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永開不敗的“邊防花”——駐藏某部吉隆邊防連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9-05 09:35: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吉隆邊防連官兵在巡邏途中。崔運紅 攝


戰友們(men) 攙扶第一次巡邏的盧銳津。崔運紅 攝

  吉隆邊防連,位於(yu) 喜馬拉雅山脈的吉隆溝之中,從(cong) 上空俯瞰,一條條崎嶇蜿蜒的山峰將吉隆溝籠罩在其中,素有“喜馬拉雅後花園”之稱。這裏山高坡陡,穀深而狹窄,多斷崖絕壁,溝壑縱橫。

  一旦走過這裏的巡邏路,“刀背山”“黨(dang) 員坡”“螞蝗林”這些名字,都會(hui) 沉澱在心底,成為(wei) 一道無法抹去的記憶。

  巡邏路上,沒有鮮花與(yu) 掌聲,沒有璀璨矚目的燈光,隻有車轍印和官兵們(men) 的腳印。

  孕育“堅守”的杜鵑花

  邊關(guan) 原本沒有路,邊防官兵的腳步走到哪裏,哪裏就有了路。

  放眼望去,在渺無人煙的巡邏路上,每走一次,都會(hui) 令人望而卻步——高寒缺氧的風雪路、壁立千仞的“刀背山”、驚心動魄的“螞蝗林”……而“黨(dang) 員坡”對連隊官兵來說更具有意義(yi) 。

  “巡邏路上,黨(dang) 員爭(zheng) 先。”這是連隊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每次巡邏路上,黨(dang) 員骨幹必須走在前麵,新戰士走在後麵。經驗豐(feng) 富的二級上士譚民許,每次巡邏前都會(hui) 準備一條安全繩,緊緊地綁在身後官兵的腰間,巡邏分隊宛如串成了一條“巨龍”。

  譚民許每次看著遠方那鑲嵌在懸崖峭壁的路,記憶都會(hui) 翻湧而出。

  那年,譚民許第一次參加巡邏,兩(liang) 側(ce) 都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在爬一處陡坡時,有些缺氧的他,注意力隨之鬆懈,一腳踩到了碎石上,好在有綁在其他官兵身上的安全繩,這才幸免於(yu) 難。

  “高山密林之中不隻有美景,還有無法預知的險情。”譚民許感慨地說。

  從(cong) 那以後,他巡邏前都會(hui) 做足功課,向班長、老兵請教。現在的他就算遇到突發意外情況,也能及時處置。

  堅守,是譚民許最喜歡的一個(ge) 詞,也是他的人生態度。在一次次的堅守中,他從(cong) 一個(ge) 新兵,走成了一名老邊防、一幅“活地圖”。在譚民許的筆記中,巡邏的路上,哪裏有個(ge) 坑、哪裏有條路、哪裏有道彎,他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走著走著,這條充滿艱辛與(yu) 疾苦的巡邏路,成為(wei) 了譚民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路。他經常說,走遍了邊關(guan) 彎彎繞繞、蜿蜒崎嶇的路,人生的路會(hui) 變得越來越有意義(yi) 。

  巡邏路上的艱險環境,依然阻擋不了官兵們(men) 的堅守和熱愛。他們(men) 雖然艱苦,但無比神聖崇高。守邊就是守國,守國便是守家。正是將初心與(yu) 使命注入了血脈、融入了骨髓,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熱血堅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盛開“傳(chuan) 承”的格桑花

  天還沒亮,吉隆邊防連的巡邏分隊早已起床穿戴好裝備,準備踏上巡邏的路,列兵盧銳津也在此次隊列當中。盧銳津的表情格外地凝重,在常人眼裏,這隻是一次例行巡邏,但對他而言,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巡邏路,也是格外有意義(yi) 的巡邏路。

  大學畢業(ye) 後,盧銳津選擇到西藏參軍(jun) ,他之所以堅定地選擇成為(wei) 一名邊防軍(jun) 人,是因為(wei) 他的父親(qin) 也曾是西藏的一名邊防軍(jun) 人。今年年初,盧銳津的父親(qin) 不幸病逝,沒能讓父親(qin) 看到自己穿上軍(jun) 裝巡邏的樣子,成為(wei) 了他一生的遺憾。

  為(wei) 了深深地感受父親(qin) 曾走過的巡邏路、守護的邊防線,此次巡邏,盧銳津特意將父親(qin) 的國防服役章裝在胸前的口袋。

  “在邊關(guan) ,我們(men) 腳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轉頭望向巍巍群山,盧銳津想起了父親(qin) 的囑托,點滴過往重現在眼前……

  時間的指針回撥至1988年,盧銳津的父親(qin) 盧孝訊應征入伍,從(cong) 四川三台來到了西藏日喀則,漫長的邊防線,盧孝訊整整守了20年。“父親(qin) 當兵不到一年就入了黨(dang) ,第二年便提了幹,畢業(ye) 之後繼續戍守邊防。”每每想到這些,就激勵著盧銳津前進的步伐。

  巡邏路上,隨著海拔的升高,每多走一步,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盧銳津第一次感受到了在高海拔地區爬山是這樣的艱辛。指導員王偉(wei) 對盧銳津喊著:“加油,盧銳津!”戰友們(men) 也對他喊著:“加油,盧銳津!”此時,盧銳津大聲地喊道:“父親(qin) 走過的路我也能走,而且會(hui) 走得更好,帶著您的國防服役章,我更不能丟(diu) 您的臉!”靠著這樣的信念,力量仿佛灌入到盧銳津的腳下。

  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盧銳津來到了終點。站在雪山之巔,風呼嘯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時的盧銳津深深體(ti) 會(hui) 到了父親(qin) 在此堅守20年的意義(yi)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在界碑之前就是無上的光榮與(yu) 自豪。

  綻放“奉獻”的臘梅花

  “鵬哥,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和你一樣穿上軍(jun) 裝,光榮的成為(wei) 了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

  去年9月份,二級上士方成鵬收到了拉茸春崢的來信,微風吹過紙張,發出細碎的沙沙聲,方成鵬的思緒不由地被拉回到了幾年前的春天。

  2015年4月25日中午,方成鵬和另一名戰士請假外出購買(mai) 回家的車票,下午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地震造成吉隆鎮部分房屋坍塌、群眾(zhong) 被困。原本準備回家給兒(er) 子辦“滿月酒”的方成鵬,主動放棄休假,選擇了擔負自己的職責使命,與(yu) 連隊官兵一同投身到抗震救災中。

  在一次搜救行動中,方成鵬前往吉隆縣薩勒鄉(xiang) 小學,救助受災學生。當時的拉茸春崢還在上小學,他清晰地記得,突如其來的劇烈搖晃將身邊所有人帶到了一片黑暗與(yu) 恐懼之中,隨之而來的是疼痛、無助與(yu) 絕望……在廢墟中不知昏睡了多久,拉茸春崢隱約聽到外麵傳(chuan) 來呼號、哨聲與(yu) 加油聲。這聲音像一道劃破黑暗的曙光,有力且充滿了希望。

  “解放軍(jun) 來了,我們(men) 有救了!”拉茸春崢被方成鵬從(cong) 廢墟中抱了出來,送到了醫院。此時,方成鵬那黝黑的臉龐與(yu) 那身迷彩綠讓拉茸春崢下定了某種決(jue) 心——長大後,我一定要去當兵。

  後來,這封信就一直收藏在連隊的榮譽室內(nei) ,激勵著連隊一代又一代的官兵。駐地城鎮的大街小巷回蕩著“當兵就當子弟兵,軍(jun) 民團結一家親(qin) ”的民謠……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