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dong) 有茶馬古道,西有‘鹽羊古道’”,“鹽羊古道”以鹽、羊為(wei) 主的以物易物邊貿互市傳(chuan) 統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如今,這條見證了中尼兩(liang) 國友好往來的千年古道,正迎來新生機。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亞(ya) 熱鄉(xiang) 境內(nei) 、海拔4772米的裏孜口岸,是西藏海拔最高、最“年輕”的對外開放口岸。
日喀則海關(guan) 工作人員在裏孜口岸監管活羊出口。(受訪者供圖)
裏孜口岸南臨(lin) 尼泊爾木斯塘縣,與(yu) 尼方乃瓊口岸對應。正在為(wei) 當地邊民辦理報關(guan) 手續的報關(guan) 員王金劍說:“裏孜開關(guan) 以來,出口貨物通過口岸即可抵達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卡拉,不用遠繞加德滿都,貿易互通往來方便了很多。”
2023年11月13日,裏孜口岸順利開通運行,成為(wei) 繼樟木、吉隆、普蘭(lan) 之後,西藏第四個(ge) 國家級陸路口岸,同時也成為(wei) 中國通往南亞(ya) 的又一個(ge) 重要貿易與(yu) 人員往來通道。
排隊等待從(cong) 裏孜口岸入境的民眾(zhong) 。(受訪者供圖)
日喀則海關(guan) 數據顯示,從(cong) 裏孜口岸正式開通運行到今年8月,出入境邊民已超2萬(wan) 人次,貨運量200餘(yu) 噸,貨值超730萬(wan) 元,商品主要包括鹽、活羊、日用百貨、糌粑、酥油等。
日喀則海關(guan) 現場負責人紮西平措說:“為(wei) 了讓邊民切實感受到口岸開通帶來的好處,我們(men) 還積極引導本地牧民和鹽企開展鹽、活羊出口貿易。截至目前,鹽和活羊出口分別超過3萬(wan) 公斤、1900頭。”
“裏孜口岸自開關(guan) 以來一直保持暢通、平穩運行。”紮西平措說,“在高標準建設口岸基礎設施基礎上,我們(men) 還將持續通過群眾(zhong) 聽得懂、喜聞樂(le) 見的方式介紹海關(guan) 業(ye) 務,不斷促進邊民對外貿的了解和參與(yu) ,推動實現‘邊民富、邊關(guan) 美、邊境穩、邊防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