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爬過山崗,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駐藏某部官兵整裝待發,踏上巡邏路。
冬未至,但日喀則市崗巴縣已然白雪皚皚。沿著山脊一直向上,雪地上留下了一串長長的腳印,與(yu) 以往不同,這次巡邏分隊前進的速度似乎慢了許多……
“苦地方,累地方,建功立業(ye) 的好地方!”這是老兵張雄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在退伍的前一天,這位老兵主動請纓想要參加最後一次巡邏,他表示想給自己留個(ge) 念想,再看一看自己日夜守護的地方。
在此次參巡隊伍中,出現了1個(ge) 新麵孔——剛下連不久的新兵馬海鑫,這是他首次參巡。此次巡邏的目標山口海拔5600多米,和駐訓地的海拔相差超過1000米,自然環境惡劣,山路崎嶇難走。巡邏沿途上,陡峭的崖壁、嶙峋的碎石坡對官兵們(men) 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積雪融化後,巡邏的道路結了冰,不久後又鋪上了厚厚一層積雪,人走在上麵十分吃力。行進途中,氣溫越來越低,寒風吹到臉上,刮得臉生疼,被陽光照耀的積雪,也格外刺眼。張雄走在隊伍最前列,時不時提醒大家,“壓低身體(ti) 重心,時刻注意腳下。”在他看來,每一次巡邏都是一場戰鬥。
隨著海拔不斷攀升,山越爬越陡,氣溫越來越低,氧氣也越來越稀薄,各類因素挑戰著官兵們(men) 的身體(ti) 極限,巡邏分隊手腳並用在陡坡上前行。在鬆動的亂(luan) 石和將近50度的坡上行進,每走一步都是在冒險。突然,馬海鑫腳下一個(ge) 趔趄,往下滑行了一段距離。說時遲,那時快,張雄一把拉住馬海鑫,還好有驚無險。為(wei) 了防止馬海鑫再次遇到危險,張雄便將他帶在身邊,“手把手”傳(chuan) 授巡邏經驗。
4年來,這條巡邏路張雄已經數不清走了多少次。聳立的高山、冰冷的積雪、稀薄的氧氣……這條路上的一切早已在他的心中生根。看著這條邊境線,張雄忍不住回憶:“還記得第一次巡邏,當時還不太適應高原環境,一直缺氧。自己的氧氣罐吸光了就把班長的拿來吸,兩(liang) 罐都吸空了還是沒緩過來,直到巡邏返回吸了足足四罐,才緩過神,大家都戲稱我‘吸氧小王子’。”話語裏充滿了他對軍(jun) 營和邊境線的留戀與(yu) 不舍。
“千難萬(wan) 險在腳下”,凜冽的風吹不倒忠誠的信念,刺骨的冷帶不走戍邊的赤誠。戰士們(men) 把對偉(wei) 大祖國的無限熱愛,全部傾(qing) 注在腳下這條高低不平、上下起伏的巡邏路上,用生命踐行忠誠,用行動守護邊防。
一路上,寒風如刀片直戳臉頰,望著眼前一望無盡的荒山和狹窄陡峭的山路,巡邏官兵們(men) 卻越走越有勁兒(er) ,一抹鮮豔的“中國紅”在雪海雲(yun) 天中穿梭前行。
“什麽(me) 也不用說,祖國知道我……”經過短暫休息,伴著高亢嘹亮的歌聲,巡邏分隊再次出發。張雄告訴大家,“沒有界碑的邊防線上,我們(men) 的身軀就是界碑。我們(men) 不能把祖國的領土守小了、守丟(diu) 了,寧可生命透支,絕不使命欠賬。”經過四個(ge) 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巡邏分隊抵達目標點位。戰士們(men) 莊重地展開五星紅旗,國旗飄揚在雪山之上。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聲聲誓言響徹雪海雲(yun) 天。
“爸媽,第一次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上,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巡邏結束回到駐訓地,馬海鑫第一時間撥通了父母的電話,他的手裏攥著入伍前的一張“全家福”合影,在這個(ge) 隻有22歲青年的臉上浮現著中國軍(jun) 人的鐵血與(yu) 擔當。此刻,“全家福”的意義(yi) 是大家的團圓、小家的守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