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山南:奮力繪就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美麗新畫卷

發布時間: 2024-09-09 22:49: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山南9月8日電(澤塔雍措) 在西藏山南錯那市浪坡鄉(xiang) 肖村廣闊的邊境線上,有著一支由當地村民組成的摩托車巡邊騎行隊,無論夏雨冬雪,還是清晨傍晚,在邊境深處總能看到他們(men) 巡邏的身影。  

  近日,記者跟隨由西藏自治區網信辦主辦的“尋覓西藏 格桑花開”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了肖村,該村地處邊境一線,護邊隊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著放牧守邊就是為(wei) 國守門的理念,每天兩(liang) 組去巡邊,一年365天從(cong) 未間斷。

圖為肖村摩托車巡邊支隊。澤塔雍措 攝

  作為(wei) 參加護邊隊的“老前輩”,59歲的白瑪羅布從(cong) 最開始響應國家守邊固邊的號召,到現如今主動加入護邊隊,已經快七年。他說:“我心裏明白守邊固邊的重要性,往後也會(hui) 繼續堅持做好這份工作。”

  據了解,肖村黨(dang) 支部為(wei) 全麵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機銜接,采取“黨(dang) 建引領—產(chan) 業(ye) 增益—助民增收”模式,探索發展邊境旅遊業(ye) ,借助錯那市生態旅遊環線,挖掘“東(dong) 章瀑布、杜鵑花海”等旅遊資源,不斷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曾被稱為(wei) “中國人口最少鄉(xiang) ”,是全國麵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建製鄉(xiang) 。幾十年前,桑傑曲巴和他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卓嘎、央宗三人堅守著這片土地,放牧守邊。如今,玉麥鄉(xiang) 早已不再孤獨、閉塞,已發展成為(wei) 擁有67戶200餘(yu) 人的幸福美麗(li) 小康示範鄉(xiang) 。

圖為從山腰俯瞰玉麥鄉。澤塔雍措 攝

  自2018年起,玉麥鄉(xiang) 開展了邊境小康村及配套設施建設。如今的玉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幾百米長的小路變成了環狀三條街,以前的土房木屋變成了嶄新的裝配式樓房院落,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在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的推動下,遊客越來越多,群眾(zhong) “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2020年玉麥鄉(xiang) 成立紐林塘村,結束了玉麥“一鄉(xiang) 即一村”的曆史。依托當地資源,玉麥鄉(xiang) 成功申報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積極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和畜牧業(ye) ,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玉麥鄉(xiang) 玉麥村村民巴桑次仁說:“現在村裏條件越來越好,守邊固邊隊伍越來越壯大、我們(men) 的生活幸福指數和滿足感也越來越高。”

  同屬邊境一線的隆子縣紮日鄉(xiang) 珞瓦新村,借助海拔低、林區麵積大等自然資源優(you) 勢,村黨(dang) 支部經摸底調研和經驗學習(xi) ,於(yu) 2023年開展了林下靈芝種植項目。該村第一書(shu) 記索朗江村說:“今年我們(men) 通過現采現賣的形式,已經賣了6萬(wan) 多元(人民幣,下同),看溫室靈芝的長勢,10月份還能再收一次,預計今年光靠賣白肉靈芝能夠達到20萬(wan) 左右的集體(ti) 收益。”

圖為珞瓦新村人工種植的靈芝。澤塔雍措 攝

  次仁卓瑪是珞瓦新村裏的一名手藝人,她說:“近半年來,通過直播、縣內(nei) 外訂購等方式,賣出的手工編織藏式毛毯已經達到7000多元。”

  據了解,珞瓦新村以4座溫室大棚、竹器加工廠、藏香加工廠、裝載機、挖掘機等現有配套資產(chan) ,通過個(ge) 人承包租賃、群眾(zhong) 參與(yu) 等方式,2023年實現集體(ti) 經濟收益10萬(wan) 元。在村黨(dang) 支部帶領下,多樣化的產(chan) 業(ye) 讓珞瓦新村逐步跑出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收致富“加速度”。

  邊境興(xing) 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如今的西藏山南邊境一線,一個(ge) 個(ge) 邊民富、邊境美、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正串珠成線,繪就了邊境線上美麗(li) 新畫卷。

(責編: 登真巴珍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