(ye) 從(cong) 無到有;推動波密縣、察隅縣和墨脫縣茶葉品種多樣化,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提升田間管理水平,讓林芝小茶葉“變身”大產(chan) 業(ye) ;在林芝成功創建西藏首家縣級獸(shou) 醫實驗室和首家國家級動物疫病淨化場;全程持續推動林芝市農(nong) 畜產(chan) 品質檢中心籌建與(yu) 建設,高質量通過自治區“雙認證”評審,率先在“三農(nong) ”領域創建“青年文明號”,綜合建設水平躍居西藏前列。

  在廣東(dong) 援藏的有力推動下,“人間淨地·醉美林芝”的旅遊品牌在全國深入人心。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持續對大柏樹、彩門村、衝(chong) 康莊園、果果塘等景區提檔升級、連片打造,全市對外正式運營旅遊景區(景點)達到25個(ge) ,其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2個(ge) 、4A級旅遊景區8個(ge) 、3A級旅遊景區5個(ge) 。廣東(dong) 投入超過38億(yi) 元建設魯朗國際旅遊小鎮,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成為(wei) 林芝旅遊的一張金名片。林芝先後被評為(wei) “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自駕遊旅遊目的地”“最受歡迎生態旅遊目的地”等榮譽。據統計,林芝旅遊接待人次由“十二五”末的350萬(wan) 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317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2億(yi) 元增加到2023年的116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

  廣東(dong) 援藏全力為(wei) 林芝打造招商引資平台,堅持借船出海、築巢引鳳、精準招商、以商招商,探索形成每年在7個(ge) 對口支援市舉(ju) 辦粵林招商引資推介會(hui) 、經貿交流洽談會(hui) 、廣東(dong) —林芝企業(ye) 對接會(hui) 的常態模式;創新開展澳門—林芝鬆茸美食文化節、香港—林芝招商引資推介暨經貿對接會(hui) ,實現了港澳資本“零”的突破;探索形成“市縣聯動、粵林協作、高效專(zhuan) 業(ye) ”的援藏招商引資體(ti) 係。僅(jin) “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廣東(dong) 援藏招商項目達225個(ge) ,計劃投資817.26億(yi) 元,累計到位資金94.20億(yi) 元,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70.56億(yi) 元。其中,林芝經濟開發區在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的持續援助下,於(yu) 2019年12月正式獲批為(wei) 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創新實施經開區援藏“小組團”模式,建立經開區聯席會(hui) 議機製,設立經開區發展專(zhuan) 項資金,著力構建“一軸兩(liang) 核四基地”,為(wei) 經開區步入大招商、大發展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助推林芝經濟內(nei) 生動力顯著增強,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提質。2023年,林芝經開區完成生產(chan) 總值7.72億(yi) 元,完成工業(ye) 總產(chan) 值0.92億(yi) 元,同比增長10%;稅收3600萬(wan) 元,同比增長181.33%。

  同時,廣東(dong) 省圍繞林芝創建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發揮智力優(you) 勢,組建廣東(dong) 清潔能源專(zhuan) 家智囊團提供谘詢和服務;發揮招商優(you) 勢,引進華能集團、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等龍頭企業(ye) ;發揮渠道優(you) 勢,推進藏東(dong) 南清潔能源基地送電粵港澳大灣區直流工程等項目,支持南方電網、廣東(dong) 省能源集團等企業(ye) 參與(yu) 西藏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建設,助推林芝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步入快車道。

  30年來,林芝人才隊伍更加壯大優(you) 質

  廣東(dong) 省先後選派1300餘(yu) 名醫療人才、2556名教育人才進藏開展醫療、教育援藏工作,選派各領域100多名知名專(zhuan) 家教授到林芝舉(ju) 辦各類專(zhuan) 題講座和培訓班,促進林芝幹部群眾(zhong) 思想不斷解放。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每年還組織本地醫療、教育、黨(dang) 政、農(nong) 牧等各領域幹部人才到廣東(dong) 跟班學習(xi) 、掛職鍛煉、交流培訓,僅(jin) “十四五”期間就組織5000餘(yu) 名各領域幹部人才赴粵深造。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幫助林芝在全區首次建設8個(ge) 學科教研基地,打造區域教研共同體(ti) ,累計培養(yang) 高級職稱學科帶頭人26名,中高級職稱人員從(cong) 2015年的64名增加至目前的133名。

  廣東(dong) 援藏投資2.1億(yi) 元在林芝建設了西藏第一所公辦市級高級技工學校,從(cong) 廣東(dong) 高水平技師學院選派超過120名管理人員、教師和專(zhuan) 家,針對性開設了鐵路運輸、電子商務等8個(ge) 專(zhuan) 業(ye) ,全日製學生達到703人;首創技工教育“組團式”援藏,實施“1+N”(廣東(dong) 省技師學院牽頭,其他廣東(dong) 技工院校“以校包專(zhuan) 業(ye) ,先選校後選人”)技工教育幫扶模式,完成林芝市高級技工學校與(yu) 34家學校和企業(ye) 簽訂校企、校校合作協議。2023年,林芝市高級技工學校成為(wei) 西藏唯一一所入選人社部工學一體(ti) 化(交通類)教師培訓基地。

  30年來,林芝發展動能更加充沛有力

  林芝有美景,林芝也有美物。如今到林芝旅遊的遊客,都會(hui) 購買(mai) 白肉靈芝、藏天麻等特產(chan) 贈送親(qin) 朋好友。

  林芝林下種植特產(chan) 品牌的建立,與(yu) 廣東(dong) 技術援藏的不懈努力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廣東(dong) 投入技術援藏資金7498萬(wan) 元,實施技術援藏項目41個(ge) ,特別是投入1888萬(wan) 元重點建成“1室2樓3基地5中心”(智能高效溫室,林芝科技大樓、林芝食藥用菌研究實驗樓,林芝天麻仿野生繁育基地、藏藥材人工培育實驗基地、果蔬選育種植基地,林芝科技培訓中心、林芝靈芝研發中心、林芝冬蟲夏草研發中心、波密綠杆天麻研發中心、瀕危藏藥材組織培養(yang) 中心),促進林芝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時,依托“廣東(dong) 總部+西藏基地”平台,引入一批科技企業(ye) ,帶動本土企業(ye) ,發揮援藏渠道暢通優(you) 勢,推動技術援藏成果產(chan) 業(ye) 化。例如,白肉靈芝被認定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林芝靈芝”,貢獻經濟效益逾5000萬(wan) 元。“林芝天麻”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種植規模從(cong) 最初的500畝(mu) 擴展到2000畝(mu) 。易貢茶場選育的“藏茶1號”優(you) 良本土茶樹品種,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審定作為(wei) 西藏申請的首個(ge) 茶樹新品種,填補了西藏本土茶樹品種的空白。數據顯示,科技創新對林芝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5%,對農(nong) 牧業(ye) 發展的貢獻率達到55%。

  廣東(dong) 援藏也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組織專(zhuan) 業(ye) 團隊通過生態修複、生態監測、信息化等技術,完成巴宜區大柏樹自然保護區提質擴容和古木群落保護提升,建立高原生態保護技術體(ti) 係;蘭(lan) 花資源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成功建設林芝市第一個(ge) 蘭(lan) 花種質資源中心,完成32種蘭(lan) 花的引種馴化;開展高原漁業(ye) 簡易設施養(yang) 殖試驗、四連座高位養(yang) 殖池及保溫大棚建設試驗項目,探索更適合林芝生態發展的漁業(ye) 養(yang) 殖模式,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環境保護有機融合。

  30年來,粵林兩(liang) 地“三交”更加廣泛深入

  廣東(dong) 援藏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從(cong) 常態化支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到全方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林芝譜寫(xie) 出“粵林情緣似海深,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美好篇章。

  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始終嚴(yan) 格遵守黨(dang) 的民族政策,積極融入當地工作和生活,通過常態化開展幹群結親(qin) 、區鄉(xiang) 結對、教育結對、醫療結對、園區結對、企業(ye) 結對,廣東(dong) 67個(ge) 市縣區與(yu) 林芝全部縣鄉(xiang) 、農(nong) 場結對幫扶,先後塑造了“粵藏一家親(qin) ”“中醫進雪域 藏醫進南粵”等一批民族交流品牌。特別是“石榴籽一家親(qin) ”珠港澳—西藏米林青少年結對結親(qin) 和雙向交流活動、台灣籍大學生赴林交流活動等,建立“山”與(yu) “海”的溝通橋梁和情感紐帶,有效推進民族團結進步。

  廣東(dong) 更是堅持以保護、傳(chuan) 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為(wei) 己任,投入1400餘(yu) 萬(wan) 元實施林芝民族藝術團整班委托定向培養(yang) 項目,投入400餘(yu) 萬(wan) 元加大林芝文藝創作幫扶力度,推出《波密紅》等一係列文藝精品力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深化文化交流,形成粵林兩(liang) 地文化藝術團體(ti) 雙向交流機製,讓中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紮根各族人民心靈深處,自覺在思想深處鑄牢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三十年攜手並進,三十年齊心築夢。林芝的發展已經從(cong) 快速階段進入高質量階段,在新時代新起點,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將堅定不移貫徹好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折不扣落實好粵藏兩(liang) 省區黨(dang) 委、政府的要求,繼續發揚援藏精神,奮力譜寫(xie) 粵藏高質量發展的新華章。(圖文均由粵援宣提供)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