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拉魯濕地,仿佛置身於(yu) 詩情畫意中。濕地的空氣裏彌漫著泥土和植物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從(cong) 最佳打卡點望去,近處魚鳥嬉戲,遠處布達拉宮巍然矗立,構成一幅恬靜的圖畫。近日,記者跟隨“雪域高原煥新貌”采訪團來到拉薩市拉魯濕地,看到的就是如此風景。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國內(nei) 麵積最大的城市內(nei) 陸天然濕地,保護區總麵積12.2平方千米。這片濕地擁有獨特的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係統類型,為(wei) 黑頸鶴、胡兀鷲等珍稀瀕危物種提供了棲息之地,在維持拉薩市城市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調蓄洪水、防風固沙、保障人居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wei) “拉薩之肺”。
近年來,拉薩市通過一係列生態文明建設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吸引了數百種鳥類棲息、逗留,不少“稀客”成為(wei) “常客”,動植物種群和生物資源得到恢複和發展,保護區內(nei) 的水源涵養(yang) 能力得到提高,土地沙化現象也得到了有效控製。
生態好不好,動物能知曉。“根據2023年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拉魯濕地保護區共記錄鳥類167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40種,濕地越冬的候鳥明顯增多。”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拉姆次仁說。
數據的背後,是眾(zhong) 多工作人員日複一日的堅守。作為(wei) 濕地的巡護員,旺久已經在此工作了17年,與(yu) 50餘(yu) 名同事一起,守護著這片濕地。“不僅(jin) 要定期對外圍水係進行雜物清理,冬天,來這裏越冬的候鳥食物不夠的時候,濕地的保護員還會(hui) 冒著嚴(yan) 寒站在水中為(wei) 候鳥投食。”旺久說。
為(wei) 了擴大濕地保護工作的社會(hui) 影響力,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各類宣傳(chuan) 日為(wei) 契機,通過科普的方式,向公眾(zhong) 普及濕地生態知識,提高公眾(zhong) 對濕地保護的認識。
巡護步道向公眾(zhong) 免費開放,實現了拉魯濕地生態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標,也提升了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
“天氣好的時候,我會(hui) 帶著孩子在濕地公園散步,站在觀景台上看看湖泊、小動物,與(yu) 大自然親(qin) 近,感覺特別好。”市民尼瑪一家周末在巡護步道散步,她對拉薩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讚不絕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