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南9月4日電(澤塔雍措)“自我們(men) 合作社成立以來,每年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近8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同時帶動村民實現就近就業(ye) 創收。”山南市紮囊縣紮其鄉(xiang) 申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旺紮笑著說。
圖為(wei) 申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旺紮正在向記者展示糌粑產(chan) 品。澤塔雍措 攝
近日,記者跟隨由西藏自治區網信辦主辦的“尋覓西藏 格桑花開”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了紮其鄉(xiang) 申藏豐(feng) 饒水磨糌粑合作社,一排寬敞又整潔的廠房映入眼簾,炒熟的青稞香味迎麵撲來,幾名工人操作著機器正在加工糌粑。2020年以前,申藏村村民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大多是外出務工,導致村子陷入了“人少村小產(chan) 業(ye) 弱”的困境。為(wei) 打破現狀,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致富,申藏村黨(dang) 支部積極嚐試了幾條路徑,但是“開了商店但不方便,開了茶館人不多,蓋了房也沒人住”。這些以失敗告終的經驗告訴旺紮還得要“有山靠山,有水靠水”。
近年來,申藏村組織選派村幹部前往安徽、湖南、四川、陝西等省份,去學習(xi) 研究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思路,結合考察所學,探索發現了水磨糌粑食用味道更鮮、營養(yang) 價(jia) 值更高的特點,並依托原有的6個(ge) 傳(chuan) 統水磨糌粑坊,因地製宜地牽頭成立了水磨糌粑合作社。
為(wei) 解決(jue) 合作社前期經營資金鏈短缺、人員缺乏等難題,村“兩(liang) 委”班子帶頭入股,37名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主動入股,並帶動村民陸續以資金、青稞、勞動力等方式投資入股,探索建立了“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徑。
圖為(wei) 合作社員工正在炒青稞。澤塔雍措 攝
申藏村為(wei) 打開銷路,提升產(chan) 品知名度,選擇了將糌粑品牌化的方法路徑,設計具有產(chan) 品特色的商標、創新迭代產(chan) 品包裝、深加工開發糌粑奶茶等衍生品,打造“農(nong) 村生態旅遊中心+林卡”的水磨樂(le) 園等,通過構建這一係列的消費場景。如今的申藏水磨糌粑這一品牌符號邁向了年輕化、走出了紮其鄉(xiang) 。
紮其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曾明強介紹道:“往年,也有人會(hui) 來這邊過林卡,順道買(mai) 一點糌粑嚐一下。因為(wei) 糌粑研磨得品質比較好,大家口口相傳(chuan) ,專(zhuan) 門開車過來買(mai) 糌粑的人也挺多的。”
據了解,該合作社自2020年4月1日營運至今,總銷售額達155萬(wan) 餘(yu) 元,純利潤達71萬(wan) 餘(yu) 元,股民分紅26萬(wan) 餘(yu) 元,發放村民工資40萬(wan) 餘(yu) 元,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從(cong) 過去的每年4萬(wan) 元增長至15萬(wan) 元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