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百巴鬆讚帳篷營地的百巴村章白吊橋,如今也成了旅遊打卡地。記者 王珊 謝筱純 攝
沙沙”搖曳的多彩密林裏搭起簡潔而舒適的帳篷,曲折的小徑通向充滿特色民俗文化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林芝市巴宜區百巴鎮百巴村裏,遊客實現了遊在山水林野間,而百巴村村民也在一片和諧美景中端穩了這碗“旅遊飯”。
“之前我們(men) 村沒什麽(me) 收入,隻有一點土地流轉的租金。因為(wei) 到村子裏必須經過一個(ge) 吊橋,交通不方便,來這裏租地的企業(ye) 也不固定,平均也就租個(ge) 一到三年。”百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才旺達傑對記者說起了以前的事。
2022年,是個(ge) 轉折點。由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優(you) 勢,鬆讚集團有意在百巴村落戶。百巴村黨(dang) 支部敏銳地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帶領村民與(yu) 企業(ye) 謀求深度合作,達成了“主動服務、長期受益”的共識,並提出“免收租金、減少落地成本”的招商措施,最終促成鬆讚帳篷營地項目落戶百巴村。
百巴鬆讚帳篷營地負責人屈紫婧介紹說,目前帳篷營地客戶群體(ti) 比較穩定,旅遊旺季月均營業(ye) 額在100萬(wan) 元以上,淡季收入也保持在60萬(wan) 元到70萬(wan) 元。
帳篷營地可觀的營業(ye) 額是百巴村穩定增收的保障。才旺達傑說:“現在隻要帳篷營地裏有遊客入住,每間房村子都能拿到分紅。2023年,光分紅就有80多萬(wan) 元,還有14名村民在營地務工,他們(men) 的工資一年下來總共也有50多萬(wan) 元。”
德吉次仁就是在營地務工的村民,她說:“我負責查退房,上班時間是早八點、晚五點。工資一個(ge) 月有4500元至6000元,比較穩定,還有分紅,去年我們(men) 家分到了3萬(wan) 元。在這裏工作離家近,我還能騰出時間照顧老人小孩。”
如果隻是被動地接受投資,群眾(zhong) 隻是“關(guan) 聯”,不能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其中的積極性,那也不算端穩了這碗“旅遊飯”。
“從(cong) 鎮上到村裏要經過章白吊橋,特別狹窄,一次隻能過一輛車。本來是製約村裏交通的一座吊橋,但因為(wei) 兩(liang) 側(ce) 風景美麗(li) ,現在反而成了許多營地遊客點名要去打卡拍照的地方。”在帳篷營地務工的百巴村村民多傑旺紮說。
不僅(jin) 是章白吊橋,現在的百巴村,整潔的矮牆邊是月季和萬(wan) 壽菊,蜿蜒的小路兩(liang) 側(ce) 是特色的民居建築。“以前我們(men) 村看上去有些亂(luan) ,但自從(cong) 建起了百巴鬆讚帳篷營地,村民們(men) 也開始關(guan) 注起村容村貌。我在營地裏負責前台接待,兼職‘鬆讚管家’,在這裏務工也學到了許多管理知識。”多傑旺紮說。
將豐(feng) 富的山水資源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相結合,村美民富產(chan) 業(ye) 興(xing) ,群眾(zhong) 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旅遊產(chan) 業(ye)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獨特作用在百巴村得到充分展現。
“我們(men) 將持續加大和企業(ye) 的深度合作,在現有百巴鬆讚帳篷營地的基礎上,繼續探索打造精品民宿,進一步深化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把百巴村旅遊這篇文章做精做細。”百巴鎮副鎮長歐珠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