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在鬆讚路上俯瞰龍達村。記者 張思雨 攝
四周青山環抱,習(xi) 習(xi) 秋風拂動遍地金黃的青稞,一台台收割機往來穿梭,歡聲笑語裏滿是對豐(feng) 收的慶祝和對生活的憧憬。
初秋時節,報道組來到離拉薩僅(jin) 一個(ge) 小時車程的墨竹工卡縣甲瑪鄉(xiang) 。繁忙的拉林高等級公路穿鄉(xiang) 而過,拉林高速的旁邊就是川藏公路,鄉(xiang) 親(qin) 們(men) 開著拖拉機,載著新收的青稞,“噠噠噠”地歡快駛過。
甲瑪在吐蕃時期曾是雪域高原的政治中心。據史籍記載,鬆讚幹布出生於(yu) 此地,因此,甲瑪又被稱為(wei) “藏王故裏”。近年來,甲瑪鄉(xiang) 依托靠近國道、曆史文化深厚、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等優(you) 勢,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業(ye) 的同時,鼓勵村民跑運輸和從(cong) 事機械租賃,讓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致富。
甲瑪鄉(xiang) 轄有龍達村、赤康村和孜孜榮村三個(ge) 村。鬆讚路一頭連著川藏公路,一頭穿過龍達村。覺阿的家就坐落在鬆讚路旁,嶄新氣派的院落門口有一塊空地,停放著他新換的越野車和賺錢的“夥(huo) 伴”——一台挖掘機、一台吊車。
靠著跑運輸,覺阿在2022年建起了新房子,整棟樓共11間房240平方米。生活越過越紅火,一家四口其樂(le) 融融。
覺阿說:“以前,家裏隻能靠我打零工過日子,總是緊巴巴的,老房子還是2012年國家出錢幫著建的。”
2014年,看到跑運輸前景不錯,覺阿通過向朋友借錢和貸款買(mai) 了一輛卡車,從(cong) 此走上了致富路。到2022年,他存下的錢不僅(jin) 買(mai) 了挖掘機和吊車,還建起了新房。
懂得感恩的覺阿保留了之前政府幫他建的4間房,新房是在原有房屋的基礎上擴建的。“這些年,我們(men) 這裏發展非常快,路越來越好,家門口也辦起了企業(ye) 。我們(men) 要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用勤勞的雙手把日子過得更好。”覺阿說。
從(cong) 318國道進入甲瑪鄉(xiang) ,道路筆直平坦,成群結隊的大貨車、工程車穿梭不息。沿著公路一直往山上走,半山腰就是西藏華泰龍礦業(ye) 開發有限公司和西藏巨龍銅業(ye) 有限公司。
2009年,西藏華泰龍礦業(ye) 開發有限公司首創“企業(ye) +農(nong) 戶”的開發模式,投入1900萬(wan) 元收購甲瑪鄉(xiang) 車隊,通過企業(ye) 投資、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甲瑪工貿公司,承擔礦山運輸、綠化環保、勞務承包等業(ye) 務,累計創收3.7億(yi) 元,實現了“企業(ye) 得發展、百姓得實惠、地方經濟上台階”三方共贏。
“我們(men) 村有97輛卡車、13套機械,就業(ye) 率達到70%左右。去年,村民入股的甲瑪工貿公司、甲瑪玉海集合機械租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甲瑪城鄉(xiang) 發展服務有限公司三家企業(ye) 共給全村分紅170多萬(wan) 元,今年上半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經超過2.6萬(wan) 元。”龍達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旦增平措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通過鄉(xiang) 政府統籌,計劃成立機械租賃運輸合作社,由325戶沒有運輸車輛的家庭共同出資入股,購買(mai) 11台機械,帶領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阿旺是龍達村裏的“無車戶”,老兩(liang) 口依靠種地和養(yang) 牛供出了兩(liang) 名大學生。這幾年,阿旺總是站在鬆讚路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問候跑運輸賺錢的鄉(xiang) 親(qin) ,心裏也默默盤算著。
如今,阿旺的兒(er) 子和女兒(er) 相繼大學畢業(ye) ,參加了工作。手頭上寬裕起來的阿旺說:“這次我們(men) 也要入股村裏的合作社,等掙到錢,也要蓋新房。”
(記者 王香香 馬國英 周輝 根秋多吉 蘭(lan) 珍 彭琦 張思雨 琅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