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為什麽要在高原上建風電?記者探訪世界海拔最高風電站

發布時間: 2024-10-05 10:20: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這個(ge) 假期,總台新聞頻道派出記者,去打卡一些特殊的景點,都是一些正在建設,或者是剛剛投入運行的國家重大工程,它們(men) 分布在祖國的東(dong) 西南北,所在地都是普通人很少能去的地方。

  世界海拔最高風電站機組全部完成吊裝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風電機組剛剛完成全部吊裝。

  總台央視記者古峻嶺:在大唐八宿風電站的施工作業(ye) 現場,經過6個(ge) 月的艱苦奮戰,所有20台風機全部吊裝完畢,進入投產(chan) 前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

  這個(ge) 風電項目是藏東(dong) 南地區的第一個(ge) 風電項目,規劃建設20台5兆瓦風電機組,其中最高的機組在海拔5200米,是目前全球在建最高海拔的風電項目。

  今年4月項目開工以來,曆時6個(ge) 月完成全部20台風機吊裝作業(ye) ,預計本月底就能實現並網發電。

  這個(ge) 風電項目可以在當地水電、光伏發電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承擔起發電任務,不僅(jin) 能有效優(you) 化西藏的能源結構,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冬季用電高峰期保障當地電力安全供應。

  大唐八宿風電項目總指揮王洪浪:項目投產(chan) 以後,一年可以發2.23億(yi) 度電,相當於(yu) 節約標煤7.31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量18.28萬(wan) 噸。全年的發電量能夠滿足5700戶三口之家的全年用電量。

  記者探訪世界海拔最高風電站

  這個(ge) 世界海拔最高的5200米的風電站具體(ti) 是怎樣的,和平原上的風電站又有哪些不同?總台央視記者轉換多種交通工具,花了整整2天的時間,才來到這個(ge) 項目,可謂千裏跋涉。讓我們(men) 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打卡這個(ge) 大國工程↓↓

  總台央視記者古峻嶺:在大唐八宿風電站,我腳下的這台風機就坐落在海拔5200米的高原之上,加上這個(ge) 風機的高度,現在的位置是海拔5315米,比珠峰大本營的海拔還要高。

  總台央視記者古峻嶺:在這兒(er) 必須不停地吸氧,才能維持正常的說話。此刻,我就像是站在世界之巔,那些高聳入雲(yun) 的四五千米的巍峨山峰都圍繞在我的腳下。

  大唐八宿風電站平均海拔達到了5050米,空氣含氧量僅(jin) 有平原地區的60%左右。隨著最後一台風機順利完成吊裝作業(ye) ,標誌著西藏昌都首個(ge) 風電工程正式進入並網發電準備階段。

  總台央視記者 古峻嶺:從(cong) 最高處的機艙頂部我搭乘這部電梯下到地麵,來到了風機塔筒位於(yu) 一層的肚子裏。頂上巨大葉輪接受的風,是如何轉化成電力送到電網上的呢?位於(yu) 塔筒底部的這個(ge) 控製櫃功不可沒,就是它把頂上的風轉化成綠色的電送到升壓站,再傳(chuan) 送到電網。

  總台央視記者古峻嶺:工作人員介紹,整個(ge) 電站采用了智能維護和檢測係統,就像是給每個(ge) 風機都配備了一個(ge) 私人醫生,不管哪台風機出了故障或是隱患,都會(hui) 實時傳(chuan) 送到位於(yu) 山腳下的集控中心,第一時間進行維護。

  雖然地處西藏海拔5000多米,但這個(ge) 項目卻緊抓高海拔地區短暫的施工窗口期,多上人,多上設備,各項工作搶前抓早,創下了高原施工的新紀錄。

  大唐八宿風電站項目水電十局項目部經理肖興(xing) 勇:當時配了三套人員,因為(wei) 這裏隨時都可能出現高寒缺氧,身體(ti) 不適,我們(men) 隨時都能夠頂上。所以在短短的3個(ge) 月以內(nei) ,這個(ge) 項目完成了20台風機的吊裝,創造了高原施工的奇跡。

 

  整個(ge) 風電場20台風機已經全部吊裝完畢,即將投產(chan) ,到時候來自世界屋脊的風,將轉變成綠色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千家萬(wan) 戶。

  為(wei) 什麽(me) 要在高原上建風電?

  綠電出高原,利國又利民。高海拔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給重大工程的施工建設帶來諸多挑戰。為(wei) 什麽(me) 要在高原上建風電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唐八宿風電項目總指揮王洪浪:高海拔的地方,風雖然大,但是空氣稀薄,這個(ge) 風就有氣無力,發電效率低。八宿風電場進行了一些技術研發,特別是風機的葉片,它的材質、形狀、長度都是專(zhuan) 門針對高海拔的地方進行設計的。白天光照好,風相對較小,但是晚上光伏沒辦法發電了,風比較大。晚上風電能夠與(yu) 光伏形成互補。

  高原地勢高,風能資源豐(feng) 富。以西藏為(wei) 例,風能資源在7米/秒以上的區域約占全區麵積30%,主要分布於(yu) 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風能可開發量約1.8億(yi) 千瓦,是風力發電的天然主場。

  從(cong) 能源結構看,當前,西藏能源結構主要以水電和光伏為(wei) 主,二者的開發利用比較成熟。然而,無論是水力發電還是光伏發電,均存在一定周期性——水電夏季充沛但冬季緊缺;而光伏發電則白天豐(feng) 盈夜裏無法發電。在高原開發風電項目可以在光伏和水電的低穀期持續產(chan) 出充足、清潔的電力資源,相互補充,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為(wei) 此,我國還專(zhuan) 門出台了針對高原風電的國家標準《高海拔型風力發電機組》(GB/T 37921-2019),規定了2000~5000米高原地區高海拔型風力發電機組適用的各項技術要求,包括運輸、安裝、運行和維護等,為(wei) 我國高海拔風電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有力保障。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