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切囊,突切囊(非常感謝)。”患者加瓊即將離院之際,特意向主治醫生索朗和郭麗(li) 珠獻上哈達和錦旗。
“在西藏,獻哈達表示感激和感謝。我們(men) 心內(nei) 科接收急性心梗患者多,總和死神搶人。10次手術,我們(men) 能收到3次哈達。”索朗說,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辦公室,常年有張椅子擺放鮮花和哈達,這裏也成為(wei) 科室醫生的“集體(ti) 榮譽角”和“精神加油站”。
8月19日,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痊愈的患者加瓊(右二)向醫生索朗(右三)和郭麗(li) 珠(左三)獻上錦旗和哈達。(受訪者供圖)
搶救加瓊的那一夜,索朗記憶猶新。
8月3日晚,加瓊因急性心梗,被轉診至拉薩市人民醫院心內(nei) 科。情況緊急,索朗馬上趕往醫院準備手術。讓他驚訝的是,抵達拉薩不滿一周的郭麗(li) 珠醫生也穿戴整齊,等在手術室門口。
“那天是郭老師在醫院上班的第一天,沒想到當晚她就頂著高原反應來為(wei) 我‘盯台’了。”索朗說,兩(liang) 人商討了手術方案,“有郭老師這樣的頂尖專(zhuan) 家在一旁,手術做得很安心。”
郭麗(li) 珠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也是北京市第十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員之一。自2015年起,北京市屬22家醫院以一所北京醫院承包一個(ge) 科室的方式,係統幫扶拉薩市人民醫院。
在高原地區,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
索朗還記得,過去科室沒有手術能力,遇到急性心梗患者,隻能建議轉診,“看到病人痛苦,自己卻無能為(wei) 力,作為(wei) 醫生很沮喪(sang) 。”
在10位北京安貞醫院援藏專(zhuan) 家的接力奔赴下,醫院的心內(nei) 科快速成長。從(cong) 獨立科室到擴建床位、建立冠心病監護病房,到2019年導管手術室建立,開展急性心梗搶救手術終於(yu) 成為(wei) 可能。
硬件完善的同時,幫扶的另一側(ce) 重點是對本地醫生的培養(yang) 。
對此索朗感觸最深:“我是急診科出身,之前從(cong) 未接觸過心血管疾病治療,更別說急性心梗搶救手術。為(wei) 了培養(yang) 本地醫生,我在北京安貞醫院進修一年,在導師李江醫生手把手指導下,從(cong) 零學起,而且一年參與(yu) 了上千台冠脈介入手術,基本掌握了相關(guan) 技術。”
回到拉薩後,援藏醫生趙雪東(dong) 和王建龍又相繼成為(wei) 索朗的新導師,他的技術愈加精進。
2022年,索朗開始獨立開展急性心梗搶救手術。時至今日,心內(nei) 科已有5名本地醫生掌握相關(guan) 技術。麵對危急患者無能為(wei) 力的場景已成過往。
今年8月,郭麗(li) 珠加入心內(nei) 科,標誌著北京安貞醫院的幫扶進入新階段。“在醫院長期規劃中,我們(men) 打算借助兩(liang) 到三屆援藏專(zhuan) 家力量,將國際前沿心血管疾病治療電生理技術引入科室,進一步提升高原醫療水平。”郭麗(li) 珠說。
依托心內(nei) 科,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申請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累計搶救各類胸痛患者2300餘(yu) 人次、急性心梗患者500餘(yu) 名。
據不完全統計,拉薩市人民醫院有221項新技術已實現本地醫生獨立開展,也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多個(ge) 科室基本實現“大病不出藏”的目標。
8月7日,北京市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內(nei) 合影。 (拉薩市人民醫院供圖)
雖然抵藏僅(jin) 一個(ge) 多月,新一屆援藏隊員已開始帶領科室迎接新挑戰:來自北京安貞醫院的郭麗(li) 珠完成醫院首台房顫射頻消融手術;來自北京兒(er) 童醫院新生兒(er) 外科的趙勇主任,為(wei) 剛出生的先天性小腸閉鎖新生兒(er) 進行手術;來自積水潭醫院的楊辰為(wei) 一名左足嚴(yan) 重毀損傷(shang) 的患者開展修複手術,成功保住患肢……
從(cong) “零基礎”成長為(wei) “頂梁柱”,索朗如今也成為(wei) 兩(liang) 名本地醫生的師父,京藏連“心”的精神將繼續傳(chuan) 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