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藏公路:日月山駛向繁榮的“快車道”

發布時間: 2024-11-05 09:13: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配圖:俯瞰日月山景區。青海日報記者 吳占雲(yun) 張多鈞 攝

  “日月山位於(yu) 青藏公路湟源縣至恰卜恰中段,距西寧市90公裏,往西至倒淌河,即為(wei) 青藏青康公路連接點。”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日月鄉(xiang) 日月山上,一塊紀念碑靜靜地矗立著。這便是日月山修路紀念碑,碑文記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四團修建青藏公路的艱辛曆程。

  青藏公路的修通,為(wei) 日月山景區發展與(yu) 鄉(xiang) 鎮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帶動一方經濟駛向發展“快車道”。

  道路開通辟新徑

  經濟增長添活力

  帶領記者來此的湟源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世晟指著身後介紹說,1950年10月1日建成的109國道幹線。

  這條路不僅(jin) 擔負起漢藏文化交流交融、農(nong) 牧經濟發展及民族團結進步的重任和使命,而且成為(wei) 沿線鄉(xiang) 鎮及附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致富增收振興(xing) 路、致富路、連心路。

  站在日月山上眺望遠方,一幅宏偉(wei) 壯麗(li) 的自然畫卷緩緩展開。東(dong) 側(ce) 山麓,村落點綴,梯田錯落,金黃麥浪起伏如波濤,盡顯豐(feng) 收田園美景;西側(ce) 是遼闊草原,牧草蔥鬱,牛羊成群、悠然自得。

  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海拔3520米。這是一個(ge) 因文成公主的傳(chuan) 說而聞名的地方。

  相傳(chuan)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鬆讚幹布,途經此地,思鄉(xiang) 之情湧上心頭。她拿出日月寶鏡,鏡中映出長安的繁華景象,令她離愁倍增。為(wei) 了國家的和平大業(ye) ,她毅然將寶鏡摔碎,化為(wei) 日月二山,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如今,唐蕃古道邊,文成公主雕塑靜靜矗立,眺望著遠方,滿載思鄉(xiang) 之情。山麓文成公主廟,供奉著鬆讚幹布與(yu) 公主塑像。日月山的兩(liang) 座山峰上分別建起了日亭和月亭,它們(men) 建築精巧、金碧輝煌。亭內(nei) 不僅(jin) 有紀念文成公主進藏的碑文和壁畫,還有珍貴的唐蕃赤嶺分界碑等曆史文物。

  2019年12月23日,日月山旅遊景區由國家“AAA”景區升級為(wei) 國家“AAAA”級景區。

  青藏公路的修通,為(wei) 日月山景區帶來無限機遇,促進了基礎設施完善與(yu) 服務質量提升,使之成為(wei) 綜合性旅遊勝地。遊客紛至遝來,帶動了周邊餐飲與(yu) 經濟發展,眾(zhong) 多餐館、旅店生意紅火,特色美食尤為(wei) 亮眼,一派繁榮景象。

  路邊小店興(xing) 起

  鋪就致富之路

  驅車從(cong) 景區盤山而下,記者來到了距離景區30公裏左右的服務區,附近便是湟源縣和平鄉(xiang) 茶漢素村。109國道旁邊眾(zhong) 多“排骨館”與(yu) 商店緊密相鄰,旅遊巴士、貨車及私家車紛紛停駐於(yu) 餐館前,而餐館的服務員則熱情地迎接每位前來就餐的遊客。

  記者一行人走進了一家30年的老店——湟源縣謝老師排骨館。看到有客人進來,74歲的店老板謝永範連忙熱情地迎了上來。

  30年前,謝永範還是村裏的小學語文老師,作為(wei) 村子裏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謝永範和張玉明夫婦敏銳地捕捉到了日月山景區遊客增多的商機,他們(men) 當機立斷,在村口的道路旁開了這家排骨館。

  “誰說咱的村子不能把遊客引過來?”張玉明一邊忙著上菜一邊招呼著遊客。

  夫婦倆(lia) 精心製作的“炸排骨”,是店裏的招牌美食。“每塊炸排骨都裹著酥脆的外皮,咬一口換一味,似金色的波浪接連不斷,肉質鮮嫩多汁與(yu) 外皮香脆形成鮮明對比,極具風味。”食客對眼前的菜品讚不絕口。

  “這家店是老字號咯,記得有次在這兒(er) 用餐,我不小心把幾萬(wan) 元現金落在了店裏。老板不僅(jin) 想辦法聯係我,還幫我妥善保管,直到我回來取走。就衝(chong) 他們(men) 誠信經營的態度,每次路過就餐,我首選這家。”貨車司機劉先生對記者說。

  “如今,附近已經開了很多家排骨館,我們(men) 店生意是最好的,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入2萬(wan) 元。”說起收入,謝永範難掩心中的喜悅。

  基礎設施大提升

  美麗(li) 家園更宜居

  秋季,山色斑斕,層林盡染,正是青海旅遊的璀璨時節,不僅(jin) 各大旅遊景點人聲鼎沸,鄉(xiang) 村田野間也同樣熱鬧非凡。

  這幾年,情況悄然改變,遊客多了起來,招租的廣告進了茶漢素村,宣傳(chuan) 單上“美麗(li) 鄉(xiang) 村”字樣很是亮眼。

  昔日僻靜的小山村,靠什麽(me) 紅火起來?

  要想富,先修路。

  新建U型排水溝、鋪設瀝青路麵、建設無障礙通道、進行場地硬化並安裝太陽能路燈……茶漢素村的交通條件大幅改善。

  “咱們(men) 村子這兩(liang) 年道路修得又平又寬,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遊客越來越多了!”謝永範喜笑顏開。

  此外,茶漢素村還集中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以及電網升級改造、太陽能暖房等村莊亮化美化工程,達到村道硬化、村莊綠化、環境淨化、村莊亮化、村貌美化的“五化”標準。同時,鼓勵村民主動參與(yu) 到庭院整治工作中來,全麵提升村莊品味,使居民生活與(yu) 自然環境相協調。

  “村子發展得這麽(me) 好,我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旁邊就能掙錢。”店內(nei) 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

  他們(men) 的話語,折射出青海鄉(xiang) 村旅遊的蓬勃生機。現在,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收到租金、做起生意,從(cong) 過去“依賴農(nong) 耕維生”轉變為(wei) “憑借風景致富”。

  產(chan) 業(ye) 因路而興(xing) ,村莊因路而美。通往田間地頭和景區的美麗(li) 道路,也將帶著當地百姓,在共同富裕的路途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舒暢。(西藏日報青海日報青藏線聯合報道組 記者:彭婧 張曉明 黃誌武 德吉央宗 張多鈞 薛瑩 吳占雲(yun) 索朗多拉)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