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拉薩,草木蔥蘢,風光迷人,氣候宜人。
今年是對口援藏30周年。30年來,各援藏單位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攻堅克難、團結奮進,一茬接著一茬幹、一任接著一任抓。如今,已有10批近1.2萬(wan) 名幹部人才進藏支援西藏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西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各項事業(ye) 發展進步。
27日下午,第四次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hui) 議參會(hui) 嘉賓代表從(cong) 拉薩飯店出發,參觀“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並開展實地觀摩調研活動。
行車20分鍾後,嘉賓代表一行到達西藏自治區會(hui) 展中心,參觀“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聆聽一批批援藏幹部艱苦奮鬥、拚搏奉獻的感人事跡。
“成立西藏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研究中心;旁多、拉洛、湘河等重大水利樞紐工程投入使用;2023年工業(ye) 增加值占全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首次突破10%;順利實施624個(ge) 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中央關(guan) 心展廳內(nei) ,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和翔實的文字資料生動展現了黨(dang) 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guan) 懷。
第九批援藏幹部齊鑫感慨道:“援藏三年,親(qin) 眼見證了西藏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群眾(zhong) 生活等越來越好、越來越美。再來西藏,這裏的一切又更上一層樓,讓人耳目一新。”
“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我把歌兒(er) 獻給你,五十六個(ge) 民族同唱一首歌……”在拉薩阿裏河北完全中學,學生們(men) 手持紮念琴,彈唱《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明亮的教室、開闊的綠茵場、高大氣派的教學樓……這所環境一流、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學校讓大家眼前一亮。
為(wei) 進一步改變西藏缺醫少藥、教育基礎薄弱的狀況,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作出開展“組團式”援藏工作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一批批援藏教師來到雪域高原,與(yu) 西藏師生攜手並進,將知識和智慧播撒在高原大地,使西藏的教育事業(ye) 發生了深刻變化。
擁有兩(liang) 次援藏經曆的吳珍珠說:“在第一次援藏時,我深刻感受到當地幼兒(er) 教育資源的匱乏,市級幼兒(er) 園數量有限,鄉(xiang) 級幼兒(er) 園更是稀缺。鑒於(yu) 此,廣東(dong) 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幼兒(er) 教育建設的硬件投入上,攜手林芝市共同推進了多項重要項目,包括林芝市第三幼兒(er) 園的建設、巴宜區縣級幼兒(er) 園的落成、察隅鎮鎮級幼兒(er) 園的設立。”
吳珍珠介紹,在她第二次援藏時,西藏的幼兒(er) 教育麵貌有了顯著變化。鄉(xiang) 級幼兒(er) 園建設更加完善,村級幼兒(er) 園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援藏一路走來,曆練出的是成長,磨礪出的是品行,堅持不懈的是信念,永不放棄的是奉獻。
2015年8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始實施。各對口支援省市高位推動,組團選派醫療骨幹,支持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市(地)人民醫院建設,助力西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通過持續9年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自治區人民醫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為(wei) 西藏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兒(er) 科醫療團隊。目前,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已成為(wei) 西藏兒(er) 童的救治中心,西藏的孩子們(men) 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區。”作為(wei) 首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兒(er) 科醫生侯新琳對西藏兒(er) 科醫療的發展信心滿滿。
走進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這裏溫室大棚鱗次櫛比,五顏六色的花朵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當地村民正在采摘雪菊。
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是江蘇省援藏工作隊從(cong) 2012年開始先後投入1.5億(yi) 元發展起來的。才納鄉(xiang) 依托政府支持、江蘇泰州援藏專(zhuan) 項資金,建成了占地近400畝(mu) 的溫室大棚。園區吸納農(nong) 牧民就業(ye) 1000餘(yu) 人,人均增收超2萬(wan) 元。
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殷臣輝告訴大家,過去村民種植的主要作物隻有青稞,現在,這裏不僅(jin) 成功試種鮮食玉米、油菜、辣椒等20餘(yu) 個(ge) 新品種,還建成了紅掌花卉生產(chan) 基地、蝴蝶蘭(lan) 生產(chan) 基地、草莓園、葡萄園、瓜果產(chan) 業(ye) 園等。目前,示範區正進行新一輪規劃建設,將打造集旅遊、度假、休閑、文化於(yu) 一體(ti) 的花穀園區。
從(cong) 昔日的泥濘小路到平坦、整潔、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立體(ti) 交通網絡,從(cong) 單一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到轉型升級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從(cong) “一菜難求”到“瓜果飄香”……對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來,一批批來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幹部人才紮根高原、牢記使命,與(yu) 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接續奮鬥,西藏各項事業(ye) 發展取得全方位進步。
30載歲月如歌,30載巨變如擘。新征程上,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還將繼續,一批批援藏幹部與(yu) 西藏的故事還將延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