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乘著大巴看中國·西藏行”融媒體活動推介拉孜堆諧:用琴聲和舞步傳遞幸福

發布時間: 2024-10-24 09:1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到西藏旅遊,國道318線5000公裏打卡點備受矚目,過往遊客紛紛駐足拍照。近日,“跨越山海 格桑花開——乘著大巴看中國·西藏行”大型融媒體(ti) 活動一行來到這裏,與(yu) 演員一起學起了拉孜堆諧,體(ti) 驗非遺文化的曆史古韻和獨特魅力。

  日喀則市拉孜縣素有“堆諧之鄉(xiang) ”“藝術之鄉(xiang) ”的美譽。拉孜堆諧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成為(wei) 群眾(zhong) 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娛樂(le) 內(nei) 容。

  紮西旺拉是拉孜堆諧非遺傳(chuan) 承人。在紮西旺拉的帶動下,拉孜堆諧出現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hui) 、亞(ya) 洲文化嘉年華、貴州“村超”等大型活動中,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來自拉孜的非遺魅力。

  “拉孜堆諧是一種融歌舞、說唱、彈奏為(wei) 一體(ti) 的民間歌舞藝術,以特有的紮念琴為(wei) 伴奏樂(le) 器。表演時,演員邊彈邊唱邊跳,表演人數可多可少,既可獨跳彈唱,也可雙人或多人組合彈唱。”紮西旺拉介紹道。

  近年來,拉孜縣大力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全縣中小學校開設拉孜堆諧課程,並在課間操活動中每周安排兩(liang) 次以上拉孜堆諧。截至目前,“非遺進校園”活動開展80多場次。

  每到傍晚時刻,次仁多吉和他的夥(huo) 伴們(men) 身穿藏裝,帶著紮念琴,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日喀則市大街小巷,趕往下一個(ge) 餐館進行演出。“在父輩們(men) 的影響下,我從(cong) 小就會(hui) 拉孜堆諧。現在,依靠拉孜堆諧在市區穩定就業(ye) ,收入每月上萬(wan) 元。作為(wei) 拉孜人,我將傳(chuan) 承好、發展好拉孜堆諧這門技藝!”次仁多吉表示。

  傳(chuan) 承好、發展好拉孜堆諧這門技藝,既要專(zhuan) 業(ye) 人員帶動,更要全員參與(yu) 其中。為(wei) 此,拉孜縣積極鼓勵當地年輕人加入拉孜堆諧演出團隊,利用農(nong) 閑學習(xi) 和編排堆諧節目,並對行政村藝術隊舉(ju) 辦拉孜堆諧傳(chuan) 承活動及培訓。目前,拉孜共有演出團隊111個(ge) 、2000餘(yu) 人。

  紮念為(wei) 藏語的譯音,意為(wei) “悅耳之音”。紮念琴是一種彈撥樂(le) 器,是在西藏普遍流傳(chuan) 的藏族傳(chuan) 統樂(le) 器之一。隨著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紮念琴受到更多人的青睞,紮念琴製作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拉孜縣熱薩鄉(xiang) 央德紮念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就是一家紮念琴製作的合作社。在這裏,大家向合作社負責人頓加了解紮念琴製作過程,學習(xi) 紮念琴基礎音階,體(ti) 驗紮念琴彈唱。

  “琴聲傳(chuan) 遞幸福。有了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men) 依靠老祖宗留下來的紮念琴製作技藝增收致富,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讓紮念琴煥發新的生命力。”頓加說道。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