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長河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一直閃耀著堅定信仰與(yu) 革命精神的絢爛光輝。在推進固邊興(xing) 邊事業(ye) 實踐中充分發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激勵引領作用,就是要傳(chuan) 承好“兩(liang) 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並在新時代不斷弘揚和創新援藏精神,這既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的“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對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弘揚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有效呼應。
傳(chuan) 承“兩(liang) 路”精神鞏固西藏發展與(yu) 民族團結基石
“兩(liang) 路”精神是曆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築造和養(yang) 護川藏、青藏公路的身體(ti) 力行中鑄就而成的精神豐(feng) 碑,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大無畏的英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錚錚風骨,為(wei) 治邊穩藏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動力與(yu) 信念。“兩(liang) 路”精神的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在新形勢下繼續弘揚好“兩(liang) 路”精神,就是要將川藏、青藏公路建成西藏民族團結、文明進步和共同富裕之路。
隨著國際局勢日益嚴(yan) 峻,西藏作為(wei) 我國西南邊陲第一道防線,處於(yu) 戰略承壓前端和防範風險挑戰前哨,戰略地位十分特殊。確保西藏邊境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暢通交通咽喉是重中之重。西藏地勢複雜、海拔險峻,且路途遙遠,長期以來一直處於(yu) 相對封閉落後的狀態。但隨著“兩(liang) 路”的開通,西藏有如被祖國雙臂納入懷抱,從(cong) 此血肉須臾不可分離,攜手奔赴共富新篇。
因此,推動西藏邊境地區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men) 在實際行動中將“兩(liang) 路”精神薪火相傳(chuan) ,為(wei) 實現持久治邊安寧不懈奮進。新時代傳(chuan) 承好“兩(liang) 路”精神,一是要加強對“兩(liang) 路”的建設與(yu) 養(yang) 護,保護好“兩(liang) 路”精神的鮮活載體(ti) 。進一步製定科學合理的養(yang) 護計劃,明確不同路段的養(yang) 護優(you) 先級和具體(ti) 措施,引入現代養(yang) 護技術和材料,定期對公路進行全麵病害排查,加強對修複效果的及時監測和反饋,確保交通動脈暢通無阻。二是要加快邊境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先關(guan) 注重點口岸和邊境村莊,加快邊境一線地區交通主幹道、支線公路、橋梁和隧道等基礎項目實施,定期收集邊民意見和需求,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與(yu) 發展。三是深化紅色資源挖掘與(yu) 利用,加大“兩(liang) 路”精神宣傳(chuan) 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將其納入青少年和地方幹部教育培訓體(ti) 係,增強邊境居民對“兩(liang) 路”精神的認同與(yu) 歸屬感,提升邊境地區凝聚力和向心力。當前傳(chuan) 承“兩(liang) 路”精神不僅(jin) 是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精神譜係的曆史延續,更是推動新時代邊防強化和地區發展的重要方式,廣大黨(dang) 員幹部應將這種精神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讓其在邊境建設中煥發新的活力。
賡續老西藏精神昭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無私奉獻的堅定信念
“堅決(jue) 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讓幸福的花朵開遍全西藏”。在數十年解放西藏、紮根西藏、建設西藏的過程中,進藏部隊與(yu) 地方赴藏幹部以及西藏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拚搏,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不斷為(wei) ‘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nei) 涵”,力求“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自2000年興(xing) 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西藏邊境地區經濟、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顯著改善和發展。但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nei) ,邊境地區將麵臨(lin) 更為(wei) 複雜的外部環境,各種傳(chuan) 統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明顯增多。麵對這一嚴(yan) 峻局勢,我國邊防官兵與(yu) 戍邊牧民積極踐行愛國守邊、忠誠奉獻的新時代“老西藏精神”,誓死守護每一寸神聖國土,敢於(yu) 鬥爭(zheng) 、勇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麵對新的國際形勢,要在治邊穩藏方麵敢於(yu) 鬥爭(zheng) 、主動作為(wei) ,迫切需要我們(men) 認清邊境地區現實形勢和潛在風險,將“老西藏精神”在守邊、固邊、興(xing) 邊實踐中傳(chuan) 承下去。一是要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持續發揮黨(dang) 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基層黨(dang) 組織是邊境地區穩定發展的堅強堡壘,而基層黨(dang) 員幹部是西藏邊境建設的排頭兵。不斷優(you) 化基層黨(dang) 組織設置,增強黨(dang) 員隊伍建設,緊密團結邊境地區的各族群眾(zhong) 是當務之急。二是推動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強化邊境地區軍(jun) 地雙方大局意識,不斷豐(feng) 富軍(jun) 民融合形式,拓展軍(jun) 民融合範圍,提升軍(jun) 民融合層次,以軍(jun) 民融合所產(chan) 生的強大精神力量克服物質上的艱苦。三是抓好先進典型宣傳(chuan) ,積極培育愛國守邊意識。通過積極樹立先進典型引導邊境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固樹立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意識,積極參與(yu) 邊境建設,形成守邊固邊興(xing) 邊合力,堅決(jue) 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深化援藏精神共築新時代邊疆穩固繁榮絢麗(li) 新篇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援藏精神不僅(jin)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一個(ge) 崇高精神”“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顯著優(you) 勢”,更是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數十年支援西藏偉(wei) 大實踐中淬煉形成的精神瑰寶。援藏精神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泉,與(yu) “兩(liang) 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wei)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長期援藏建藏的偉(wei) 大實踐注入了一抹鮮紅底色。
新時代深化發展援藏精神已然成為(wei) 固邊興(xing) 邊戰略應有之義(yi) 。在建設邊疆過程中,最關(guan) 鍵的要素就是人。邊境安全與(yu) 發展不僅(jin) 依賴國家政策和資源支持,更離不開眾(zhong) 多援藏幹部的奉獻與(yu) 智慧。在援藏精神激勵下,大批援藏幹部前往邊防一線,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穩定西藏邊疆的重大職責。援藏幹部始終堅守崗位,紮根在祖國最前沿,用青春和生命守護著邊疆穩定和人民幸福,成為(wei) 援藏精神最生動之體(ti) 現。
麵向未來,援藏精神將引導更多共產(chan) 黨(dang) 人服務於(yu) 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穩邊固邊、興(xing) 邊富民提供強大動力。進一步深化援藏精神在固邊興(xing) 邊中的作用,一是要加強援藏幹部支持力度。包括定期組織專(zhuan) 門的幹部培訓班,提升幹部工作信心和工作能力,同時為(wei) 援藏幹部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生活保障,確保他們(men) 能在艱難環境中保持積極態度與(yu) 充沛幹勁。二是重視邊境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邊境沿線經濟發展帶建設。通過建立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扶貧利益聯結機製,確保邊民能夠就近就便就業(ye) ,幫助邊民增收致富,鞏固邊防。三是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工作主線。一方麵講好援藏故事、傳(chuan) 播好援藏精神,通過充分挖掘和整理典型人物、案例,係統展現援藏工作成效及其中蘊含的人文關(guan) 懷和中華民族情感紐帶,增進各族人民之間的交往交流。另一方麵鼓勵援藏官兵與(yu) 當地人民群眾(zhong) 同心同行、融為(wei) 一體(ti) ,廣泛動員群眾(zhong) 參與(yu) 反分裂鬥爭(zheng) ,共同維護邊境穩定。
錚錚鐵骨鑄豐(feng) 碑,不朽精神勵後人。七十多年來建設西藏的接力賽從(cong) 未停歇,在戮力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仍需躬體(ti) 力行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書(shu) 寫(xie) 於(yu) 千裏邊關(guan) 上的每一寸土地,激勵更多幹部群眾(zhong) 像格桑花一樣牢牢紮根在雪域邊陲,成為(wei) 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本文為(wei) 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固邊興(xing) 邊視域下西藏邊境地區特色城鎮化發展案例調查研究”(22CMZ0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王林梅(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楊慧茹(四川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