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柏青(右)在指導科考隊員打鑽(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11日晚,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徐柏青研究員帶領的科考團隊在普若崗日冰原頂部海拔6100米的“Dome.C”點開機鑽取冰芯。
普若崗日冰原位於(yu)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在我國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西藏雙湖縣東(dong) 北約90公裏。它是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由多個(ge) 相互連接的平頂冰川構成,從(cong) 冰原中心向四周山穀放射溢出50多條冰川,是中低緯度最大的冰原。
此次進行的冰芯鑽取工作是今年8月啟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liang) 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繼2000年冰川學家姚檀棟院士帶隊在這裏進行以鑽取冰芯為(wei) 主的綜合性科學考察之後,第二次在普若崗日冰原進行冰芯鑽取工作。
鳥瞰“Dome.C”點營地(9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9日,直升機將科考物資從(cong) 海拔5400米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崗日冰原大本營運往海拔6100米的“Dome.C”點。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徐柏青(左)在封裝鑽取的冰芯(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12日淩晨,徐柏青(右)通過鑽頭帶上來的碎冰分析鑽孔內(nei) 的情況。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9日,徐柏青(中)和同事安排直升機將科考物資從(cong) 海拔5400米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崗日冰原大本營運往海拔6100米的“Dome.C”點。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徐柏青(右二)和同事從(cong) 鑽頭中取出鑽取的冰芯(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12日清晨,一夜的勞作後的科考隊員在營地帳篷外休息。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9月12日,科考隊員在雪地摩托上商量前往其他作業(ye) 點的路線。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科考隊員在夜間的大風雪中加固營地(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