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過無數次手術台,但患者是第一次。”西藏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人民醫院援藏眼科專(zhuan) 家、陝西省漢中市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張升慶近日在普蘭(lan) 縣完成了101歲老人的白內(nei) 障手術,這也是在普蘭(lan) 縣首次成功開展的該類手術。
百歲患者叫旦增拉姆,五年前曾到拉薩、成都等地就診,但由於(yu) 老人年事已高,且患有嚴(yan) 重的帕金森疾病等原因,未能實現其“複明”願望。然而,經過張升慶醫生的精心檢查、評估後,攻克多重困難為(wei) 其進行手術,讓老人實現複明,“術後患者視力恢複良好。”
圖為(wei) 援藏眼科專(zhuan) 家張升慶為(wei) 普蘭(lan) 縣眼疾患者做檢查。尼瑪次仁 供圖
普蘭(lan) 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yu) 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裏地區南部,是中國12個(ge) 三國交界縣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普蘭(lan) 縣每10名民眾(zhong) 中,就有4名民眾(zhong) 患有眼疾,但由於(yu) 當地醫療資源有限,加之固有觀念,部分年長的患者難以實現複明。”
近年來,普蘭(lan) 縣官方堅持把醫療衛生、教育事業(ye) 作為(wei) 最大的民生工程,依托援藏力量和優(you) 質資源,著力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作為(wei) 短期援藏的眼科專(zhuan) 家張升慶,十分珍惜在藏工作的每一天。自今年5月來到普蘭(lan) 縣後,他第一時間了解當地醫院眼科工作情況,並麵向全縣各村組(社區)農(nong) 牧民,開展相關(guan) 疾病篩查工作,對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進行了登記。
當張升慶得知普蘭(lan) 縣人民醫院沒有白內(nei) 障手術器械和人工晶體(ti) 等情況後,第一時間與(yu) 對口醫院和援藏醫療隊溝通協調,及時為(wei) 普蘭(lan) 縣人民醫院添置白內(nei) 障超聲乳化儀(yi) 、眼科AB超等白內(nei) 障手術相關(guan) 器械、手術耗材、藥品等。
解決(jue) 設備問題之後,張升慶帶著相關(guan) 醫務人員,在高寒缺氧環境下,克服民眾(zhong) 居住分散、農(nong) 區秋收忙、病床緊缺等實際困難,順利完成59例白內(nei) 障手術,均實現複明,“完成手術後,沒有出現一例並發症。”
圖為(wei) 援藏眼科專(zhuan) 家張升慶和普蘭(lan) 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進行白內(nei) 障手術。尼瑪次仁 供圖
“開展白內(nei) 障篩查和手術的同時,還完成一例瞼內(nei) 翻矯正手術、一例鼻腔淚囊吻合術,一例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張升慶說,上述手術均為(wei) 普蘭(lan) 縣人民醫院首例。
村民達宗眼部受過外傷(shang) ,右眼輕度近視,左眼為(wei) 光感視力,雙眼視力懸殊較大,病因不明。鑒於(yu) 患者的實際問題,張升慶通過人工晶體(ti) 植入睫狀溝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視力問題。
“桑阿旦增患有外傷(shang) 性白內(nei) 障,晶體(ti) 囊膜破裂,囊膜鈣化,角膜白斑,瞳孔粘連,瞳孔散不大,手術難度極大。”麵對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和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複明的渴望,張升慶隻能用盡畢生所學知識,為(wei) 患者進行人工晶體(ti) 植入手術。
圖為(wei) 普蘭(lan) 縣患者及家屬為(wei) 援藏眼科專(zhuan) 家張升慶獻哈達表達謝意。尼瑪次仁 供圖
“如患者所願,桑阿旦增的手術比較順利,術後他的視力有了一定的恢複。”張升慶和普蘭(lan) 縣醫護團隊的貼心服務,使該縣白內(nei) 障患者得到有效醫治,重見光明,重拾生活的信心,患者及家屬向醫護人員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對“白衣天使”們(men) 的深深謝意。
“我這次來援藏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白內(nei) 障手術。”張升慶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他和團隊已完成59例普蘭(lan) 縣農(nong) 牧區白內(nei) 障患者手術,所有患者均順利植入人工晶體(ti) ,達到了複明的要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