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青年樂手十年傳習果沃琴:研習道路才剛剛開始

發布時間: 2024-11-15 08:5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屹立千年的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劄達縣古格王朝都城遺址依山疊砌,層層而上,氣勢恢宏。日前,西藏青年樂(le) 手格瑪紮西群覺在古格王朝都城遺址腳下舉(ju) 辦了一場音樂(le) 會(hui) ,歸納自己10年間研究學習(xi) 果沃琴的成就。


西藏青年樂(le) 手格瑪紮西群覺在音樂(le) 會(hui) 現場。(受訪者供圖)

  果沃琴主要發源於(yu) 阿裏地區劄達縣底雅一帶,是古代象雄文化的遺存。作為(wei) 阿裏地區曆史悠久的彈撥樂(le) 器,果沃琴在皮央東(dong) 嘎遺址壁畫上清晰可見,是現代紮念琴的前身,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出生於(yu) 劄達縣的格瑪紮西群覺從(cong) 小便接觸彈奏器樂(le) 和當地民歌。2014年,他在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學習(xi) 時開始係統性學習(xi) 紮念琴的相關(guan) 樂(le) 理,並借著每年返回家鄉(xiang) 的機會(hui) ,收集民歌、學習(xi) 彈奏果沃琴。

  “從(cong) 老一輩的樂(le) 手那裏學習(xi) 和采集民歌,聽上去是很輕鬆的,但實際上完成的時候會(hui) 遇到很多困難。”格瑪紮西群覺說,一是需要尋覓歌手,二是需要多方采集記錄民歌的完整內(nei) 容,三是將采集好的民歌再借助果沃琴演繹出來。

  盡管艱難,格瑪紮西群覺依舊在堅持。2022年6月,他發行了個(ge) 人阿裏民歌專(zhuan) 輯《古格印跡》,裏麵的九首阿裏劄達民歌均由果沃琴伴奏,記錄當地民歌最本真的唱腔與(yu) 最古樸的唱詞。

  起初學習(xi) 果沃琴,更多是長輩要求,到後來慢慢對這一樂(le) 器及其背後的文化曆史有了特殊的認同感與(yu) 自豪感,格瑪紮西群覺決(jue) 定在自己學習(xi) 和傳(chuan) 承果沃琴的第十年辦一場音樂(le) 會(hui) 。

  “我一直都有在古格王朝都城遺址上辦音樂(le) 會(hui) 的想法,畢竟這裏是我的家鄉(xiang) ,但又覺得一個(ge) 人沒有辦法完成這樣的音樂(le) 會(hui) ,直到和主辦方拉薩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hima hima隙馬畫廊溝通,將音樂(le) 會(hui) 作為(wei) ‘2024甜茶館青年藝術季’的一場特別演出。”對格瑪紮西群覺而言,能在自己的出生地辦一場音樂(le) 會(hui) ,具有無以言表的重要意義(yi) 。

  在恢弘的古格王朝都城遺址前,格瑪紮西群覺身著傳(chuan) 統服飾,彈起果沃琴,唱著阿裏民歌,吸引當地民眾(zhong) 和遊客駐足觀看。這場音樂(le) 會(hui) 還現場呈現了宣舞等西藏各地獨具特色的非遺舞蹈,果沃琴與(yu) 不同的民族樂(le) 器、西洋樂(le) 器碰撞交流,呈現出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民族與(yu) 世界的融合。

  雖然演出成功結束,但格瑪紮西群覺說,自己研習(xi) 果沃琴的道路才剛剛開始,“未來我還想更多地在果沃琴的教育方麵做一些事情,希望在果沃文化的研究及音樂(le) 教育上作一點個(ge) 人的貢獻”。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