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最大冰原——普若崗日冰原10號冰川末端兩(liang) 三公裏處,30個(ge) 黃色、綠色的帳篷和活動房拔地而起。記者4日來到這個(ge) 海拔5400米的營地時看到,一些人或拿著測量儀(yi) 器、或帶著所采樣品,來往於(yu) 營地和冰川、冰川融水河流之間。這些工作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men) ,均為(wei) 正在進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科考隊員。
今年8月啟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liang) 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聚焦普若崗日冰原(一原)、色林錯—納木錯(兩(liang) 湖)和長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關(guan) 鍵區域,開展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由此,海拔最高的冰川末端大營——普若崗日冰原科考主營地應時而建。同時,本次科考還建有雙湖科考保障基地、納木錯站等4個(ge) 科考分營地。
普若崗日冰原位於(yu)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在我國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西藏雙湖縣東(dong) 北約90公裏。它是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由多個(ge) 相互連接的平頂冰川構成,從(cong) 冰原中心向四周山穀放射溢出50多條冰舌,是中低緯度最大的冰原。
由於(yu) 全球變暖,普若崗日冰原處於(yu) 退縮狀態。研究顯示,2000年普若崗日冰原麵積為(wei) 420餘(yu) 平方公裏,2021年麵積已縮減為(wei) 約389平方公裏。
“守護水塔——‘一原兩(liang) 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共有6個(ge) 科考分隊。其中,亞(ya) 洲水塔變化與(yu) 影響、生態係統與(yu) 碳循環、高山環境與(yu) 健康等3個(ge) 科考分隊的隊員,將利用普若崗日冰原主營地開展科考。
4日,亞(ya) 洲水塔變化與(yu) 影響科考分隊的多個(ge) 科考小組隊員抵達營地。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高級工程師李久樂(le) 告訴記者,普若崗日冰原科考主營地建設完成後運行平穩,根據不同任務,每天有人來、有人走,當天營地有36人。9月下旬,營地將會(hui) 迎來科考啟動以來的人員駐紮高峰,接近120人。
在高海拔地區,由於(yu) 氣壓原因,飯菜較難做熟,但記者在營地午餐時,不僅(jin) 吃到了煮熟的米飯,還吃上了自助可口的四菜一湯。住宿方麵,營地共有18間宿舍,每間宿舍可住8人,另有多個(ge) 高海拔露營帳篷。
“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睡覺,確實需要數天來適應,但夥(huo) 食方麵,我們(men) 會(hui) 盡力為(wei) 科考隊員做出可口的飯菜,使他們(men) 更好地開展科考工作。”負責營地夥(huo) 食的保障人員說。
目前,亞(ya) 洲水塔變化與(yu) 影響科考分隊普若崗日冰原冰芯鑽取與(yu) 冰麵過程科考小組已完成前期冰麵探路,並初步開展了冰川末端與(yu) 冰麵觀測營地建設,冰芯組與(yu) 冰麵過程觀測科考小組、冰原老冰樣品采集組已進駐營地;生態係統與(yu) 碳循環科考分隊普若崗日冰原冰緣帶植物和冰原植被生態係統兩(liang) 個(ge) 科考小組已完成植物生長季分布考察;高山環境與(yu) 健康科考分隊普若崗日冰原大氣環境變化與(yu) 人體(ti) 生理適應科考小組也已開展冰麵工作。
記者了解到,普若崗日冰原冰芯鑽取與(yu) 冰麵過程科考小組的隊員們(men) 正陸續來到營地。本次科考在冰芯鑽取方麵,將在普若崗日冰原鑽取透底冰芯和係列海拔梯度淺冰芯,獲得不同時間尺度的冰芯氣候記錄,揭示不同時間尺度的環境變化特征;冰川測厚方麵,將開展普若崗日冰原大範圍剖麵的冰川厚度測量,獲得普若崗日冰原冰川厚度分布圖;冰川變化及其水文過程方麵,將監測普若崗日冰川物質和能量平衡過程,揭示冰川消融特征及其對融水徑流的影響。通過考察研究,更好地認識冰凍圈變化對亞(ya) 洲水塔變化的作用和對水資源變化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