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他們讓“銀發”綻放耀眼光輝

發布時間: 2024-10-12 09:26:00 來源: 西藏商報

  “映日夕陽別樣紅”,近年來,隨著“銀齡行動”的持續推進,“銀發”這一群體(ti) 逐漸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活力。如今,在拉薩市的各項工作中,都能看到那抹耀眼的銀色,他們(men) 退而不休,發揮夕陽餘(yu) 熱,滿載著“老有所為(wei) ”的期盼,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特長和工作經驗,不斷為(wei) 拉薩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貢獻力量。

  次旦央吉:

  傳(chuan) 授專(zhuan) 業(ye) 診療技術 

  為(wei) 基層培養(yang) 醫療人才

  在西藏醫療領域有很多退休返聘的專(zhuan) 家,他們(men) 憑借多年的從(cong) 業(ye) 經驗和高超的專(zhuan) 業(ye) 技能,秉持著醫者仁心的初心,繼續為(wei) “健康西藏”建設發揮餘(yu) 熱。近日,記者來到自治區藏醫院眼科(自治區眼科中心),隻見返聘專(zhuan) 家次旦央吉正在為(wei) 患者進行檢查,診室門口排滿了等待就診的患者,雖然求診者絡繹不絕,但她總是耐心接診並給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很多病人都是大老遠跑過來看病,真的很不容易。他們(men) 既然相信我,我就必須認真負責,不辜負這份信任。”次旦央吉說。

  今年7月,是次旦央吉退休前的最後一個(ge) 月。在即將結束36年的從(cong) 醫生涯之際,自治區藏醫院發出返聘邀約,希望她退休後能繼續從(cong) 事眼科診療工作。“從(cong) 醫這麽(me) 多年,我已經記不清自己看過多少個(ge) 病人,開展了多少台手術,但我始終記得患者恢複光明時臉上露出的笑容,這讓我對從(cong) 事這份職業(ye) 的意義(yi) 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所以我接受了返聘邀約,繼續在醫院坐診為(wei) 患者看病。”次旦央吉說。返聘後,每逢周二、三、四,次旦央吉都會(hui) 準時出現在眼科診室,既為(wei) 患者診療病情,也主持開展眼科手術。

  1990年,自治區藏醫院將眼科從(cong) 外科中獨立出來,並派遣次旦央吉赴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進修,學習(xi) 現代醫學基礎和眼科學知識。1991年,次旦央吉順利完成自治區藏醫院首例白內(nei) 障冷凍摘除手術,奠定了醫院眼科發展的基礎。從(cong) 此,次旦央吉為(wei) 患者服務的腳步再也沒有停下來,從(cong) 西藏昌都到青海玉樹、從(cong) 林芝到那曲,她為(wei) 無數患者帶去了光明。巡診中,次旦央吉發現相較於(yu) 拉薩,部分偏遠地區的眼科診療技術相對薄弱,於(yu) 是她將返聘後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基層眼科醫生的培養(yang) 上,“我下鄉(xiang) 巡診過很多地方,發現有的縣級醫院隻設有五官科,沒有獨立的眼科,這使得當地群眾(zhong) 患上一些嚴(yan) 重眼部疾病時,隻能去較遠的大醫院進行治療,費時費力還容易耽誤病情,因此培養(yang) 基層眼科醫療人才很有必要,我也願意把自己的技術教授給他們(men) ,造福更多的患者。”次旦央吉說。

  有了新的工作目標後,次旦央吉積極尋求各方支持。在自治區藏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今年9月1日,西藏首屆白內(nei) 障小切口精英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林周、當雄、尼木等地的首批參訓學員集中接受為(wei) 期3個(ge) 月的培訓。次旦央吉介紹,這次培訓持續時間長,設計的課程貼近實際,既有眼科基礎理論知識,也有難度較大的實操課程,爭(zheng) 取讓每名學員都能在後續的工作中學以致用。“雖然培養(yang)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眼科醫療人才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堅信隻要用心去學,就肯定能有所收獲。作為(wei) 一名長期堅守在眼科診療一線的醫生,我希望能把積累的經驗和技術留下來,教給他們(men) ,為(wei) 眼科的發展儲(chu) 備更多的年輕力量。”次旦央吉說。

  接受記者采訪後,次旦央吉又回到了忙碌的工作崗位。對她而言,精英培訓班隻是起點,未來她想做的還有很多,返聘開啟了她新的職業(ye) 篇章。次旦央吉感慨地說:“退休不是我職業(ye) 生涯的終點,我願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繼續在崗位上發揮餘(yu) 熱,為(wei) 全區眼科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強巴次仁:

  退休後投身環保事業(ye)  

  做家鄉(xiang) 綠水青山守護者

  “退休以後,我最開心的就是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環保事業(ye) 中,和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們(men) 一起守護家鄉(xiang) 的綠水青山。”2019年,強巴次仁從(cong) 原單位退休後,並沒有選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家鄉(xiang) 的生態環境保護,在熱愛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2019年10月,在強巴次仁等一批熱心公益人士的努力推動下,西藏自治區禁止白色汙染協會(hui) (以下簡稱“禁白”協會(hui) )正式揭牌成立,成為(wei) 我區首個(ge) 以開展禁止白色汙染公益性環保活動為(wei) 主的非營利性社會(hui) 團體(ti) 。談起成立“禁白”協會(hui) 的初衷,強巴次仁告訴記者,西藏位於(yu) 祖國西南邊陲,具有獨特的高原生態係統,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塑料製品不易降解,如果隨意亂(luan) 扔就會(hui) 給西藏的生態環境造成嚴(yan) 重汙染。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西藏人,我們(men) 就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減少白色汙染,保護好家鄉(xiang) 這片美麗(li) 的土地。”強巴次仁說。

  “禁白”協會(hui) 作為(wei) 純公益組織,得到自治區環保廳、拉薩市水利局、拉薩市環保局以及社會(hui) 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逐漸發展壯大。作為(wei) 會(hui) 長的強巴次仁深感責任重大,為(wei) 此他始終奔忙在協會(hui) 工作的第一線,每一次誌願活動的策劃、籌備再到開展,他總是親(qin) 力親(qin) 為(wei) ,確保每一步都落到實處。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禁白”協會(hui) 的誌願者已遍布拉薩各地,開展各類誌願活動數百次,累計清理白色垃圾百餘(yu) 噸,協會(hui) 也被評為(wei) “2020年全國十佳環保衛士”。“我們(men) 協會(hui) 的誌願者大多都是離退休幹部,很多人的年齡都比較大,盡管清理垃圾時行動有些吃力,但每次活動他們(men) 都特別積極,再苦再累也從(cong) 不抱怨。每當看到老人們(men) 為(wei) 誌願活動盡心盡力,我就覺得自己要再努力一些,不能辜負他們(men) 的信任。”強巴次仁說。

  五年來,強巴次仁除了身體(ti) 力行參與(yu) 和組織環保誌願服務活動外,還積極開展各類環保宣傳(chuan) 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zhong) 普及環保知識,講解白色汙染的危害性,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公眾(zhong) 環保意識。同時,通過自己的行動積極動員和組織青少年、誌願者及社會(hui) 各界人士參與(yu) “禁白”工作,減少“白色垃圾”,為(wei) 全民重視環保、參與(yu) 環保發揮了積極作用。“白色汙染的治理,不能僅(jin) 僅(jin) 停留在撿拾垃圾上,而是應該從(cong) 源頭上進行治理。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禁白’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大家一起用實際行動愛護我們(men) 的家園。”

  如今,“禁白”協會(hui) 仍活躍在西藏環保事業(ye) 中,持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禁白”隊伍,這對於(yu) 強巴次仁來說就是最值得欣慰的事。談及未來打算,強巴次仁表示,他會(hui) 一直堅持下去,繼續為(wei) 西藏的環保事業(ye) 奉獻自己的力量。“今年我已經59歲了,我們(men) 協會(hui) 裏還有比我年紀大的老人,他們(men) 都沒有放棄,我怎麽(me) 可能放棄呢?”強巴次仁告訴記者,“對我來說,退休不代表結束,年齡也不是問題。隻要有夢想有目標,我們(men) 這些‘銀發’老人,依然可以為(wei) 社會(hui) 發光發熱,在保護家鄉(xiang) 生態環境的工作中,做出更大貢獻。”

  平措尼瑪:

  公園裏的免費“健身教練”

  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運動

  “吉、尼、鬆、喜……”每天上午10點半,在拉薩宗角祿康公園的健身場一角,總能看到一群人圍成層層圓圈,在一位老大爺的帶領下,數著節拍學習(xi) 健身操,路過健身場的行人見此情景也會(hui) 投來好奇的目光,有的也會(hui) 在旁邊觀賞,不一會(hui) 兒(er) 也默默地加入到了健身的隊伍當中,成為(wei) 其中的一員。

  老人名叫平措尼瑪,來自山南,退休之前是一名民辦小學教師,目前在拉薩定居,每天早上都會(hui) 抽出一個(ge) 小時的時間到宗角祿康公園免費教授健身操。平措尼瑪在教授健身動作的同時,也會(hui)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該動作的益處,周圍的男女老少認真學習(xi) ,力求將每一個(ge) 動作都做到位。

  談起在公園裏免費教授健身操的起因,平措尼瑪坦言:“之前我自己的身體(ti) 也不太好,所以經常到公園裏麵進行鍛煉,在練習(xi) 的過程中,逐漸有人加入,跟著我一起健身,慢慢地人多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平措尼瑪會(hui) 熱情地指導每一個(ge) 想學習(xi) 健身操的人,為(wei) 他們(men) 糾正動作,分享練習(xi) 心得。平措尼瑪表示,之所以會(hui) 選擇做這件事,是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健康的體(ti) 魄,也想將運動健康的理念傳(chuan) 達給更多的人。

  每天早上10點半,平措尼瑪都會(hui) 準時出現在健身場,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隊伍當中,其中既有熟悉的老麵孔也有新麵孔。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cong) 2015年開始,在公園免費教授健身這件事,平措尼瑪堅持了近十年。

  “我跟著老師在這邊練習(xi) 了半個(ge) 多月,健身操的動作十分簡單易學,練完之後,感覺身體(ti) 會(hui) 很輕鬆,運動過後自己的心情也會(hui) 很好。”市民央吉告訴記者。

  來自那曲的次旺表示,自己以前不太喜歡運動,也不懂如何鍛煉,直到有一次逛公園時,被平措尼瑪的健身隊伍所吸引,就這樣加入了健身隊伍。現在的次旺,除非特殊情況,否則每天都會(hui) 抽出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鍛煉,讓鍛煉身體(ti) 成為(wei) 自己的習(xi) 慣。

  現如今,平措尼瑪已經79歲了,但老人一直在堅持鍛煉。“健身隊伍裏的很多朋友,他們(men) 都希望我能夠繼續教下去,我也能感覺到大家的健身熱情很高!隻要身體(ti) 狀況允許,我還會(hui) 繼續堅持,讓更多人加入到健身隊伍中來,喜歡上運動。”平措尼瑪告訴記者。

  莫道桑榆晚,為(wei) 霞尚滿天。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在老人們(men) 身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卻沒有磨滅他們(men) 對生活、事業(ye) 的熱愛和追求。如今,他們(men) 早已成為(wei) 各自領域的常青樹,用堅韌不拔的意誌和持續的努力,為(wei) 後輩樹立了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光輝和典範。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